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对弈在线游戏 网上下象棋用什么软件
网上下象棋(中国象棋对弈在线玩)原创2021-07-21 16:34·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实习生 刘欣怡
通讯员 陈思
为了平衡好学习和象棋,他总是见缝插针,连老师都称赞他,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21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中学获悉,该校刘一逸同学作为湖北省的代表参赛,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全国中学生象棋锦标赛(高中组)”中获得男子组第六名。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刘一逸从四月份就开始进行训练。在家,他每天要做不少于50道战术题,下两到四局棋,“一局棋快则一个小时不到,慢则两个小时,甚更长时间。”刘一逸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除此之外,每周一次的网课和每周两次的教练指导也是训练中的必要课程。
为了平衡好学习和象棋,刘一逸总是在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同时利用好一切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课间坐在座位上写作业,遇到不懂的就去问老师,象棋则在遵守学校时间安排的前提下见缝插针地进行训练。虽然要兼顾学习和训练,但他也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休息时间,坚持不熬夜,每天11点前就要入睡。
在这次比赛中,刘一逸能够冷静面对开局的不利局势并迅速调整好心态,越战越勇,最终获得第六名的成绩,与他从小进行象棋学习、比赛息息相关。
据悉,刘一逸4岁半就开始学习象棋。“幼儿园里所有的兴趣班我都给他报过,就是没报过象棋。”刘一逸的妈妈告诉记者,因为象棋的棋子是立体的,刘一逸觉得十分有趣,便主动要求妈妈给他报班。本以为是小孩子一时的兴趣,却没想到,象棋就此成了刘一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为对象棋浓厚的兴趣,刘一逸在幼儿园就开始了象棋学习,每周一次课,平时训练,假期便出去比赛。有一次周末,刘一逸妈妈带着他去兴趣班,冬日寒冷,半路上刘一逸突然吐了,就在他妈妈准备带他回家时,刘一逸摇了摇头,坚持要去训练。
学习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一年级时,刘一逸被分到象棋高级班,刚进班级便遇到了“瓶颈”。连日落败让他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他开始逃避训练,“你可不可以再坚持一下?我们再坚持一下。”在妈妈的鼓励下,他还是选择手执棋子,迎难而上。三个月,放弃休息时间,重复地刷题、实战,不断地积累过后,他开始有了突破。
对象棋长久的热爱让刘一逸收获了累累硕果,8岁获得湖北省象棋少年冠军赛男子幼甲组名;9岁获得武汉市九运会象棋男子乙组名;10岁获得2014年1月湖北省围棋象棋等级赛定级组男子名;11岁获得2015年2月湖北省象棋等级赛乙组男子名;12岁获得2016年11月湖北省十五运会青少年棋牌项目资格赛象棋男子名和湖北省象棋锦标组名;13岁获得全国棋协赛(长沙)一级棋士男子组名;被授予“象棋二级运动员”和象棋业余选手的最高称号——“棋协”。
“象棋对我来说并不是压力或者负担,就像喝水吃饭,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刘一逸说,每次比赛他都是轻装上阵,“进赛场就不要带着包袱,无所谓输赢,重要的是过程。”比赛过后,他会对棋局进行复盘,以此检查自己出错的地方,之后,他便不会再出现相同的错误。除了训练,刘一逸平时一有时间就会看象棋比赛的直播,阅读世界冠军的自传,或者自己在网上下象棋。
“不畏强敌,不欺弱手”是刘一逸的教练,湖北象棋队的主教练林卫国老师,送给他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成为刘一逸在象棋比赛场上信奉的教条,也成为他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因为对手的年龄、实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以最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才是对对手的尊重。”刘一逸说道。
“棋如人生”,从小学习象棋,让刘一逸的学习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象棋对逻辑思维的锻炼让他能够很快地接受并吸收数理化知识,议论文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比赛之后复盘检查错误的习惯也反馈到学习中,刘一逸妈妈说:“这是学习象棋的‘意外之喜’。”
刚参加完比赛的刘一逸此时正在成都集训,八月,他又将踏上“武汉二十四城”杯2021年湖北省象棋锦标赛暨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青少年选拔赛的赛场,继续他的征途。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