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涂门街-泉州涂门街有什么好吃

1年前 (2024-04-23)

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泉州涂门街,以及泉州涂门街有什么好吃相关的知识点,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涂门街 历史

2、泉州的主要风景名胜有哪些?

3、泉州的涂门街是什么时候的?

4、泉州最有名的是什么

5、想知道: 泉州市 泉港区最繁华的街道 在哪

6、泉州涂门街中段北侧的关帝庙正殿大门上的匾额书法分别都出自谁手?

7、泉州有哪些著名的路?

涂门街 历史

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只要你愿意,健谈的老泉州们就会告诉你这条街的建筑风格的寓意。

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中山路,全长1005米,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结。涂门街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先从名字的由来说起,“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为旧时传言,建造东西塔需要许多土石,涂门街就被用来承载、储存建塔土方。

涂门街的棋盘园是老人家津津乐道的地方。相传棋盘园是一副用真人下棋的棋盘。明朝一外族人招安受封,被封为藩王,负责管理闽南行政,棋盘园是藩王府邸里的行宫。闲暇时,藩王坐在司棋阁上与人对弈,三十二个美人站在棋盘型的花园里,穿着红、黑二色衣裙,每人头上顶着簸箕,分别写着“将士相车马炮卒”字样,以充当“棋子”。这些美女在司棋阁楼上的人的指挥下行走,以显示主人的排场、气派。这三十二个姑娘平时被安排在三十二间阁楼上歇宿,该地因此被称为“三十二间”。这种宫廷式的建筑也就流传下来了。

你还会知道,东观西台原来是泉州清代状元吴鲁的府邸;而另一座“平房”——祖闾苏这片古民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苏颂后裔于元朝大四年以后形成的聚居地。这些建筑别具文化内涵,这不同的风格融在一起,共同见证了涂门街古时候的繁荣景象。

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它与现代建筑的结,使涂门街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由于涂门街拥有悠久的历史沉淀,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清净寺三教一的城市旅游、文化中心地位,加上以时尚为主的各行业高密度分布、人车流量密集等特征,被赋予“帝王商业街”的美誉。

涂门街现在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它正处于城市商圈中心,连接了中山路、打锡街、温陵路、百源路的交通动脉,每年5000多万的人流量,吸引了100多亿的商机。

文庙是涂门街一处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的休场所,它让工作疲惫的人们在此找到了一份难得的舒心和恬静。也许是从小在涂门街长大的缘故,我对这条阅历千年、古风依然的涂门街有着不解的情怀。虽然涂门街已实施改造,但依然保留着独具特色的、融中西建筑文化的闽南风格。时今日,漫步涂门街仍可感受到那份古朴的街韵。 如今的文庙,不再是当年书声琅琅的“夫子庙堂”,而成了一个大型的文化广场,休闲场地达到1.5万平方米。

这就是涂门街,一条拥有浓厚文化积淀、融中西建筑文化的具有闽南风格的千年古街,而今它又发挥着独特的环境优势,为现代商业的繁荣注入生机。

泉州的主要风景名胜有哪些?

泉州,别称鲤城、刺桐城,位于晋江下游北岸。宋、元时为我国贸易港口,曾有“世界港”之称,也是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之地。主要风景名胜有开元寺、清源山、草庵、洛阳桥等。惠安女民俗、安溪茶文化也负有盛名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西街,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曾名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称现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建筑雄伟,雕刻精湛。其中,大雄宝殿内有86根大石柱,号称“百柱殿”。殿内供有“五方佛”金身塑像,殿顶斗拱雕刻飞天乐会24尊,人身鸟脚,袒胸露臂,似在演奏美妙的音乐,其头上的花冠顶着衔梁,起着斗拱的支撑作用,是艺术与建筑的结。

泉州的涂门街是什么时候的?

1995年开始大规模的,详见下文:

“一条街道就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缩影。”从20年前的破旧老街到如今集旅游文化购物为一体的繁华街道,涂门街的脱胎换骨见证了城市巨变。提起这条老街的变迁,原旧城改造办公室主任、今年60多岁的刘贤明记忆犹新。

道路从8米拓宽22米

“20年前的涂门街破旧不堪,交通拥挤。整条街道只有8—10米宽,而且道路坑坑洼洼,积水难排。”刘贤明回忆,当时的涂门街道大部分路段只有8米宽,清净寺、关帝庙门前没有广场,通行困难。

1995年,涂门街片区开始了大规模的保护、建设。“那时的改造过程充满了艰辛,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大规模。”刘贤明说,当时人员挨家挨户去做动员,有几家上门动员了20多次,户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终于得到了群众的理解。1个多月后,顺利完成。

改造后的涂门街,宽度达到了22米,机动车道宽14米,两边人行道和绿化带各宽4米,截污干管、自来水干管、电力、电讯管道一应俱全,还配备了垃圾转运场、地上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市政配套设施。涂门后街成为大型批发市场,经营更加规范、更加繁荣。

泉州城旧貌换新颜

如今的涂门街,既秉承了泉州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又与现代建筑结,充满了古代的传统气息和现代的商业气息。涂门街当选为“泉州十八景”、“放心购物一条街”、“诚信一条街”,成为泉州商机最旺、集旅游文化购物为一体的繁华街道。涂门街的繁荣,见证了泉州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

泉州最有名的是什么

泉州十八景

涂门街

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结。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东湖公园

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东湖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特色,中心湖为主体,环湖布置人文景观。构建星湖荷香、祈风阁、七星拱月、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静区;儿童乐园、双舟朝阳、游船码头为动区。精筑刺桐瑞林等20多处植物山石景观揽翠全园,以石雕、石刻突现闽南石文化。既有泉州历史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新潮气息,风格独特。曾三次获省“环境优美奖”,还被评为“市民喜爱十佳建筑”、“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丽、玲珑多姿的江南园林风格而入选百家中国名园。

五里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的孔庙.

开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崇武古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5年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

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是旅游避暑胜地。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店、动植物标本馆、旅游购物街、熊园、高空滑索、射箭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已成为闽南重点生态旅游区,每年有10万人到此旅游,是福建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山”。“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

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

深沪湾

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天后宫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大港泉州管辖,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

黄金海岸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友帮集团独资兴建。

仙公山

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气势雄伟,岩崖陡立,云雾缭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

岱仙瀑布

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浓荫覆郁,林木苍茏,藤萝虬结,蕴深涵幽,鸟鸣谷应,峰回壑荡,沿路形俱备的自然奇观,构成了独特的原始生态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着宽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喷珠溅玉,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织成的银毯,轻铺舒展镶在悬崖峭壁之上。岱仙瀑布,溪水从山势险峻的高峰直泻而下139米,云翻雪倾,雷霆万钧,十分壮观。站在瀑布下,烟雾腾腾,扑朔迷离。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桥凌空飞架,美不胜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郑成功史迹

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200余件珍贵文物。占地10亩的郑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凡来泉州者,几乎都要到成功史迹走一走,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泉州小吃

九重粿,土笋冻、大面炸豆干,元宵丸、水晶包、水瓮菜,龙眼、白鸭汤、白粬、东方包、布包豆干、永春老醋,花生、米粉、红米酒、肉粽、芒果、芋圆,鸡卷、豆签、卤面,鱼丸、鱼仔粥,柿饼、春卷、茜草粿、荔枝,桔红糕、菜包、菠棱(草字头)菜、蚝(东石蚝)、蚝仔煎、鸭仔粥、浮果,绿豆饼、甜酒、甜粿、粕丸,窖菜、番薯(地瓜)、番薯粉粿条,榜舍龟、蜜桔(安溪蜜桔、永春金橘糖)、满煎糕、槟榔,澳茄粿、糍(糍粑、糯米糍),糟菜

想知道: 泉州市 泉港区最繁华的街道 在哪

按人流量算的话(奇隆广场,百汇购物),按乡味特色(山腰老街),按美食(新民街西段),按红灯区(后龙莲花村跟宏安市场后面),

泉州涂门街中段北侧的关帝庙正殿大门上的匾额书法分别都出自谁手?

泉州涂门街中段北侧的关帝庙正殿大门上有3块匾额,一块写着“正气”,一块写着“充塞天地”,一块写着“鼎汉立宋”。

其中,写有“正气”匾额的是南宋理学家朱熹题书,此字为颜书法度,继续道统,下笔沉着典雅,点画波磔,虽疾书迅毫,但严守矩矱。另外,“充塞天地”匾额为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写,“鼎汉立宋”则为近代学者蔡浚题写。

泉州有哪些著名的路?

泉州市区有

中山路——是条传统商业街,贯穿城市南北,是古城"三片一线"保护的重要地段,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泉州多种文化融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植。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上个世纪的20年代初,泉州贤达之士提出拆城辟路,以打破泉州古城长期闭塞的落后局面;1924年,南北大街全线贯通;随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全国各城市的主要街道统一名为“中山路”。泉州南北大街改称“中山路”。 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 中山路本身也是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它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正所谓“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涂门街——又叫“土门街”,旧时传言,建造东西塔需要许多土石, 涂门街涂门街就被用来承载、储存建塔土方。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沿街有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古代文化遗存。

温陵路——全长约3.8公里,是目前泉州市区南北走向最长的一条城市主干道。“飞天迎宾”城雕位于温陵南路与泉秀路交会处,是整条温陵路的城雕建筑和泉州市标。 先前,这里因为位于城市东部,俗称“东大路”。后来,它有了雅称,取泉州“温陵城”典故,更名“温陵路”。“该路位于市区的东部,故名‘东大路’。”这是史料中对温陵路的记载。“东大路”1980年初立项建设,是原324国道(原称福厦公路)泉州市区过境路段,加以拓宽整直,直通现在的泉州旧车站。一万多块八十厘米见方的石板块,被铺在这条路上,成了当时福厦路最奇特的一段。“东大路”的叫法一直延续到1991年,泉州中心城区往东扩张,它的地理位置不再处于泉州城区的东边,于是,人们根据泉州“因其地少寒,四季常温”,雅称“温陵城”,改名为“温陵路”。

此外,还有刺桐路、东湖街、泉秀路等一些颇具特色的街道。

最著名的自然是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是海丝起点)。

时间差不多了,小编将关于泉州涂门街和泉州涂门街有什么好吃的信息就搜集汇总到这了,希望答案能够帮助到大家解决相应问题,如有帮助请收藏本站以备日后查找。

泉州涂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