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十八子刀具,阳江刀具批发市场
近年来,阳江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五金刀剪产业发展,推动国内刀剪机械、刀剪原辅材料相关产业快速向阳江集聚。目前已形成中国的刀剪产业集群,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0%,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5%。是中国刀剪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全球采购基地。
《南方都市报》区域协调发展调研组走访了阳江五金刀剪行业协会、多家五金刀剪企业和阳江商务部门,了解五金刀剪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困难和机遇。据调查,阳江的产量、产值、出口量都很大,但阳江大部分五金刀剪企业都是外向型企业,靠外部订单生存。出口品牌缺失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口企业承担各种风险却拿不到利润的“大头”。阳江目前正在尝试通过“抱团取暖”打造区域品牌,再通过打造区域品牌带动企业品牌。
现状:已形成全球采购基地。
发现经过多年的发展,阳江已经形成了以五金刀剪制造商为龙头,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不锈钢、木制品、塑料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机械设备制造商及配套服务(热处理、电镀、模具开发等。)为主体,并以商贸、设计物流、五金刀剪技术研发中心、质检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服务型企业为支撑部分。
国家刀具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阳江五金刀剪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是目前全国的国家级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检验中心。
同时,阳江继续推进企业在技术和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刀具中心等15家“国字号”中心落户阳江。
目前,阳江拥有五金刀剪著名商标29个,中国著名商标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7个。全行业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此外,阳江还牵头或参与修订了1项标准、3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和4项联盟标准。
资料显示,2020年,阳江五金刀剪相关市场主体超过450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有81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有29家,1亿元以上的有14家。
品牌的困惑:缺乏自主品牌是的问题。
在阳江五金刀剪企业调研团队发现,2021年,很多企业订单激增,有的企业订单增幅高达50%,但产品生产出来后却堆在仓库里,发不出去。
惠今刀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嘉良;剪刀有限公司告诉课题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运费上涨,导致国外客户因为成本高而放弃订单。“他们会跟我们说,‘先把货放到你们仓库,我先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收到最终付款。”钟嘉良说,甚一些作多年的大企业也没有交保证金。“运费涨了一倍,他们可能真的承受不起。”
惠今公司展厅。
此外,美元汇率下降、原材料成本上升也是企业面临的困难。“我们的原材料主要是钢材、不锈钢、塑料、包装纸等。都涨了差不多20%-30%。”
有很多阳江刀具企业面临着和惠今一样的问题。据了解,阳江大部分五金刀剪企业以出口为主
“虽然产值这么大,但其实是订单产业,这是阳江五金刀剪行业面临的问题。”阳江市商务局副局长李振斌告诉调研组,虽然阳江企业生产的刀具占全球40%以上,但产值只有10%-15%,净利润不高。“核心问题是我们没有品牌,尤其是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议价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承担各种风险却拿不到利润的“大头”。钟嘉良形容“我们只是一只小蚂蚁,几乎没有话语权”。
在打造出口品牌方面,阳江相关部门和五金刀剪行业协会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据李振斌介绍,阳江五金刀剪企业在德国收购了当地的小企业。这些品牌虽然只是二线或者三线企业,但是已经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阳江企业根据他们的要求生产产品,也在当地建设或租用仓库。“虽然不是品牌,但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样的成本,利润比代工厂高几倍。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主品牌,要让自主品牌在上有知名度还需要努力。”
自主品牌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企业在品牌“出海”的过程中遭遇滑铁卢。钟嘉良表示,惠今曾尝试过跨境电子商务,但品牌建设并不太成功。“虽然我们有很多出口业务的经验,但是大部分是在B端,C端不能生搬硬套,这是另外一条路。所以还是先考虑做好国产品牌吧。”
李振斌表示,品牌建设首先要夯实行业基础,品质是最基本的。没有质量,行业就无法建立。目前阳江的五金刀剪行业质量已经有保证,下一步将打造自己的品牌。
抱团取暖:区域品牌效应不断。
在品牌建设方面,阳江市目前正在尝试通过“抱团取暖”来打造区域品牌,再通过打造再区域品牌来带动企业品牌建设。
刀博会对阳江刀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连续19届展会的虹吸效应下,国内刀剪机械、刀剪原辅材料相关产业迅速向阳江聚集,吸引了山东临猗、福建托荣等其他主要产区和企业到阳江发展,实现了张小泉、王麻子、阳江十八子三大国内著名刀剪品牌全部落户阳江。
阳江市五金刀剪行业协会会长钟敏透露,五金刀剪行业实现逆势增长,五金刀剪年产值超过550亿元。
。刀博会自2002年举办以来,已逐渐成长为全国乃全球五金刀剪行业规模、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专业展会,成为刀具行业新形象、新产品集体亮相的广阔舞台。
2020年,由于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19届刀博会以网上方式举办,大规模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和云技术手段为广大刀剪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专业化全球贸易平台,参展企业达260家,产品上传总数近3000个,网上参加采购商13995户,其中国外有5781户,开幕式当天吸引世界各地超过150万名网民观看。
第20届刀博会再次创新,线上展从2021年10月19日启动,200多家刀剪企业、2500多件产品亮相云展厅,展示和服务时间2022年10月17日。云展厅设五金刀剪、餐厨用品、机械展、原辅材料以及配套包装材料五大展区和刀具、剪刀、家居用品、餐厨用品、礼品、不锈钢制品、日用五金、工具、建筑五金、铁制品、园艺设备、原辅材料、包装装潢、五金机械等15项细分专区。
此次刀博会突破了一般展会上单个供应商的企业形象和实力展示,以阳江五金刀剪这一“产业带”的形象亮相。不仅仅追求企业的成交量,也是对“世界刀城 中国阳江”的整体品牌宣传。
刀博会是阳江五金刀剪企业“抱团取暖”的一次尝试,也是政府助推区域品牌的打造来带动单个品牌突围的一次尝试。李振彬表示,网上刀博会的个目标,就是希望为阳江的企业抢抓订单。“实际上这还不算是品牌战略,只是先把订单拿回来。”
但拿订单,不是终级目标。政府希望通过刀博会,让更多人了解阳江企业,了解阳江五金刀剪的品牌,这是第二个目标。
而第三个目标,就是要打造阳江五金刀剪的区域品牌。同时,通过区域品牌的打造,来实现单个品牌的“突围”。“要让全世界知道 ,阳江是中国的五金刀剪之都,这里有一个产业的大,这里的成本,你所需要的刀剪都可以在阳江找到。这也是我们政府应该做的一项工作。”
据李振彬介绍,除了举办刀博会,阳江在区域品牌的打造上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例如,阳江五金刀剪企业“抱团”前往芝加哥、法兰克福、莫斯科、东京等地的知名展会进行集体展示。同时,阳江市还推动企业在世界主要城市设立刀具展示点,并推动阳江企业联建立海外仓。
近年来,阳江刀剪区域品牌效应不断,已在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建立13个境外营销网络。阳江将加强与知名的刀剪、新材料的研究、检测、认证机构作,每年发布质量、标准以及工艺技术研究成果;加强与组织、海内外著名展览公司作,刀博会化和专业化水平。
广东汉道户外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锡豪认为,区域品牌的打造显得格外重要。“你一家企业出去,再怎么努力,如果别人对整个中国制造的印象没有改观,就会始终觉得你是低端的产品,就像人家一说‘德国制造’,就会感觉到很高端。这种印象是多年传承下来的,也是整个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张锡豪说,阳江区域品牌的打造,首先每个企业都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对区域品伤害的,就是有些企业为了做市场,没有底线地输出廉价、低品质的产品。”
在产业竞争中,产业文化的打造必不可少。“我们刀博会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弘扬中华刀文化,”李振彬说,中国刀文化博大精深,而阳江也具备刀文化的基础。“这也是一种竞争力。”
广东科耐尔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开运也对品牌文化的重要性。他正在计划在工厂的旁边建一座刀具博物馆。“我们已经设计好,条件成熟就会开工建设。”
“我觉得在阳江建一个刀具博物馆是很多必要的,最好要建在知名的旅游景点。游客来到这里,就可以了解阳江的五金刀剪文化。”谭说,有了文化这张名片,就能更好将阳江的这一产业传播到全世界,发扬光大。
瞄准“内循环”:内销品牌打造
调研发现,不少阳江的代工企业已开始思考如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尝试打造自主品牌。由于外销品牌的打造更为困难,不少企业将目光瞄准了国内。起步较早的阳江十八子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品牌打造的模式也各不相同。钟嘉良表示,金辉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了对自主品牌的探索。“当时我们认为我们是很多世界一线品牌的代工厂,我们的品质是非常高的。有了这么高的品质,打造高端品牌当然没有问题。所以我们的品牌定位很高端。”
然而,后来的实践中发现,品牌的树立和产品的质量不能完全划等号。“即使品质再好,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没有认知,你的产品再好也没有意义。这让我们明白,产品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全部。”
金辉选择收购已有的品牌。2020年,金辉收购了北方的“王麻子”品牌。钟嘉良说,从整个中国来看,王麻子是刀具品牌中的“梯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内部管理的问题,企业也面临很多困难,而且市面上很多“山寨”产品。金辉收购“王麻子”后,对其产品进行改进,让其品牌更加适市场需求。例如,根据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用刀习惯对产品进行改进。
目前,金辉对内销市场的拓展已经见到了很好的成效。虽然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内销自主品牌的打造,但内销市场的销营额涨幅很快,2021年的占比已经达到了金辉总销量的20%,预计2022年或可达到50%-80%。
科耐尔也较早转型的外贸刀具企业。谭开运表示,科耐尔最初的品牌打造是在商超市场,后来又转向电商。先是天猫,后来又是抖音。他表示,虽然进驻抖音不久,但增长很快。“我们的直播团队也在逐步完善,未来还可以有一些分销的模式。”
科耐尔的工作人员正在直播室直播。
但他也坦言,阳江虽然不缺制造,但是很多五金刀剪企业都是代工企业,电商人才相对缺乏,品牌的运营仍需时日。
汉道作为转型较早的企业,已成功在户外用刀领域打造起自己的品牌。《红海行动》等电影中所用的刀具有很多就出自于汉道。
汉道展厅。
张锡豪告诉课题组,汉道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时开始做外贸,为国外的一些大牌做代工和贴牌,但转型较早。“在2000年之后,我们就开始注重品牌建设了。有几个重要的节点正好踩中了。比如电商刚刚发展的时候,我们就进驻了天猫。”而早期的投入也慢慢见了成效,在同类产品中,做到了全网前列。
张锡豪说,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有一个沉淀,“我们这个品牌已经20多年了,大家都是一点点从不认识到认识、了解。尤其是品牌的粉丝,都是觉得你的产品好,就继续买。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阳江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