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的省份排名,重男轻女的地方排名
重男轻女省份排名,重男轻女地方排名“文|开心果妈妈(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生男孩和生女孩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甚很多家庭更愿意生个女儿。然而,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似乎并非如此。
重男轻女依然存在。
男女出生人口自然比例为105:100,我们来看看发布的中国男女出生人口比例。
而这个数据结果,你猜到了吗?
少,马国猜错了。
此外,让马国感到意外的是,江苏也榜上有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苏人,妈妈真的没觉得她那个地区有很多重男轻女的现象,尤其是年轻人。然后仔细看,我在苏北读大学的时候,好像有重男轻女的倾向,比较厉害。
为什么男女比例从自然的105提高到130?其中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1.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确实是最现实的考虑。毕竟人都会老,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养老是儿子的责任。养个儿子就可以养老了。而女儿,就算再爱,也会嫁出去。
所以对于那些有一两个女儿的家庭,还是希望再生一个儿子,这样就可以老有所养了。
2.代代相传的旧思想。
文化是传承的,这个旧观念也是“传承”的。
前一段时间,我们谈到了祖先崇拜。一个山东的朋友说,那里的女人连烧纸的资格都没有。然后我朋友只有一个女儿,我婆婆总是说:“再生一个儿子吧。不然以后我们就转入地下了,连给我们烧纸的人都没了。”
他们坚信的旧观念也影响着他们对下一代孩子性别的要求。
3、明面上无所谓,暗地里“看孩子的心”
郭母亲的一个表亲,37岁时女儿15岁,还生了第二胎。在我出生之前,我一直说,不管是男是女,我都无所谓,但我还是爱。的确,他们也很喜欢自己的女儿。
可是二胎是儿子后,我表哥对所有人都说“我有儿子”,我表哥甚跟我说“我也有儿子”,更不用说上面老人的反应了。其实他们只是说没关系,但还是希望是个儿子。
很多家庭也是如此。往好的方面说,男生女生无所谓,但暗地里,他们也很期待一个男生的到来。
4.“从众攀比”的可怕心理
有些人真的不在乎生男生女,却打不过身边的声音。
妈妈的一个同事生了个女儿,他们夫妻不打算要二胎。然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男孩站在同事、丈夫和亲戚的一边。然后,他们面对的是亲人的排场和催促。
结果同事夫妻都急了,准备生二胎。在备孕和同房的过程中,他们甚开始相信“偏方”,希望生个儿子。但相反,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
可怕的是,我同事的老公甚有生三个宝宝的打算。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不生儿子是不会放弃的?
1、偏心,是不对的。
正如马国在上面提到的,我的表妹在37岁的时候生了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即使他们期待着一个男孩,但他们对女儿的教育、想法和陪伴丝毫没有减少。所以,一家人也是其乐融融。
对于这种不会因为孩子的性别而区别对待的家庭,其实想要个男孩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以偏概全地对待家里的一个男孩是不可取的。
这种偏心包括日常物质、精陪伴、婚后礼物等等。一碗水端平其实很难,但是相对公平,还是可以做到的。
2.太执着是不对的。
有些人,为了尽快达到目的,生个儿子,甚开始钻“空子”。男生想要,女生不要。
无论是为了孩子的母亲,还是为了生活,这样坚持要一个男孩,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尊重的。
所以,就算想要男生,也要做好准备。如果都是女生,你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迎接?
3.认为男孩越多越好的想法是错误的。
有些人,生男生很容易。一个男生觉得骄傲,两三个觉得比较有尊严。
但现实是男生太多了,累得慌。
从育儿的角度来说,男生精力更旺盛,注意力更难集中。无论是抚养还是学习,都足以让父母担忧。
从男孩结婚的角度来说,即使现在不提倡彩礼,但房子、车子等各方面的物质条件都是必须的。
一个男生100万,两三个呢?
所以养孩子要看自己的经济和精力条件。
妈妈的时候,我们也很期待是男孩还是女孩。快乐的爷爷非常渴望成为一个男孩,所以爸爸很高兴。
就像父亲当时说的,特别感人:“生孩子不是为了某个性别,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家人,而是为了参与一个生的成长。这种体验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期待的。”
重男轻女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