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品公司,美国品公司前100

1年前 (2024-04-23)

全球的医疗公司,美国医疗公司100强中国基金报告泰勒。

最近基金君注意到一则新闻,全球的食品厂GNC宣布破产,将出售公司关闭所有门店。

此外,基金君注意到,在GNC破产的背后,国内a股公司哈药股份竟然是他的大股东。这次破产势必损失惨重,可能会被外国人砍。

而哈药股份,相信国人对它并不陌生。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自从吃了中盖,腰不疼了,腿不疼了,走路也精了。我可以毫不费力地一口气上到五楼。”让“盖中盖”成为哈药股份当年业绩的重要品牌。

全球食品厂GNC宣告破产

将出售公司关闭所有门市

在冠状病毒疫情的时候,GNC控股公司最近管理债务负担的努力失败了,申请破产保护,目标是出售自己和关闭商店。

根据声明,健康和健康公司在特拉华州美国破产提交的第11章申请允许零售商采取双轨程序3354重组其资产负债表或通过独立计划完成出售,同时继续运营。

总部位于匹兹堡的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GNC在大多数有担保债权人及其股东哈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的支持下进入这一进程。该协议还包括其的供应商和资ICV。一些债权人还提供了1.3亿美元的额外流动性,为该公司提供财务支持,帮助其度过拟议的重组。

公司预先协商的方案是关闭部分门店,寻求瘦身。还原则上达成了协议,即通过监督的程序来推广和推销自己。最初的出价是7.6亿美元,需要的批准。根据声明,可能会出现更高的出价并被接受,它将被执行并取代独立计划交易。

在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下,预计GNC将确认一项独立的重组计划或完成一项出售交易,这将使该公司在秋季结束前退出重组进程。GNC的美国和特许经营及其在爱尔兰的公司业务是独立的法律实体,不属于此次破产。

为阻止新冠肺炎病毒传播而暂时关闭零售行业的商店将使这一转变更加困难。虽然该公司季度电子商务业务销售额增长了25%,但这一劣势被抵消了。

Rite Aid Stores的前负责人肯马丁代尔(Ken Martindale)自2017年9月以来一直担任GNC的首席执行官,当时前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阿奇博尔德(Michael Archbold)突然离职一年多。——Archbold离职的背景是公司收入下滑,正在进行包括债务负担在内的战略评估,有可能出售。然而,马丁代尔未能扭亏为盈,今年季度净亏损2亿美元。

随着手头的现金越来越少,GNC警告说,除非找到偿还5月到期的数亿美元债务的方法,否则它可能面临破产。管理层一直在与债权人谈判再融资,试图推迟到期时间,为翻身争取时间。

根据声明,破产计划要求某些定期贷款债权人向GNC承诺1亿美元的“新资金”债务人持有(DIP)融资,并通过改变公司现有的资产抵押(ABL)信贷协议获得约3000万美元。GNC表示,凭借这些新的流动性和现有业务的资金流,它将在推进过程中履行其“长期财务承诺”。

该公司近年来一直在苦苦挣扎,并在2018年2月获得了哈药集团的贷款再融资和3亿美元投资,一度摆脱了困境。

从电商平台可以看出,GNC产品线丰富,涉及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十几种产品,如儿童营养、孕妇营养、改善睡眠、体重管理等。产品价格区间从100元到数千元不等。与哈药股份原有产品如“中盖”系列相比,GNC品牌产品主要聚焦于更高端的市场。

哈药股份踩雷了

要被割韭菜了?

2019年2月,哈药股份以约3亿美元(约20亿元人民币)现金完成了对GNC公司(中文名:美国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优先股的认购,优先股年股息率为6.5%。"公司认购GNC可转换优先股,可以获得固定收益."现在来看,哈药股份当时的愿景可能已经失败了。

哈药股份公告称,根据GNC的公告,GNC及其大部分现有有担保债权人已与哈药集团(本公司控股股东)达成初步原则意向,在公告前以7.6亿美元整体出售GNC业务。

GNC正与IVC(维生素公司,GNC的供应商和资)作,以确保产品的持续供应,并促进拟议的销售交易。

这些销售交易仍有待有关各方进一步商定,最终法律文件将最终确定,并将通过监督下的拍卖程序执行。

如果在适当的时候同意出售交易,将实施该交易,而不是独立的重组计划。

在上述两个方案下,GNC仍维持正常运营,但公司理解,根据美国破产法,原则上不允许所有债权人通过法律程序主张债权,最终和解将取决于重组方案的执行情况。

根据GNC的公告,GNC已经从一些现有债权人那里获得了约1.3亿美元的额外流动性承诺,包括1亿美元的DIP融资承诺(这些资金将用于收购期间的资本需求),以及在获得必要的贷款人同意后的约3000万美元的额外融资。

根据GNC的声明,GNC的美国破产法第11章程序将由美国特拉华州破产审理。

p>

哈药股份称,GNC进入美国破产法第11章重整程序后,公司作为优先股股东,偿还次序位列普通债权人之后,无法得到优先清偿,根据GNC目前公布的财务数据初步测算,将对本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具体如下:

1、若GNC可转换优先股总计20.48亿元的投资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将冲减留存收益。

2、若累计1.71亿元的应收股利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将计入当期损益。

哈药股份指出,董事会将责成公司委派到GNC的董事,迅速全面了解GNC申请重整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向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进行汇报;

责成公司委派到GNC的董事,根据美国法律、GNC组织性文件及协议约定,以可能维护公司权益、保障股东利益为目标来行使董事权利及一切其他可行方案。

持续下滑的业绩以及高企的债务双重因素影响之下,GNC公司市值已严重缩水。2013年12月,GNC公司的股价为56美元/股,处于历史高位。随后便一路下滑。目前GNC公司的股价已不足1美元/股。

当年哈药如何成为其大股东?

资料显示,GNC公司成立于1935年,于2011年4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曾被连续二十年被评选为美国的营养品专业零售品牌。主要产品有维他、矿物质、草本品、运动营养品、减肥产品等等。

自2013年之后,GNC公司的业绩便开始走下坡路。2013年2015年,GNC公司虽然每年的净利润保持在15亿元左右,但增长幅度已显疲态。Wind数据显示,GNC公司201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34%,较2012年81.51%的增长幅度逊色不少。2014年、2015年,GNC公司2014年、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45%、14.29%。

而国内的哈药股份,近年来发展并不如人意,2017年~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

2018年,中信资本为哈药集团引进了美国知名的品企业——GNC,为人所熟知的“安利”,正是GNC旗下的直销品牌。哈药集团希望通过投资GNC来充实自己的产品线,毕竟投资了GNC的话,那GNC的成绩就可以算作是哈药的成绩,还能进一步说服投资人。

2018年2月13日,哈药股份控股股东哈药集团与健安喜签订了购买协议。哈药集团拟以现金2.99亿美元认购其发行29.99万股优先股。优先股转换为在外普通股后,哈药集团将持有GNC40.1%的股权,从而成为其单一股东。哈药集团安排哈药股份为此项交易的实施主体。

但根据当时信息,健安喜的经营成绩并不讨喜。其在2016和2017年分别亏损2.86亿美元和1.49亿美元,且同期所有者权益计为负值。尽管如此,哈药股份彼时认为,收购健安喜可以公司品牌形象,丰富产品线,在获取固定收益的同时,助力公司快速成为中国膳食补充剂及品行业领军企业。

就连上交所都紧急发出问询函,要求哈药集团说明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收购一家亏损的海外企业。

哈药股份日子不好过

1993年,哈药集团在上交所上市,是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也是黑龙江省家上市公司。可以说,哈药集团在A股市场上属于最早期的公司之一。但时今日,哈药集团早已风光不再。

一年超过30亿元广告费的“哈药模式”,的确让哈药集团在短时间内将知名度打响,2010年以前成为了哈药集团无比缅怀的黄金时期。净利润从2005年的4.56亿元开始增长,2010年达到了11.3亿元的。同时,2010年哈药营收高达125.35亿元,“哈药模式”一时风光无限。

但这样的套路注定无法长久。

哈药最知名的就是广告营销。但近年来国家对药品的宣传管理越来越严格规范,企业很难再如从前一般宣传,存在影响力减弱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的电视广告在减少,企业的销售费用还是不低,这也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2017年2019年,企业销售费用为7.61亿元、6.2亿元、8.61亿元,但同期的研发费用为1.42亿、1.37亿和1.25亿元。因此,也有行业人士提出,哈药股份太忽视研发、新产品更不上,企业吃老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企业经营压力下,哈药股份的人事变动也十分频繁。6月10日,企业公告称,副总经理高磊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2019年财报显示,高磊税前薪酬为140万元,未持有公司股份。

除了高磊,半年内,企业已连续有三名副总经理辞职。3月31日,副总经理魏双莹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而在2019年底,另一位副总经理周行也因个人原因辞职。

2016年2019年,哈药股份实现营收141.27亿元、120.18亿元、108.14亿元、118.2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8亿元、4.07亿元、3.46亿元和0.56亿元。2020年季度,企业营收为25.11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87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有行业人士戏称,哈药股份近年非常准地踩中了医改中的各种“雷”。首先,抗生素限用政策给抗生素生产企业带来挑战,但哈药股份恰恰是一家抗感染产品占比巨大的企业。其次,慎用中药注射剂的大环境下,中药板块下多款中药注射剂销售势必承压。接着,带量采购下,企业的生物制剂类等产品却鲜有中标。此外,“两票制”、药品零加成政策下,企业零售、医药商业也出现发展瓶颈。

曾经,“大面积广告轰炸+明星代言”的哈药模式,因为发财速度见效快吸引了无数药企效仿。

但“哈药模式”忽视研发和产品差异化,用烧钱营销以维持营收,而一旦降低营销费用,公司业绩就会立刻下降。

这是一个恐怖的困境:烧钱铺广告迟早会死,但不烧钱会立刻死。

近年来随着广告营销模式效果越来越差,忽视研发的哈药股份尝到苦果。

2017年2019年,哈药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1.42亿、1.37亿和1.25亿元,逐年下滑。近期股价屡创新高的恒瑞医药,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17.59亿、26.7亿和38.96亿元。

此外,哈药股份2019年的销售费用为8.6亿元,同比增加39%。

网友评论

品公司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