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的保险标的,重疾险的保险条款

1年前 (2024-04-23)

重大保险的保险标的,重大保险的保险条款。本文是全网超详细的重疾保险科普干货文章,面向保险小白。

做保险公估5年,写了上百篇重疾保险科普文章,回答了上千个关于重疾保险的问题。这一本是我花了半个月时间写的最全面的重疾险科普,几乎所有关于重疾险的问题都写在里面了!我把我的重疾险的亮点都整理出来了,帮助你建立对重疾险的系统认识。

主要内容如下:

,不要踩这些重疾险的坑!

1.退货划算吗?

2.有一份全方位的保险更好吗?

3.分红产品值得买?

4.你知道缺乏保护吗?

5.保费倒挂的坑!

二、什么是重疾险?

1.重疾险有什么用?

2.重疾险有哪些种类?适谁?

3.重疾险涵盖哪些内容?

1.涵盖哪些?

2.重疾险如何赔付?

4.重疾险如何选择?

1.保额是多少?

2.你想为死亡负责吗?

3.70岁还是终身?

4.有必要买多次付款吗?

5.癌症和特定要不要加二次赔付?

6.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动词(verb的缩写)重疾保险常见问题解答

1.有百万医疗就一定要买重疾吗?

2.身体有些问题怎么买重疾险?

3.年纪大了有必要买重疾险吗?

4.买的重疾险已经过时,性价比高。要不要退保再买?

5.的重疾险比较好吗?你想买吗?

6.一年期的重疾险很便宜。还需要买长期保险吗?

7.重疾险怎么交最划算?

8.有必要买保费豁免吗?

9.重疾险可以买多份吗?可以重复索赔吗?

因为不懂保险,再加上身边很多业务员的狂轰滥炸,我相信所有家庭都买过很烂的保险。所以,在本文的章,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重疾险的几个大漏洞。只要避开这些产品,买到适的重疾险的概率就会增加一半。

“有病可以拿钱治病,没病可以到期退钱。”谁对这个产品不兴奋?这种重疾险在国内已经流行多年,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被吸引。其实这种保险并不适大多数人购买!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组织,没办法占便宜。

I型重疾险的本质是比普通保险多交很多保费。保险公司将多付的钱进行了投资,最终将大幅贬值的本金返还给了我们。

我以天安爱守护2019为例,分别在66岁、77岁、88岁选择归还,与不归还进行对比:

如果60岁前患了重疾,拿到40万赔偿,同就结束了,没有回报。然后为了回报每年多交的钱,就浪费了!

事实上,很多返本产品收益极低。普通人大多没那么多钱买保险,预算有限,可能只买10万/20万保额。想象他们真的病得很重。这些钱够做什么?就算没有危险,几十年后还回来的钱会贬值多少?

所以我强烈不建议普通家庭考虑可退换的重疾险。买重疾险看的是保障,不是回报。当然,如果你很有钱,我不介意你只是想买回来。我提醒你注意两点。不要糊里糊涂地买:

1.有的产品到期后返还保费,有的返还保额,相差几十万字。2.有的产品返还保费后,同出台,没有保障,而有的产品会有保障继续。

这是洛杉矶

一份保单所谓的全能保险,就是你所有的产品都打包在一起,什么都有保障,但是没有一项保障是足够的。除了统一支付,没有其他优势。而且因为捆绑销售,定价不透明,一般人很难比较。我还记得有个业务员跟我说,产品贵是保险公司的问题?难道不是消费者买不起吗.

相信我,买保险是“小而广”,各种保险都是分开买的。只要掌握了挑选技巧,同等保障下,其实用一半的钱就能搞定!

人们在购买重疾保险时担心通货膨胀。现在他们买30万。如果他们几十年后理赔,那时候30万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很多人看到一些有分红的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保额会增长’的产品有那么好吗?深蓝君选择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大公司重疾险进行对比:

分红型重疾险:太平洋金友的终身占比在增加。重疾保险:PICC康乐享受传统重疾保险:太平福禄康瑞。

这里有一个0岁男孩,预算5000元:

可以看到,同样5000元的预算,福禄康瑞可以直接买到54万保额,而乐康尊享和金友人寿起步也不过20多万保额。

即使是中档分红,保额也要60年才能赶上。

这种分红险同会写明:红利不确定。总的来说,能达到中档水平就不错了,更别指望高等级分红了。

总之,次购买重疾险保额,要尽可能的高。只有存在真正的风险,你才能解决问题。那么保险就是一个多次配置的过程。比如我当初买的30万,这几年加到了200万。通货膨胀不是

是只有保险才有,与其寄希望于不确定的分红,还不如努力赚钱,慢慢提高保额。

轻症现在没有统一定义,有的重疾险就会在轻症上动手脚!一些高发轻症不保!

目前保险行业协会对于重疾险中高发的25种重疾有统一的规范,但轻症没有,所以过去有一些产品就在轻症这偷工减料,比如以前的平安福:

后面也会详细讲到轻症,别着急,慢慢看。

一般给家里老人买保险会遇到这种情况,老人年纪大了,保费也贵,如果还买了性价比不高的重疾险,就可能保费倒挂。

比如下面这位朋友,交满20年一共交了14万,保额却只有10万,什么概念呢,就是你交给保险公司的钱比保险公司赔给你的还要多!这样买保险又有多大意义!

所以说,给父母买重疾险千万注意不要交的保费比保额还多,如果年纪太大,也不建议买重疾险了,买个医疗险和意外险就能解决很大问题了。

重疾险,就是当满足条款约定的理赔条件时,能直接赔一笔钱。比如买了 50 万的保额,罹患癌症,就直接赔50万。

我先分享一个自己身边的案例:

重疾险的本质其实是“收入损失险”,得重疾进行赔偿。这笔钱可以弥补收入损失,也可以用来治病、出国理疗、恢复身体、购买品等。

目前在行业内,并没有重疾险类型划分标准。我一般把长期重疾险分成这3类:

返还型重疾:或身故会赔钱,即便没有或身故,到了一定时间,也会返钱。

三类重疾险的差别,大致如图:

总的来说:

如果在乎性价比:选择消费型重疾险,价格实惠,一年3000左右也能买到50万保额,该有的保障都有,普通家庭,我自己也买了很多这类产品。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考虑储蓄型重疾,不但重疾可以赔,就算一辈子不得病寿终正寝也有的赔,因此价格也要更贵,适预算多的人买。

对于返还型重疾,普通人就不用考虑了,我上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首先,当然是重大,这是核心。除了重疾之外,现在轻症和中症的保障也成了标配。

2007 年,保险行业协会统一制定了《重大保险的定义使用规范》。高发25种重疾各家定义都相同。

今年的4月份又发布了新一轮的《重大保险的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将法定重疾拓展到了28种,这高发的28种基本占据了重疾理赔的95%以上,所以在重疾这块保险公司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所以知道了这些,就不要简单粗暴的以为保100种重疾就一定比保80种重疾更好了......

有许多就是凑数的,百年难得一遇,比如埃博拉病毒、疯牛病等.....

重疾险并不都是确诊即赔的。我以的征求意见稿里法定高发的28种重疾为例,可以分为 3 类:

确诊即赔:3种

实施了某种手术才能赔:6 种

达到某种状态才能赔付:19种

上图可以看到,只有少部分病种是确诊即赔的,其它的要么实施某种治疗,要么达到约定状态才能赔。

以脑中风后遗症为例,必须确诊 180 天以上,而且还要符对应的后遗症才可以理赔。

另外的重疾规范征求意见稿,也对一些高发重疾重新进行了定义,比如恶性:

表格左边是旧版的定义,右边是新版,主要的差异我都已经标红。

直接说结论:

恶性一般能占 70% 以上的重疾理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病种。《新定义》最重要的变化是,把以下两种癌症 从重疾变为轻症:

之前一些难以界定的情形,例如交界恶性、潜在低度恶性等,也明确了不保。

很明显,恶性的理赔变严格了,如果希望这方面的保障更好,建议趁早购买。

顾名思义,轻症和中症就是比重疾轻度一点的。

1、轻症中症、和重疾有什么区别?

重疾的理赔条件比较严格,有人质疑重疾险是“保死不保生”。保险公司就陆续开发了轻症和中症,来降低理赔门槛。

轻症和中症,本质上就是早期的重大。在还没有发展成重疾以前,保险公司也会按一定比例理赔,比如轻症赔付保额的 20% - 40%,中症赔付 40% - 60%。

轻症和中症,相对于重疾的区别如下:

总的来说,轻症和中症并不会危及生,但保险公司仍会赔付一部分钱,也能起到补偿的作用。

2、哪些轻症和中症最重要?

行业目前对轻症和中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重疾定义征求意见稿也只对轻度恶性、轻度脑中风后遗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3种轻症做了统一规定。

各家保险公司在轻症病种保障上还是有较大差异的,我通过近几年的理赔数据,以及十几位医学朋友的沟通,总结出了以下 11 种常见的高发轻症和中症。同时,加上几款代表产品进行说明:

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产品都保高发轻症,但仍然有极个别产品高发轻症保障有缺失。

另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高发轻症都保,但实际上每家对于高发轻症的定义又都不一样。我以不典型心肌梗塞为例:

可以看到,有的产品理赔条件宽松,有的严格,所以轻症定义宽松程度也是我在测评产品的时候会重点研究的,在后面的重疾险测评里面会详细看到。

重疾险是为了弥补经济损失,所以重疾险的保额关重要!

如果你两三年不能工作,只赔你十几万,够还房贷车贷吗?够生活费用吗?

可以放弃大品牌,可以不要保终身、多次赔付;

但是重疾保额,你一定不能妥协,低保额不如不买。

重疾保额少30万起步,50万标配,100万会更好。

这本质是预算的问题,毫无疑问,身故也能赔那肯定心里更踏实,但是也要这种产品知道重疾和身故只能赔一个,而且价格也会贵不少,如果为了买这个身故降低重疾保额我劝你还是三思,不要本末倒置。

其实想要身故的保障,也不一定非要买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定期寿险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为大家整理了 3 种不同的方案: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保险配置其实可以非常灵活:

含身故的重疾险:得了重疾可以赔50万,身故就赔不了了。

不含身故重疾+定寿:方案2得了重疾可以赔50 万,60岁前身故定寿还可以再赔 50 万,一共赔100 万,而且价格还比方案1便宜了1/3;方案3重疾选择保到 70 岁,价格比方案一便宜了一半还多,少退休前的保障都是充足的。

所以说如果你就是有钱,就是想要个保终身带身故的,那也不拦着你,但如果预算有限,想买高保额,消费型重疾险+定期寿险,就是很好的选择。

这又是一个预算的问题,有钱,保终身更好,毕竟谁也不知道重疾什么时候发生,肯定保得越久越踏实,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保额!保额!保额!任何选择的前提都是保额一定要足够高!

以和泰超级玛丽 2020 为例,同样的配置,我选择了 3 个不同保障时长:

可以看到,保得越久,保费就会越来越贵,保终身的要比保70岁贵40%。保终身无疑更好,但一定要在自己理的预算内选择。

假如自己只有 4000 多的预算,那么可以先保到 70 岁,毕竟保险是个多次配置的过程,以后有钱了,可以再加保。

如果一味追求保终身,而降低保额,那就本末倒置了。

现在的重疾险越来越复杂,除了我上面的分类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也就是赔完 1 次重疾之后保单还有效,如果再次患其他重疾,还能继续赔付。

单次赔付重疾险赔完重疾保单就终止了,而且得了重疾再买其他保险也几乎不可能,这样就会面临以后都没有保障了,所以这也是多次赔付重疾存在的意义。

我请教过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对这类产品的看法:

结论:重疾多次赔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得了癌症后,患脑中风、心梗或其他的风险都会增加。

(1)多次赔付 VS 单次赔付,哪种更好?

那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到底要不要买呢?我通过一张图表来说明:

可以看到,同样的价格,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想要多次赔付:可以选择方案一,保终身,重疾赔完 1 次仍然可以继续赔,而且还有身故保障,没有患病也会把钱赔回来。

如果看重保障:选择方案二,在 70 岁前患重疾可以得到 100 - 150 万的赔付,充分做足了次保障。

总的来说,如果预算够,考虑多次赔付也没问题。

但如果预算不多,买单次赔付的就已经足够了,毕竟先扛过次,才会谈以后。

(2)多次赔付重疾,如何挑选?

如果你想买一款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我这里也有一些挑选的方法分享:

多次赔付重疾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分组多次赔付:赔完一次,这个重疾所在组的其他重疾也就失效了,其他组的还可以赔

不分组多次赔付:赔完一次,其他重疾都可以赔

那什么叫做 分组 呢?以刚刚方案一中的 百年超倍保 为例,它将 100 种重疾分为 5 组:

(注:由于病种较多,只展示部分)

假如患了第 3 组中的急性心梗,那么整个第 3 组剩余的都不能赔了,但其它分组的依然有效。

而不分组就没有这个限制,所以不分组会比分组要好。

总的来说,挑选多次赔付重疾险,分组的优先顺序是:重疾不分组 > 重疾分组(恶性单独一组)> 重疾分组。

(1)癌症二次赔付

癌症二次赔付就是指患了一次癌症之后间隔一段时间又复发、持续、转移或者新发其他癌症,可以再得到一笔赔付。

根据保险公司年度的理赔数据来看,癌症占了所有理赔的70%以上,柳叶刀 2018 年发表的《2000-2014 全球癌症生存率变化趋势检测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癌症率已达到 36%。

所以对于癌症二次赔付毫无疑问是有用的,那么癌症二次赔付的产品那么多,怎么选呢?

挑选要点 1:癌症理赔条件

看起来都能癌症赔多次,但赔付的条件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深蓝君整理了主流产品的赔付条件:

可以看到,同样是癌症多次赔付,但是各家理赔的条件有很大差异。

间隔时间尽量短:重疾为癌症,再次得癌症的话,有的要间隔 5 年,有的要间隔 3 年,重疾非癌症,再得癌症,有的间隔 1 年,有的间隔 180 天,当然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理赔范围尽可能广:大多数产品都包含了癌症新发、复发、转移、持续,健康源 2019如果是癌症持续,是不保的。

另外像超级玛丽2号Max,第二次癌症赔付的比例提高到了120%,这也是一个加分项。

目前还有些产品的癌症二次赔付,必须重疾为癌症才能赔第二次,比如平安福20,这种理赔条件很苛刻,建议就不用考虑附加了。

必须强调一下,任何附加保障的前提都是基本保额要够高,为了所谓的附加保障牺牲基本保额是不对的,毕竟次生病就能拿到足够的赔付才是最踏实的。

(2)特定保障

指如果患了同中的规定的特定,就可以额外获得赔付,对于是否要附加,一要看特定有没有覆盖到高发重疾,二要看附加的价格是否理。

下图是按男女性别区分的高发癌症统计数据:

可以看到,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体会特别“青睐”女性,男性也有特定高发的癌症,例如前列腺癌、癌、睾丸癌。

除了癌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也是男性最主要的致死病因。这三大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 29%、20%、20%,计差不多达到 70% !

对于儿童常见的高发重疾,我也做了统计,具体如下:

可以看到,特定最好是可以覆盖到不同人群高发的重疾,这样保障才够全面。

同时也要看附加的价格,价格要在可接受范围内,因为大部分特定本来就包含在法定 25 种重疾里面,所有重疾险都有,特定保障只是额外再多赔一点。所以就算只是单纯的买一款普通重疾险,只要保额足够高,其实保障也是足够的。

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大公司理赔更容易更快这种说法,重疾理赔要看是否符定义,跟哪家公司没关系,我之前分析过几十家的保,各家在获赔率和理赔速度上都差不多。

买保险跟买衣服或者家用电器不一样,它看不着摸不着,也并不是牌子大的就一定好

下面我分2种情况说说买保险到底该选品牌还是选性价比高的产品:

情况 1:我看重公司品牌

名气大的保险公司,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大品牌,有信任感:大公司每年都有几十亿的广告投放,很多地方也都构网点;

分支机构多,相对方便:在后续理赔需要交资料时,如果当地有业务网点,就可以直接去网点办理,可能比邮寄资料感觉更踏实。

但是看重品牌的缺点也比较明显:

产品挑选局限:普通人知道的有名的保险公司就那么几家,所以可挑选的范围很窄;

产品价格较高:因为在宣传以及运营方面成本大,产品的价格也会比其它公司高很多。

而且,即使是同一家公司,旗下也会有多款重疾险,不同产品之间差异会很大,不能闭着眼睛就冲着品牌买。

情况 2:我看重产品性价比

中国有近200家保险公司,如果不只盯着那几家大公司,那么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

很多名气相对较小的公司为了打开市场,都会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好比网销的消费型重疾险,往往保障会更好,价格会更优惠,更值得大多数家庭考虑。

点击查看【2020性价比TOP3重疾险精选】每月273元起,赔付高达400万

不过要提醒的是,在网上买保险,一定要仔细看健康告知等投保要求,谨慎投保,不要给将来的理赔埋雷。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外,我也把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在这里统一解答。

现在的百万医疗险保额上百万,住院医疗/特殊门诊的费用基本都能覆盖,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那还需要买重疾吗?

当然需要,百万医疗险无法代替重疾险。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保障不同:

百万医疗:可以报销医疗费,但患病期间无法工作带来的收入损失,治疗过程中营养费,医疗险都无法报销。

重疾险:只要符理赔条件,就可以一次性获得几十万理赔款,这笔钱可以自由支配,无论是辞职治病、出国就医,都是无人干涉的。

就算身体有小毛病也是会买重疾险的,重点要看产品的健康告知,问的就答、不问的就不答

如果自己有的一些,比如胆结石、痔疮等,但健康告知没有被问到,那就是符健康告知,是可以正常投保的。

如果不符健康告知,还可以尝试两个方法:

智能核保:非常方便快捷,只需回答几道问题,马上就知道能不能投保。

我以甲状腺结节投保某款重疾险为例:

第 1 步:查看健康告知,选择不符

如果有甲状腺结节是不符健康告知的,所以在填写健康告知问卷的时候,选择不符,这样可以进入智能核保。

第 2 步:进入智能核保系统,选择对应

健康告知不符,进入智能核保系统,里面会有很多选择

甲状腺结节属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选择这个分类。

第 3 步:回答相关问题,立即获得核保结论

根据回答,智能核保立即得出结论。由于半年内进行了甲状腺超声,并符相关标准,所以可以投保,但是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癌是除外责任的。

如果能够接受这个结果,就可以顺利投保;如果接受不了,也不会留下核保记录,但不同公司的核保结论不同,同样的情况有的智能核保可以买,有的就不行,所以要多家尝试。

人工核保:如果智能核保不行,还可以提交资料进行人工核保。

人工核保的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在产品的投保页面找到“ 预约顾问 ”

申请人工核保后,可以把病例资料等发给顾问,顾问会发邮件给保险公司核保。

也有一些保险公司,例如百年和弘康,在投保界面就可以直接上传病历报告,更加方便快捷。

在上传资料后,保险公司会在 1 - 3 个工作日内,通过短信告诉你核保结论。

再提醒一句,由于不同保险公司的审核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担心被拒保,可以同时向多家保险公司申请核保,再从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家。

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买重疾价格也会很贵,建议优先考虑百万医疗险/防癌医疗险和意外险,花小钱能解决大问题,如果还有预算并且身体条件允许,再考虑重疾险,但是千万主要不要保费倒挂:

举个例子:同样 50 岁,买某款传统的储蓄型重疾险,20 万保额,每年保费要 1.2 万元,20 年累计总保费将近 25 万,交的钱比保额还多。

而消费型重疾险 20 万保额,保到 70 岁每年才 2014 元,能很好的发挥保险以小博大的作用,年纪大的人要买重疾险建议优先考虑消费型重疾。

你需要仔细考虑这3 个问题:

退保可能会亏钱:退保不是直接退保费,只能退回现金价值,前几年退保会有亏损,你是不是能接受损失?

健康状况是否变化:如果身体不如以前了,你是不是能通过新保险的健康告知与核保?

哪个更划算:自己算一笔账,综衡量保障和价格,是退保还是重新买新产品更划算?

想清楚了,再决定要不要退保,再提醒一点,如果你最终决定要退保了,一定要在新产品的等待期之后,才去退保老保单,以免保障中断。

前两年,重疾险在保障上确实会领先内地一些,比如前10/15年额外赔付、癌症多次赔付、良性额外赔付等,但是内地重疾险发展飞速,现在从保障上来说甚已经超过重疾了。

反倒是重疾还会有些明显的不足,比如港险的轻症大多是提前给付的,占用重疾保额,只有个别产品能做到不占用保额,同时轻症赔付之后保费还要继续交;内地的轻症则是额外给付的,不影响重疾保额,并且赔付之后,后续保费都不用交了。而且还没有消费型重疾险,保费普遍较贵。

目前来看,重疾险的优势就是保额可以增长了,但是所谓的保额增长也是不确定的,计划书的演示也是仅供参考,实际能达到多少谁都保证不了。

所以如果你单纯是为了保障买重疾,内地的重疾险就足够了。如果你比较有钱,又看重保额增长,再考虑保险,当然我还要强调的是毕竟在另一个法律环境下,除了产品之外,还要考虑缴费是否方便、理赔金如何兑换民币、发生理赔的成本等问题。

一年期的重疾险交1年保1年,是自然费率的定价方式,也就是说保费会随年龄变化。年轻的时候确实很便宜,但年纪大了就会很贵,下面是某一年期重疾险的费率表:

就算这个一年期重疾险可以一直买,几年下来保费也要大几万了,并不便宜,

更重要的是,就算你不嫌贵,也不一定能一直买到。

一年期重疾险非常不稳定,说停就停了,去年你买的产品,今年极有可能就买不到了,再想买别的还需要重新进行健康告知。

所以,如果你刚工作不久,没太多的节余,可以先买一份一年期的过渡,等收入稳定了,还是建议买份长期重疾险;

或者你已经买了长期重疾险,想增加保额的话,那一年期的产品也可以。

大多数重疾险都有趸交/5年/10年/20年/30年的缴费时间可以选择,但是选哪个更好呢?下面我以康惠保旗舰版为例:

缴费时间越长,每年缴费越少,但总保费越多;缴费时间越短,每年缴费就越多,但总保费越少。

选择30年缴费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缴费压力小,可以做高保额:预算不多的情况下,拉长缴费年限,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的保额。

一份保单有 投保人 和 被保人,投保人是负责交钱的,被保人就是真正被保障的人。

而所谓的 "保费豁免" ,就是当这两个人出事了,这份保单就不需要再缴费了,而保障是继续有效的。

被保险人豁免

就是当被保险人发生轻症/中症,后面的保费就不用交了,但是重疾保障还在,现在大多数重疾险都是自带被保险人豁免的,个别产品不自带,强烈建议要附加,豁免很实用!

投保人豁免

自己作为投保人,给孩子或者配偶买保险时,如果自己不幸罹患了轻症/中症/重疾,被保险人的保费就可以减免,以后孩子或者配偶患上同约定的,照样可以获得理赔。

所以给家人投保,投保人豁免是很有必要加的,而且投保人豁免的价格也不贵。

重疾险是定额赔付型的,符同约定就能赔,所以可以多家购买,多家理赔。

可能你会担心,如果多家保险公司,后续理赔怎么办呢?

我是深蓝君,专注保险测评,日常科普保险干货。

保险里的坑数不胜数,我们老百姓真的防不胜防。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我呕心沥血整理了一系列知识干货,欢迎自取!

「产品榜单」:每月更新四大险种最高性价比产品排行榜!

「投保指南」:儿童、、老人各年龄段科学投保指南,还有价值169元课程免费赠送!

「防坑攻略」: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寿四大险种最全避坑攻略!

「保险方案」:年收入5万、10万、20万、50万家庭不同需求的保险规划方案。

「核保」:、结节、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快速投保指南。

「社保手册」:全国各地医保报销、养老金领取等详细解读,全网最全社保使用手册!

阅读:

理赔大揭秘!保险公司是怎么调查个人资料的?

扒一扒保险公司哪家强?十大排名,官方数据公布

风波中的相互宝!半个月超170万人退出,其中有你吗?

保险都是骗人的?专家:别再陷入这6大理赔误区

保险买了没几天就得了癌症,我被保险公司查了个底朝天......

买什么保险不用担心理赔?保险公司早就说出了答案

从到生娃,用对了社保多拿两三万!手把手教你

辞职了,社保怎么处理?打了61次社保局电话后,写了此篇

很多人医保卡都用错了!学会这6种方法,看病更省钱

社保交 15 年和 25 年,结果有什么区别?不交社保后果严重吗?

标的保险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