马尔代夫中国矛盾(中马矛盾再起,马尔代夫要求中国将债务转换为股权)

1年前 (2024-03-27)

中马矛盾再起,马尔代夫要求中国将债务转换为股权

近年来,中国与马尔代夫的关系一波三折,最近一次又再次引发矛盾。据报道,马尔代夫政府要求中国将对其贷款的债务转换为股权,中国则回应称其贷款是具有保障性的,令此次纷争变得尤为复杂。

矛盾爆发背景

事实上,中马之间的矛盾早在2018年就已有过爆发。当时,马尔代夫前总统表示中资投资的项目形同掠夺,认为中方贷款利率过高,有捆绑同等硬性要求。

相应的,中国方面则指出贷款是建立在双方作的基础基础上的,而且对马尔多夫而言,这些贷款就是其经济增长的燃料。但随后,马尔多夫政府发生了重大变故,总统换届,新政府放弃了前政府反对中国的姿态,双方关系似乎有所回暖。

贷款转换事件起因

然而,此次矛盾的爆发,是因为中国与马尔代夫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细则的问题。报道显示,一份中马FTA协定流出,其中对于在马尔代夫经营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存在分歧。具体来说,协定规定要将“所有权”排除在FTA的范畴之外,这意味着在外国企业与中方企业联营时,中方企业不能拥有超过50%的股权。这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控制权带来了阻碍。

当地媒体报道称,作为回应,马尔代夫政府要求中国将债务转换为股权。毕竟,这一转换会使得马尔代夫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大的主导权,同时也解决了本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外商投资问题。但中国方面似乎并未满足这样的要求。

中国如何应对?

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回应称,其对于实施作项目并进行债券融资的态度一直是务实、保守的。此外,债务转股并非中国债务的典型解决方式,中国与马尔代夫之间的贷款是具有保障性贷款,双方应该共同协商以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矛盾的背后是中国作为海外贷款投资者的追求;而反对中国债务转股的做法,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此外,作为一种极端手段,债务转股方案的实施也面临着多种风险。特别是,如果马尔代夫政府将企业股份转移给第三方,那么中方企业的投资和控制权就可能直接受到影响。

结语

总体来看,中马两国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单一事件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在对于马尔代夫经济建设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与其国家和民众的关系。只有平等、开放的作,才能最终实现双方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