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和代运营有什么不同,运营b端和运营c端
*** 次数不足,请联系开发者***
运营和代运营有什么不同,运营b端和运营c端经过包装美化,“死店”也能做活?
●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起了网店、注册了自媒体账号,但由于精力有限或素材少难有起色。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机,着力于帮他人开展网上销售等运营活动,代运营行业应运而生
● 针对代运营行业存在的不规范之处,相关部门需多管齐下进行监管,比如制定代运营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提供标准化的格式同,同时与司法机关形成联动机制,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 本报实习生 姜晓蕊
“新店没流量?老店没订单?五金冠运营团队,帮您把‘死店’做活。”这是一位代运营商家打出的宣传标语。
现实中,像这样宣称“能将电商、自媒体账号运营好”的商家并不少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起了网店、注册了自媒体账号,但由于精力有限或素材少难有起色。一些商家看到了里面蕴藏的商机,着力于帮他人开展网上销售等运营活动,代运营行业应运而生。
同暗含霸王条款
遇到各种障碍
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代运营的服务范围颇为广泛,他们有的广而告之,有的蛰伏在一些贴吧内,在其中发布相关的运营信息。
接下来就是收费环节,直播运营的基础服务费是一个月1万元,加上短视频运营,每个月要收取1.5万元。下单后,凭订单号产生同,随后完成签订。
做电商的就和上述代运营公司签订了一份这样的同,目前骑虎难下。
开餐饮店的孙磊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由于订单量总上不去,他便通过某电商平台找到一家代运营公司订购了相关服务,又通过某社交平台进行后续沟通,并签订同。根据同,该公司负责给店铺在两家知名电商平台上的月销售分别达到3000单、2000单,且承诺效果不满意可以随时退款。
开始代运营后的个月,该公司告诉孙磊,个月为“调试期”,团队会为其店铺做全方位的调研,所以个月没有任何实际的代运营服务,同时再次承诺第二个月的订单量会上涨先前约定的数额。
到了第二个月,孙磊的店铺订单量仍未上涨,反而下降了。他找该公司理论,结果对方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并拿出同内容“客户没有任何理由和权力要求终止作并退款”进行反驳,称孙磊提前要求解除同,属于单方面违约。
孙磊去找下台客服投诉,结果被告知,其下台和双方日常交流平台不一致,因此他所提供的证明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我真是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孙磊懊恼不已,后悔自己没有仔细看同,所幸经过反复协商后该公司退还了一部分代运营费。
虚假宣传诱导下单
雇佣水军暗刷流量
除了同问题外,有的代运营公司还存在虚假宣传、违规刷单等行为。
来自安徽安庆的李杨前不久在某公司购买了一项短视频代运营服务。该公司承诺提供150条包括后期剪辑的原创视频脚本,后通过视频来吸引流量,增加粉丝。经过协商,李杨以一个月7000元的价格购买了全套服务。
可一周后他发现,该公司提供的视频脚本竟是抄袭的,视频剪辑也很粗糙。李杨遂向该公司提出解约,但对方矢口否认抄袭事实,且拒绝协商和退款。
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孤例。2021年10月,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线索,发现苏州高新区某代运营公司为代运营客户满意度,拓展代运营业务,帮助其运营的网店店铺提高在电商平台内的流量、交易量等数据,涉嫌在运营过程中帮助网店经营者进行刷单炒信。
经查,当事人自2018年起帮助网店经营者进行刷单炒信,刷单主要步骤为:量身制定针对性刷单计划,由公司专业刷单操作人员通过刷台购买“空单”,以“空包裹”形式生成快递信息或自行找刷手采取“拍A发B”模式生成快递信息进行刷单操作,刷单操作完成目标后,刷单操作人再将刷单佣金部分交给平台或刷手,将佣金差额交给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结算获利。当事人从2018年案发,共完成虚假交易订单记录12.1万余单。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当事人被处以罚款30万元。
包装美化骗取财物
企图暴富反落圈套
近日,山东临沂警方打掉一特大诈骗犯罪集团,现场抓获133人。该团伙专门寻找销量较低的网店,谎称可代运营销售额,骗取受害人财物,自2019年起共实施诈骗350余起,涉案金额2000万余元。
无独有偶,前不久山东泰安警方通报称,2022年1月,谢某报警称因自己的网店店铺销量不佳,于是在网上找到一家代运营公司对其店铺进行包装、美化,以此提高销量。在花费7000余元后,店铺不仅销量未还被封禁,而代运营公司还要求缴纳升钻、引流费用。警方经调查,将高某等犯罪嫌疑人抓获,高某等人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高某等人已被刑事拘留。
来自浙江慈溪的华林也差一点被代运营公司“坑”了。
原来,他于2021年6月在某电商平台注册了一家店,由于没有运营经验,店铺销量惨淡。就在华林走投无路时,自称“运营官”的人通过私信联系上了他,宣称自己所在公司是经营了11年的实体公司,一站式托管,专门为顾客打造爆款。很快,对方就发来了“公司营业执照”和“法律同样本”。
华林看着执照和同,打消了疑虑,迅速支付了11999元代运营费。
之后一个星期,对方反复为华林分析账号,频繁发送公司经营的“成功案例”,却未实际运营过华林的账号。而此时,华林还在憧憬着“月入过万、躺着赚钱”。直到朋友提醒他去查一下代运营公司的情况,他才发现,通过所有渠道都找不到这家公司。
当华林拿着各种证据质询对方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并删除了所有的联系方式。
多管齐下加强监管
委托方须擦亮双眼
如果代运营公司实施了上述行为,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分析,代运营公司和委托方之间构成同关系,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同约定履行相应义务。但是实践中,部分代运营公司资质不足,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虚构或夸大自身运营能力,在收取高额代运营费用后怠于提供服务,这种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代运营公司雇佣水军刷流量的行为,郑宁认为,此举扰乱市场秩序,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违反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如果实在需要找代运营公司,则应该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公司。将账号交给代运营公司后,也要经常对进度进行跟踪,一旦发现违法信息,应立即要求代运营方删除。”赵占领建议,签订服务同时,委托方须仔细阅读同内容,发现不理处及时与代运营方协商修改,谨防同诈骗。
在郑宁看来,代运营是一种市场机制下的新的商业模式,应当鼓励其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规范之处,需要多管齐下进行监管。
“建议由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制定代运营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提供标准化的格式同。同时与司法机关形成联动机制,及时查处违法行为。”郑宁说。
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