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重庆行营,蒋介石重庆行营旧址咨询电话

1年前 (2024-04-23)

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蒋介石重庆行营,以及蒋介石重庆行营旧址咨询电话相关的知识点,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蒋中正为什么要把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重庆?

2、解放战争国民有几大行营及领导

3、国民时期的行营是个什么机构?

4、正者正面人物(包括后来转变的)及资料

5、重庆国民政府现在对外开放吗?

6、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是什么时候从重庆搬迁到南京的?

蒋中正为什么要把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重庆?

国民政府自1927年4月在南京建立以来,一直以南京为首都。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慌忙迁都洛阳。随即在国民四届二中全会上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以洛阳为行都"。1由此国民政府开始了面对日本侵略行径选择陪都、行都的历程。 1935年3月,蒋介石率大批幕僚飞抵重庆,策划追剿红军,统一川政。从此,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注重西南建设,并力图把西南作为今后对日战争的根据地。3月4日,蒋介石在总理纪念周讲演时次指出:"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27月,蒋介石面对即将来临的中日战争,再次指出:"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10月6日,蒋介石在成都又说:"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各方面,实在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两天以后,蒋介石在另一次讲演中又强调:"日本人无论在东三省或者将来再在华北弄什么伪组织,都不相干,都不足以致我们的死!我们今后不必因为在华北或长江下游出什么乱子了,就以为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只要我们四川能够稳定,国家必可复兴!"3蒋介石还确立了"改革四川的政治,整顿四川的军队,转移四川的风气,开发四川的交通,统一四川的币制"的建设方针。并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负责筹划、组织和督促,从而为控制四川军阀、*军势力进入四川以及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顺利地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7月17日,在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卢沟桥事件第7次会报中,即有各院部会可"另觅小房屋,为机密办公处"的决定;7月19日的第9次会报又决定各机关的"重要文件另易地保存"。7月下旬蒋介石下手令:"各院部会实施动员演习及准备迁地办公并限三日具报。"与此同时,军事委员会也决定将东部沿海地区各重要都市之居民及政府机关职员之眷属进行疏散,要求在不使人民感到恐慌的条件下,可先将老弱妇孺迁到他处;机关职员之眷属,则宜先期秘密离京,以保证政府职员安心工作。 随着平津等重要城市的陷落与华东局势的紧张,国民最高层也越来越感到迁都是一个紧迫的任务。军委会于8月4日举行卢沟桥事件第25次会报会,主持会议的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即要求与会者对战时政府所在地加以慎重、周全的考虑,并讨论是否以武汉为宜。8月6日,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又内定"大战爆发后,如首都遭受敌人空军之激烈袭击,则迁往衡阳衡山"。虽然如此,但直到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夕,国民*对迁都虽有考虑,但在"政府究竟应迁往何处"的问题上,仍未作出决定。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当天晚上,蒋介石即对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面呈的"建议*迁川,长期抗战的种种意见","甚表嘉许"。嗣后不久,他又明确告知国民内的部分高级幕僚何廉等,"我们将迁都四川重庆",并令何廉"以此为基础计划同各部开会商议"。虽然此时尚未正式作出迁都重庆的决定,但国民政府内获知内情的高级官员,均已开始作西迁重庆的准备工作了。10月下旬,上海战事的日益吃紧及日本飞机对南京的频频轰炸,使得首都南京所受威胁愈趋严重,迁移政府及国都之举更是迫在眉睫。10月29日,国防最高会议主席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11月12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蒋介石与国府主席林森会商,共同决定迁都重庆。13日,军事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等也频频举行会议,商讨政府的迁移事宜,"议定将南京非作战机关一一向移走,以备长期抗战"。15日,此时已代行国民*政治委员会职权的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国防最高会议常会决定:"国民政府及*部都迁重庆。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酌定;其他各机关或迁重庆,或随军委会设办事处,或设于长沙以南之地点。"16日,国防最高会议在铁道部防空室内举行,蒋介石主持了会议,正式决定迁都重庆

解放战争国民有几大行营及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

1、1946年7月

武汉行营

主任:程潜

徐州绥靖公署

主任:薛岳

郑州绥靖公署

主任:刘峙

北平行营

主任:李宗仁

西北行营

主任:张治中

东北行营

主任:熊式辉

广州行营

主任:张发奎

重庆行营

主任:何应钦

衢州绥靖公署

主任:余汉谋

国民军在1946年夏各部参战情况:

国军各战区部队 总力 参战力

东北行营 8个军 几乎全部参战

北平行营 10个军(师) 少数部队助攻

太原绥靖公署 5个军 少数部队助攻

西北行营 8个军(师)  全部未参战

郑州绥靖公署 15个军约半数参战

徐州绥靖公署 20个军(师) 几乎全部参战

武汉行营 8个军(师)  少数参战

衢州绥靖公署 3个军(师)  全部未参战

广州行营 4个军 全部未参战

其他单位 10个军(师) 全部未参战

计 91个军(师) 约40个全部未参战

2、1948年8月时基本没有行营的称谓了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卫立煌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傅作义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刘峙

华中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白崇禧

太原绥靖公署

主任:阎锡山

西安绥靖公署

主任:胡宗南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主任:张治中

重庆绥靖公署

主任:朱绍良

长沙绥靖公署

主任:程潜

广州绥靖公署

主任:宋子文

衢州绥靖公署

主任:汤恩伯

国民时期的行营是个什么机构?

绥靖公署和现在省委加省政府加省军区差不多,行营主任和解放初的华东军员会差不多,就是管区域多个省的政军,比现在的大军区还要大。

正者正面人物(包括后来转变的)及资料

可以看百度百科——川军,解释的很详细,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27717.htm

冯天魁的原型就是:王铭章

川军出川

抗战胜利纪功碑

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南京保卫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其中一四五师守广德,在优势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弹尽援绝,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二十二集团37年底编入李宗仁杂牌军战区,参加台儿庄战役,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奉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逐屋抵抗,战一人,城内伤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一二二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带布防之一叁一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122师在王铭章的领导下,在滕县全军牺牲。在城中的三百余重伤员,在日军破城后能行动的都冲出去与之肉搏殉国,剩下已无力行动的伤员则含笑一起拉响是剩下的两箱手榴弹,以此殉城。此役,川军将士中没有出现一个被俘虏的,为川军赢得了全国的尊重。正是川军的巨大牺牲才换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曾挥泪而言:“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李家钰部第四十七军,长期在晋东南作战,后编为叁十六集团军,驻守河南,在豫中会战中,由国民上层指挥不力,豫西各部在混乱中转移,叁十六集团军因是杂牌,奉担任掩护,在转移途中,司令部直属队不幸与日军穿插分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之一。抗战中的川军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中国军队的正规部队,而是一支地方军阀武装。无论是部队的装备和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无法与国民*军相提并论。但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

编辑本段川中的政局抗战开始抗战开始后,刘湘抱病出征,川政交由第四十四军军长王缵绪处理。1938年1月,刘湘在汉口病故之后,王缵绪就想继承刘湘的军政职务并积极进行活动。蒋介石打算以重庆行营主任张群接任四川军政,但又担心四川的留守军人不满。后来,蒋介石听取了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的建议,让其实并不孚众望的王缵绪接任,以便随时可取代。3月,王缵绪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4月,代理四川省主席。为了进一步控制四川政局,蒋介石又于同年2月委任邓锡侯为重庆行营副主任兼川康绥靖公署主任。不久,邓锡侯从前线回到四川主持川康军务。

王缵绪志大才疏,威望不高,当上省主席不久,逼走了省政府高等顾问张澜。他借整顿吏治和财政,任用亲信,排斥异己,使得不仅刘文辉、邓锡侯的保定系军人反对,就连刘湘速成系的军人也对他不满。面对这种形势,王缵绪只有进一步投靠蒋介石,以保住自己的地位。1938年7月,邓锡侯、潘文华、王缵绪及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成都一云南省主席龙云秘密签订了一个川康滇三省政治、军事、经济实行作的盟约,以期相互支持,联蒋介石的宰割。事后,王缵绪全盘向蒋介石密电报告,使邓、潘、刘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策动川康军人反对王缵绪。1939年8月10日,邓锡侯等指使川康彭焕章、陈兰亭、刘树成、周成虎、谢德堪、杨晒轩、刘元瑭七师长倒王,发出通电,列举王缵绪十大罪状。同时,调动军队进逼省城。蒋介石乘此机会,以平息事态为由,劝王缵绪率部出川抗日,自兼四川省主席。到了1940年,蒋介石则把省主席职务交给了张群(兼成都行辕主任)。张群主政四川,意味着四川的政务完全由蒋介石*所控制。留在四川而拥有一定实权的川军将领,则只有邓锡侯了。邓锡侯便成了川中军界号人物,被蒋介石任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

邓锡侯从抗日前线回川任职后,邓将四十五军留川的一师两旅编为九十五军,由黄隐任军长。除了策动川康七师长驱逐王缵绪外,对一切嫡系、非嫡系的部属都能以他所说的“公、诚、和、信”四个字来对待,因而威信大大提高。为了抗日大局,他还要常常调和国民*政府与川康地区以及地方各实力派之间的矛盾。此外,在动员四川军民支援抗战以及争取美国、印度对四川的援助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能帮到你O(∩_∩)O~

重庆国民政府现在对外开放吗?

开放,可以参观总统府,但是景区名字叫中山四路,被称为重庆最美的街区,路边民国建筑一字排开,干净素雅;树木枝繁叶茂,绿荫成片。这条街上历史遗迹很多,有作为中国民主派历史陈列馆的特园,签订《双十协定》的桂园,周恩来夫妇等众多革先辈生活过的周公馆,国民政府总统府旧址、戴公馆等。望采纳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是什么时候从重庆搬迁到南京的?

不同时地的国民政府

广州

在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南方各省逐渐脱离北洋政府。1918年7月,云南和两广人士退出国会,在广州成立了广州军政府,形成南北对峙。1925年孙中山应冯玉祥之请,北上商讨国是,不料肝炎复发病逝北京。为了统一全国,中国国民政治委员会决议筹组"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正式成立,采取委员制,以汪精卫为主席;并设置军事委员会,以蒋介石、汪精卫、谭延闿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为兼任主席,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军,计画北伐。

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军占领武汉三镇。11月8日,国民*政治会议决定迁*部和国民政府到武汉。12月5日,国民*正式宣布*部和政府停止在广州办公,各机关工作人员分批前往武汉,1927年2月21日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办公。在广州国民政府停止办公到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办公此段期间,以"中国国民*执行委员与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作为临时领导机构,徐谦为联席会议主席。 武汉国民政府不设主席,以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宋子文五人为常务委员。 武汉国民政府运作"宁汉流"。

南京

1926年,国民革军攻克了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的主要城市,于是广州国民政府联席会在11月决议将国民政府北迁武汉,即为武汉国民政府。然此时的国民政府受到苏联以及所影响,引发国民右派对于左派亲共的不满。1927年,北伐军攻克了上海与南京,蒋介石于3月抵达上海后,决定实行"清",并于4月18日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国民*政治会议关于奠都南京的宣言以及《国民政府宣言》﹐提出国民革方略四条﹕密切革军与人民的配﹔造成廉洁政府﹔提倡保护国内实业﹔保障农工团体利益并扶助其发展。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等十二人为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军总司令﹐吴稚晖为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政府各部门设有﹕秘书长(钮永建 )﹐财政部长(古应芬﹐钱新之代)﹐外交部长(伍朝枢)﹐民政部长(薛笃弼)﹐司法部长(王宠惠)﹐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政府辖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广东﹑广西等。也开始形成宁汉分裂之局面;直到8月武汉的国民与国民政府执行分共清,以及蒋介石在汪精卫的要求下辞去总司令之後,才宣布作。

1928年2月3日7日﹐中国国民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等议案。规定国民政府接受中国国民*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掌理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委员会选举﹐政府部门设有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以及军事委员会﹑最高﹑监察院﹑大学院等。会议推举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国民革军总司令。同年9月﹐国民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宣称全国进入训政时期﹐由国民政府执行训政职责﹐并决定以五院制组成国民政府。同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司﹑考试院﹑监察院组成﹐设主席一人﹐委员十十二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同时﹐任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此﹐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组织形式渐趋完备。

1928年6月,革军进入北京,国民政府在15日发表全国统一的宣言,12月29日,东北的奉系将领张学良通电南京宣称接受国民政府管辖。蒋介石领导的革军北伐成功後,南京国民政府正式获得承认为中华民国政府。

北平

然而就在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不久,国民内各军事实力旋又再次爆发武装冲突。1930年中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反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中原大战,战争其间汪精卫在北平召开国民*部扩大会议,阎、冯、桂及汪系出席,议决在北平成立"国民政府",选阎、冯、李、汪等七人为委员,阎锡山为主席,并于9月9日上午9时9分成立。不过张学良随即表示支持蒋介石,并于9月23日进驻北平。北平国民政府一度迁往太原,并在10月提出中华民国约法草案。11月随著阎、冯宣告下野而解散。

广州

1931年,蒋介石在南京汤山软禁胡汉民,同时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通过中华民国约法草案,引起国民内其他实力派的不满。内胡派、汪派、桂系、孙科等在广州召开"国民*执监委非常会议",彷照孙中山战争时的做法,在广州另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汪精卫为主席。同年爆发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内谋求作,最终粤、宁两派息争,于12月22日在南京再召开国民四届一中全会,广州政府取消,由林森为政府主席,孙科为行政院长。蒋介石则宣布下野。粤、宁一以後,上海随即酝酿一二八事变。以孙科等粤系为首的政府无论财政、军事、外交皆无法指挥,经蒋介石及汪精卫面谈后,孙科於1月24日辞职,蒋介石复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汪精卫任行政院长。此架构一直维持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重庆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国民政府于1938年迁都重庆,是为重庆国民政府。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又另组一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上海发表和平建国宣言,然美国、法国等国拒绝承认汪精卫政权,直到汪精卫逝世后,代主席陈公博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宣布解散南京国民政府。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病逝。同年9月﹐蒋介石被推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大元帅﹐并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长。

抗日战争结束后,重庆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并于1946年颁布《中华民国宪法》。1948年5月20日经国民大会选举出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就任后,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也改为中华民国总统,"国民政府"此走入历史。

关于蒋介石重庆行营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吧,相信你已经寻找到关于蒋介石重庆行营旧址咨询电话有用的答案了。更多与蒋介石重庆行营相关的信息可以查找下方的相关文章喔。

蒋介石重庆行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