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进口最好奶粉前三名,进口牛奶十大黑名单

1年前 (2024-04-23)

进口奶粉前三名,进口牛奶十大黑名单。虽然这几年各种国产品牌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不得不说“进口奶比国产奶好”的鄙视链依然存在。再加上代购圈的壮大,很多人热衷于购买进口食品,尤其是婴儿奶粉。

然后简单测试一下从买的15款进口婴儿奶粉。结果会怎样?不要错过今天仇珍君带来的这篇横评!老规矩,先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在这项横向评估的15种婴儿配方奶粉中,13种由牛奶蛋白制成,2种由大豆分离蛋白制成。其中,一款被发现含有氯丙二醇,超过了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建议摄入量限值;9被发现是一种遗传致癌物,环氧丙醇,但它仍然符欧盟的上限。此外,大部分检测的进口婴幼儿奶粉营养成分含量都低于标示值。

注:日前,消费者委员会对15款婴儿配方奶粉进行了检测。本文引用了对比实验数据,结果只对抽样样品负责。

奶粉事故新闻层出不穷,其安全性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此次横向测评,将从污染物、致癌物、塑化剂、微生物检验等方面对这15款进口婴儿奶粉进行检测。具体情况如何?来看看吧~

(1)污染物

1.金属污染物——铅

铅超标是影响产品安全的最常见因素之一。它引起的慢性铅中毒很容易损害人体经系统。尤其是对于婴儿来说,这种不良反应会更加严重。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微量铅含量不会对婴幼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可以有,但不要太多”。

检测结果显示,明治和雅培(爱心美婴儿豆奶配方)含铅量较高,分别排名前两位,但均未超过各地区标准上限,可以放心食用,格!

2.其他污染物——氯丙二醇

氯丙二醇(3-MCPD),一种污染物,你可能是次听说。直接说对3354有害。过量食用容易损害肾功能或男性生殖能力。看到这个会紧张吗?

不用担心,目前国内外的奶粉中都没有严格的这个指标的上限,但是还是有一个“每日允许摄入量”。

这是什么意思?以本次检测含量最高的“贝拉米的”为例,每公斤含120微克。按照一个1个月大的宝宝每天长期饮用套餐的正常含量,会超过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摄入量,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但毕竟只是一个健康的参考值。换个角度,如果每次冲泡的时候少放点贝拉米的奶粉,也可能是一个解决办法。于剩下的14款,也被查出含有氯丙二醇,但只要按照奶粉的食用量饮用,都没有超标。

(2)致癌物。

这里的遗传致癌物指的是缩水甘油醚(GE)。不幸的是,在9款进口奶粉中发现了这种成分。而我国对这一指标没有明确的限制,这9种潜在风险的奶粉都达到了欧盟的上限,所以严格来说不属于危险产品。

求真,你要了解一下科学:无论是这里说的缩水甘油酯(遗传毒性和致癌性),还是上面说的氯丙二醇(肾脏和男性生殖毒性),其实在奶粉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婴儿奶粉可以说是母乳的替代品。一般为了模拟母乳,会加入植物油,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关键是这部分植物油!

植物油精炼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这两种成分,这是目前工业技术水平的限制。

所以,不管剂量大小,只谈危害是没有意义的。毕竟除了无处不在的奶粉,就连母乳中也含有氯丙二醇。完全不用过度紧张,要理性客观看待。

(3)增塑剂

塑化剂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扰乱内分泌的物质。除纽迪希亚牛栏牌乐儿婴儿奶粉外,其他14个型号均未检出相关物质,您可以放心。

回头看纽迪希亚牛栏品牌,发现每公斤含塑化剂(0.086毫克,低于食物安全中心规定的DBP安全行动水平,扣分。

(4)微生物检验

婴幼儿奶粉作为一种脱水产品,其粉末中总会有菌落,这是目前生物技术无法避免的。“完全无菌的奶粉是不存在的”。在微生物检验中,需氧嗜温菌落总数指标将用于衡量婴幼儿奶粉的卫生标准和安全质量。

这个计数指标当然是越小越好。15款进口婴儿奶粉中,7款未检出需氧嗜温菌落,检测的8款均未超标(500),您可以放心。

另外,像雅培的两款奶粉,婴儿配方奶粉和爱心美婴幼儿豆奶配方奶粉,一勺奶粉的重量都没有标注,包装规则也略有瑕疵。

总的来说,本次横评的15款进口婴儿奶粉,在安全性、质量、营养成分上差别不大,全部达标。

即使部分品牌检测出风险成分,也仍在欧盟标准范围内,不必过于担心。在此之前,内地奶粉很少披露含有此类风险物质,因为mainland China没有奶粉质检的相关检测程序。当然,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在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下,大家要理性思考,根据自己的需求,积极筛选值得信赖的奶粉品牌。

另外,如果宝宝患有半乳糖血症,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喝牛奶蛋白制成的奶粉,可以用大豆蛋白制成。比如这次横向回顾中列出了两款,供大家参考。

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中蛋白质含量高,容易对婴儿未成熟的肾脏造成负荷。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应饮用较大的婴儿配方奶粉。

最好选择奶粉。配料表上没有棕榈油,白糖,食用香精。

喝婴儿奶粉时,最好使用原厂提供的勺子,测量每次奶粉和水的量。

冲好的奶粉应在2小时内食用,不宜长时间保存。

十大奶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