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习俗,立夏的风俗活动
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立夏的习俗,以及立夏的风俗活动相关的知识点,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1、关于立夏的习俗
2、立夏有哪些习俗 立夏的习俗介绍
3、立夏有什么习俗?
4、立夏的节气习俗是什么?
5、立夏节气的风俗活动有哪些?
6、立夏的习俗
7、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关于立夏的习俗
立夏的习俗
1、迎夏仪式: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2、尝新:立夏时节,一部分农作物已经收割了,所以各地都有“尝新”的习俗。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包括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上海、温州等地立夏日会吃青梅。
3、吃蛋和斗蛋:立夏到来,天气渐热,很多人会觉得精倦怠,没有食欲,这种症状被称为“疰(zhu)夏”。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鸡蛋,人就会十分有精;而“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则是说在孩子们的胸前挂上清水煮熟的鸡蛋,以蛋头蛋尾相对碰的形式进行“斗蛋”比赛,可以避免或缓解“疰夏”的症状。
4、称人:“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称人”也就是称体重,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此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期。据说,立夏之日称体重后,就不怕夏季炎热缠身,让人日渐消瘦。
5、立夏馃:立夏时节还有吃“立夏馃”的习惯,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阳吃桂花酒一样,从老一辈那儿流传下来,以讨个“春收富实”的年成。
立夏有哪些习俗 立夏的习俗介绍
1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2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3 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4 立夏“称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有什么习俗?关于立夏,各地有各种习俗和禁忌。
一、 斗蛋
俗话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见的症状,患者多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
立夏这日,人们煮好鸡蛋,有的地方还特地用红茶或核桃壳煮蛋,称“立夏蛋”。将蛋放入用彩线编织的蛋套中,相互馈送。或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
小孩子们斗蛋为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还有的地方,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二、饮食中的健康寓意
相传,立夏这天的饮食,必吃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不受亏损;吃竹笋拄腿,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吃豌豆拄眼,带壳豌豆形如眼睛,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这些说法,目的都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顺利度过炎夏的愿望。
立夏的节气习俗是什么?我国自古以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农耕。《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古时,迎夏的队伍穿的礼服、佩的玉、坐的马车和马、甚于车上的旗帜都是红色的,这预示着炽热的夏天就要到来了。
直到现在,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依然不少。
1.挂蛋、斗蛋立夏当天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泡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脖子上。孩子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玩斗蛋了。蛋有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决出胜负。蛋头胜者为,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立夏日有忌坐门槛的习俗。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2.称人称人的习俗在立夏吃罢中饭后进行。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依次坐到凳子上面称一下。司秤人一边打秤花,一边讲着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于立夏“称人”习俗的来历,民间传说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以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咐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恰好是这年立夏,孟获立刻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到夏日,孟获都依诺前来拜望。过了许多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重托,每年立夏带去洛阳拜望阿斗,每次去则都要称阿斗的体重,以验证阿斗是不是被晋武帝亏待了。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攻晋。晋武帝为了蒙蔽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饭,饭量大增。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亏待他,日子也过得太平,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出入,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人能给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祷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3.立夏饭立夏当天,许多地方的人们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发展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南方很多地区的立夏饭是掺杂豌豆的糯米饭。桌上摆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计。民间相传立夏吃蛋主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得到补充。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日,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耗,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似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走远路,寓意主腿。带壳豌豆状如眼睛。古人眼疾很多,人们为了去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似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宁波的立夏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一样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
(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说吃后夏天不会长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细腻。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
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穷,身轻如燕。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隆重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人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表达对夏季之祝愿。
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
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人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非常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邻里互邀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
的风俗有些类似。“七家粥”与“七家茶”也可当做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收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享。“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坐在一起共饮。
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美味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旧时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
立夏节气的风俗活动有哪些?01 立夏是夏季的个节气。一般有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游戏、秤人等风俗。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斗蛋,深受孩童喜爱,斗蛋游戏是寄寓人们对孩童的美好祝愿。秤人就是人们在空地上放上一杆秤,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可以坐上去,负责秤人的人则要说着不同的吉利话。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民间风俗: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深层次上,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2、尝新活动
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有元麦、蒜苗为其一);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或有梅子、香椿头为其一);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或有鲳鱼、黄鱼、银鱼、子鲚鱼为其一)。在常熟,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3、斗蛋游戏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斗蛋的规则挺简单,说白了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于为什么要斗蛋,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
4、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的习俗1、祭祀
立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自周朝开始,天子要带领文武百官赶赴都城南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迎接夏季的到来。
2、斗蛋
在民间,人们依旧会在立夏时节进行一项名为斗蛋的游戏,深受孩童喜爱,斗蛋游戏是寄寓人们对孩童的美好祝愿。
3、立夏秤人
除了斗蛋之外,还有立夏秤人的游戏,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空地上放上一杆秤,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可以坐上去,负责秤人的人则要说着不同的吉利话。
4、吃面
立夏时节,也是小麦登场的时节,老北京讲究吃面,意在庆祝小麦丰收,又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吃夏饼
夏饼也是立夏常吃的一种风味美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面饼、话丰收,其乐融融。
6、吃立夏饭
此外,人们用红豆、黄豆等五种颜色的豆类混上米蒸熟后食用,称为立夏饭,也叫五色饭。
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
立夏煮鼎边“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煮鼎边,不光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边一样,“一纹(涮)就熟”,藉以联络感情。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传统美德。
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不过,茶叶中含有的茶碱是一种中枢经的,夏天喝茶消暑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出现“醉茶”的现象,不喝浓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如果出现“醉茶”,可及时吃点东西,喝点白开水来缓解。
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据载,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且马匹、车旗一律朱红,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日有忌坐门槛的说法,特别是孩子。俗传立夏坐门坎,夏天里会疲倦多病,且一年精不振。如果孩童不小心坐到门槛了,就必须要坐满七根门槛,才可解除这种禁忌。
关于立夏的习俗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吧,相信你已经寻找到关于立夏的风俗活动有用的答案了。更多与立夏的习俗相关的信息可以查找下方的相关文章喔。
立夏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