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作品,经典漫画100部

1年前 (2024-04-23)

动画片作品,100部经典动画片,步惊云,聂风,陈浩南,野鸡,大日子2.伴随小帕成长的,除了每晚五六点钟的动画片,还有暑期经常播出的《风云》、《古惑仔》等港剧。

文/冯义军

当时小派里有几个深受港片影响的朋友。除了偶尔会说几句粤语,更多的是粤语听力变成了自学。毫无疑问,他们是受上世纪70-90年代繁荣的文化产业影响的一代。

《古惑仔》影响了一代人,成就了一批演员。

曾几何时,这些《风云》、《古惑仔》、《龙虎门》的作品影响了一大批国内少年。在这些影视作品的背后,的漫画产业功不可没。漫画业60年的历史,其实就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写照。

影响了我们现代大众的漫画,基本上在6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

上世纪60年代,战争年代刚刚结束,经济又开始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简单,人们的生活很简单,娱乐项目很少,所以漫画成为了大家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之一。所以那个年代的漫画,多是在讲述现实题材的故事,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王家禧(笔名“王泽”,取自王家禧长子的名字)《老夫子》。

“老夫子”戴着瓜皮帽,戴着圆眼镜,留着小胡子,穿着一套古代服装,但却生活在现代社会。与环境人物的对比自有其幽默的效果。漫画的内容大多是反映人性和批判时代弊端,讽刺各种人性和社会中的问题。

但这部巨作背后有一个“抄袭”的公案。1992年,出版的《漫画读物》杂志收到天津老漫画家黄冠廉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王家禧的漫画涉嫌抄袭其朋友和兄弟。

我哥哥写的老夫子

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轩然。彭迪,原名堤丰,民国漫画家,作品塑造了“老夫子”和“老土豆”两个底层人物。如果把王家禧写的老夫子的辫子去掉,身材会变瘦,衣服会换,和彭迪写的老夫子基本一模一样。

哥哥创作的《老夫子》漫画

除了《老夫子》,港60年代也有《13点》被李慧珍。当时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准备阶段,“时尚”的概念还很模糊。

在那个年代,13点风格可以说是“时尚的者”

在《13点》中,李慧珍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富家千金。漫画里每一个小故事,女主角都会在13点换衣服,非常时尚。在那个“时尚”文化的蒙昧时代,它成了服装设计师的书。很多年轻一代的漫画家甚设计师都深受《13点》的影响,把《13点》作为自己绘画和设计的启蒙读物。

王司徒笔下的叶琪

此外,还有王司马,他为金庸的大部分作品配过插图。他的漫画人物“叶琪”最早出现在王泽的《老夫子》中,从而逐渐走红。后来在金庸的鼓励下,“叶琪”在70年代独立出来,和新角色牛仔组成了父子军,构成了漫画《牛仔》。

《牛仔》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版,已经可以形容经济繁荣下的小康。

60年代经济起飞后,70年代的迎来了经济繁荣的大时代。

20世纪70年代,电视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同时还有来自海外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超人》、《柔道小金刚》等漫画、漫画传入,对本土漫画家造成巨大冲击,日本漫画开始流行。

面对海外漫画的进攻,漫画家开始做出改变。当时的黄玉郎、上官鲍晓、上官萧蔷等漫画家开始模仿海外漫画形式,创作故事情节长、场景精彩的连环画。

从左右:黄玉郎、上官萧蔷、上官鲍晓

经济的发展也凸显了当时法制的不完善。伴随着经济繁荣而来,治安环境恶化,黑社会和流氓组织在生根发芽。一些黑社会组织甚主动接近,招募年轻人加入。三教九流的混现状,让人期待英雄!

人民英雄的期望被漫画家转化成了最贴切的题材。当时诞生的经典漫画:黄玉郎的《小流氓》,上官鲍晓的《李小龙》,都诞生在这个时代。

《小流氓》王小虎从内地来到寻亲,一路,与各种反派展开激烈斗争。王小龙、石三人终于在不打不相识的情况下成了好兄弟。他们被统称为“龙虎黄三”,并建立了“龙虎门”。之后,王小虎一行冲出,远征日本,开始与世界各地的大帮派斗争。

之后,开始治理社会治安环境。1975年10月,港府正式通过《不良刊物法》,于是黄玉郎将《流氓》改名为《龙门》,出版了30多年。

《李小龙》借用了当时风靡东南亚的传奇武打“李小龙”的名字。实际的故事与李小龙本人无关。漫画再现了李小龙宁死不屈,有正义感,努力工作的形象。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到2009年底,已经连载了40年左右,是最成功的漫画之一。

《小流氓》和《李小龙》的针锋相对,成为了70年代漫画界的主旋律。两部漫画相互竞争,各占半壁江山。在这种竞争下,黄玉郎和上官鲍晓都有了自己的徒弟,两派分别被称为“御林军”和“上官家族”。他们之间的竞争为漫画未来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20世纪70年代,上官鲍晓及其与制作同事影。

80年代以后,漫画二分法的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创作漫画的同时,黄玉郎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余浪有限公司,志在垄断的漫画市场。实现

这个野心,首要的条件便是收复上官小宝这位老对手!

如今“文化传信”的前身便是“玉郎”

1981年,黄玉郎与上官小宝达成协议,《李小龙》归入“玉郎”,从此江山正式统一,所有漫画均为玉郎漫画所出品。80年代的漫画进入了垄断时代。

80年代的经过70年代的发展,作为“亚洲四小龙”开始崭露头角,开始由工业社会转型成为金融中心。到1985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金,从此跻身发达地区行列。

的高楼大厦逐渐“拔地而起”

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让人的工作从车间转移到了写字楼,工作压力和个人财富都显著提高。漫画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娱乐减压方式更加受到欢迎,开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为了应对这种需求的加大,“玉郎有限公司”作出了改革,把漫画制作分化为起稿(画出构图),钩头(绘画人物的头部),驳身(绘画人物的身体),填头(只负责人物的头发)等各步骤,开始了“流水线”式的漫画生产。

1986年,“玉郎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市值立即暴增二十倍。从此,漫画成为了名震海内的产业,影响力辐射整个东南亚。

因为工作环境和流程的稳定,这个时期的漫画质量有了普遍提高,其中《中华英雄》、《龙虎门》、《醉拳》、《如来掌》四部经典名作,被称为玉郎集团的四大名著。而日本漫画早已被淹没在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无人问津。

“四大名著”

然而好景不长,在玉郎有限公司上市后仅仅一年,迎来了大股灾。玉郎损失惨重,为保江山,黄玉郎开始伪造假帐。1989年,玉郎遭停牌,黄玉郎被判入狱,玉郎有限公司中的数名当红主笔离去,公司也被收购。漫画的垄断时代在80年代的尾巴迎来终结。

由于“玉郎漫画”的倒台,漫画瞬间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以《哆啦A梦》、《龙珠》、《圣斗士》等为首的日本漫画开始占领市场。虽然漫画之后仍有佳作,但总体从未再有七八十年代时的辉煌盛景。

日本漫画开始“攻占”

这个时期,有一本名作漫画诞生了!脱离了“玉郎”的马荣成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漫画公司“天下出版有限公司”,并出版了一本名为《天下画集》的漫画书。在这本书中诞生出了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名作——《风云》。

《风云》的漫画、动画、电视剧

在2002年,中国大陆出品了《风云》的同名改编电视剧并在各地播出,步惊云与聂风的故事成为了包括小趴在内,不少人的儿时回忆。

进入90年代,社会将要面对一件的大事件,将在97年回归祖国的怀抱。

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社会充满了迷茫,很多人开始流露出盲目的悲观气氛,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再加上恒生指数一路疯涨,浮躁的享乐主义开始盛行,进入了纸醉金迷的时代。

97年回归

这样的风气之下,题材漫画开始兴起。《龙记》,《赌》、《世界赌圣》、《马王》、《赌王之皇》等一度流行。年轻人不愿脚踏实地的谋划未来,而是及时行乐,追求一夜暴富。漫画则为年轻人描绘了这些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年轻人也乐于从漫画中得到满足。

但终归浮躁的梦想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使得充满叛逆意味的黑社会题材的漫画重获市场。当时年轻人的收入无法与年长者相比,但心底又有挑战社会的愿望。牛佬的《古惑仔》正适应了当时年轻人的潜在心理,将以前的武侠江湖套用于现代江湖,充满江湖情义的“黑帮漫画”再次通过《古惑仔》火热一时。

1997年后,迎来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楼市、股票大跌,浮华的生活在瞬间结束。人民不得不回归到平实的生活中。消费与娱乐活动都归于平淡,漫画的热潮戛然而止。当时,整个的文化产业都陷入低谷。

90年代末期,漫画产业开始慢慢复苏。黄玉郎出狱后重整旗鼓,成立了“玉皇朝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了获得金庸授权的漫画《天龙八部》,与新系列《天子传奇肆》、《玄奇》;上官小宝的儿子邝世杰联同邓耀荣与郑健和共同制作了《拳皇》系列。为90年代末期的漫画带来一股复苏之气。

进入新世纪,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改变。手机、游戏、社交网络等占据了年轻人的娱乐时间,漫画家的收入也相应的缩水,有些漫画家甚无法维系生活,只能无奈转行。漫画人才也陷入了青黄不接的窘境。

尽管还有一批新怀梦想的年轻人创作出《九龙城寨》、《火凤燎原》、《封纪》等优秀的新作品,获得年轻人的喜爱。但也不得不承认,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漫画已经走向没落。

时今日,我们可以从漫画的发展中总结出很多成功的经验和衰落的教训。但归根结底,漫画乃整个娱乐产业都是社会发展状态的一面镜子。

所谓“时势造英雄”,新的漫画与经典漫画想必会伴随着下一个“大时代”而重新复苏吧!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