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叶家山「随州市汪家树」
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随州叶家山,以及随州市汪家树相关的知识点,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1、随州叶家山文物的历史价值
2、请问随州的叶家山文物什么情况了
3、随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4、央视几号现场直播 随州叶家山墓地发掘
5、曾侯国的存在多少年有几位国君?
6、编钟的特点及用途,还有来历
随州叶家山文物的历史价值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本次发掘出文物达700余件套,以青铜器为主,年代为西周早期,同时出土了部分原始青瓷。更为重要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对研究西周早期曾国史将是重大突破。选自随州市委的讲话
请问随州的叶家山文物什么情况了8月20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获阶段性成果,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原始瓷器及铭文,刷新了湖北考古发现的多项纪录,对于研究汉水流域的西周文化、曾国的来源和始封、原始瓷器的产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佐证,特别是对西周早期曾国史研究将是一个重大突破。
叶家山墓地田野发掘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墓葬65座和1座马坑,除2座大墓未掘外,其余墓葬都已发掘完毕,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达739件套,青铜器多达325件。根据器物形制特点,这些器物的年代为西周早期。其中,大量西周青铜器和原始瓷器的出土,是本次发掘的一个亮点。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在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见有 “曾侯”、“曾侯谏”铭文,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和曾侯相关的一处墓地。
黄凤春介绍,通过勘探和发掘证明,叶家山墓地是一处保存完整的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公墓,墓地呈现出西周姬周文化特征,时代早且明确,出土铜器丰富完整,多数铜器都有铭文,国属应属曾。首先,叶家山高等级贵族墓地是湖北近20年来的发现,墓地的规格和规模在江汉地区乃长江流域都是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其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时代特征之明确,都为近年湖北考古工作之仅有。再者,自曾侯乙墓发现后,有关曾国问题的讨论不绝于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曾国是在西周晚期周灭鄂后而立国的,叶家山墓地所见铜器及铭文表明,西周早期不仅有曾国,并已称侯,为西周早期曾国史研究撩开了面纱。同时,大量成熟、品类齐全的原始瓷器的发现,将有助于解开原始瓷器的产地之谜。(来源: 随州日报社)
随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随州历史文化名人众多,上古有炎帝农;春秋有季梁、随侯;战国有曾侯乙;唐时有胡紫阳,李白与胡紫阳交往频繁,写下了大量诗文,流传今的有《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等,今随州拟重建餐霞楼,保护现光寺等文物古迹,扩建成现光山旅游名胜区;唐代诗人刘长卿曾在随州任刺史,有《刘随州集》传世;宋代有欧阳修,他4岁随母亲来随州投靠叔叔,24岁才离开随州北上求学,留有五眼桥、八角楼等遗迹;南宋有名将李庭芝;元朝有明玉珍,农民起义军领袖,大夏国建立者。原名旻玉珍,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
央视几号现场直播 随州叶家山墓地发掘叶家山墓地二期考古发掘将于本月底启动,届时将邀请*电视台现场直播。
叶家山、文峰塔社区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分别于2011年2月和2012年6月开始。去年2月6月,考古人员进行了叶家山一期考古发掘,发掘了古墓葬65座、马坑一座,出土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739件(套),叶家山古墓也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文峰塔社区墓地已完成勘探面积8000余平方米,发现大小古墓葬50余座。
另据了解,相关部门已完成叶家山墓地47户居民房屋工作,文峰塔社区墓地地下文物勘探、道路改建、房屋、地下管网改道等工作也已完成。
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表示,力争在春节前完成叶家山墓地和文峰塔社区墓地的现场发掘工作,并邀请*电视台现场直播。
曾侯国的存在多少年有几位国君?
曾国,周代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是周天子分封给南宫氏南宫括后代的封国,又名南公之封地,受封建国在汉水随地。曾国在史书又称为随国,大约存在于西周成康时期战国末期,共七百多年。
曾国的始封国君南宫括,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因功绩显赫而受到周成王分封;曾国的建立,属于西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江汉地区的有效控制。春秋末期,吴王阖闾伐楚,攻占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曾国(即随国,参见曾随之谜),被曾国保护。曾国历史不多见于传世文献,由的随州叶家山晚商西周墓地的研究发现,西周早期的曾国仅存于随州的漂水流域,但随着鄂国被周天子消灭,曾国迅速扩展汉北及河南新野一带,成为替代鄂国的汉东大国。
综历次考古发现来看:西周早期的有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两周之际的有京山市苏家垄文化遗址曾国墓地,春秋早期的有襄阳郭家庙擂鼓墩曾侯墓,春秋中期的有随州枣树林曾侯墓地,战国时期的有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还有随州文峰塔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曾国,可以认定的确有一个曾国一脉相承。
从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期,跨越700多年的曾侯墓葬群,分布在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随州市、襄阳市、荆门市等地区,可窥见历史上曾国(随国)所控制的区域。
国君列表
曾伯文,见曾伯文簋。名文,西周晚期人。
曾伯宫父穆,见曾伯宫父穆鬲。名穆,字宫父,西周晚期人。
曾伯陭,见曾伯陭壶。名陭,春秋早期人。
曾伯从宠,见曾伯从宠鼎。名从宠,春秋早期人。
曾伯黍,见曾伯黍簠。名黍(雨上黍下),春秋早期人。
曾侯马白,见曾侯戈。名马白(马是左尹右马),春秋早期人。
曾穆侯,谥号穆,见周王孙季怡戈,春秋早期人。
曾侯,见曾侯簠,约与楚成王同时。
曾侯与,见曾侯与三戈戟。名与(辵部的与),春秋晚期人。
曾侯钺,见曾侯钺簋。名钺(邑部的钺),春秋晚期战国早期人。
曾侯乙,见曾侯乙鼎、《曾侯乙簋》等等。名乙,战国早期人。
曾侯夨,见曾侯夨簋。名夨(上日下夨),战国早期人。
曾侯谏,名谏,见曾侯谏鼎。
编钟的特点及用途,还有来历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 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 3 枚组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 9 枚一组的和 13 枚 一组的,等等。1957 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保存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时间差不多了,小编将关于随州叶家山和随州市汪家树的信息就搜集汇总到这了,希望答案能够帮助到大家解决相应问题,如有帮助请收藏本站以备日后查找。
随州叶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