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电影,表现中国古代医学的电影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电影,第十届中医电影,叶。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本名石天,别号项燕,别号南洋教师。江苏省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叶桂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是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生于安徽歙县,曾祖父叶凤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住在上金桥畔,故叶桂晚年被封为尚进老人。
就像叶
叶桂自幼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也从历代名家的书籍中查找和借鉴。不仅不知疲倦,而且谦逊贤惠;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叶桂恪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医生比自己强,他都愿意当徒弟。一听说医生有专长,就欣然前往,不完成学业不归。从12岁到18岁,先后有17位名医师从他,包括周阳君、王子杰等名医。难怪后人称他为“师门深广”。
九、李时珍。
李时珍(1518 ~ 1593),本名东壁,晚年生于林湖山。他出生在湖北蕲春县周琦镇东昌街瓦屑坝(今博士街)。他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方为李时珍药”之说。后被楚皇宫和太医院嘉奖。他死后,明朝朝廷封他为“文林朗”。
自1565年以来,李时珍到过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湖光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搜集药物标本和方剂,向渔民、樵夫、农民、人力车夫、药工、捕蛇者学习,查阅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笔记数千万字。他写过《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等。被后人尊为“医圣”。
1982年,其陵园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时珍雕像
八、朱震亨。
朱震亨(1281~1358),名严修,元代著名医学家,梧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因其故居有一条美丽的小溪,故名丹溪,故学者尊称为丹溪翁或丹溪老师。
朱震恒医术高超,临床治疗如叉鼓一般有效。有很多情况是越吃药越不用复诊。因此,人们又称为“朱一铁”和“朱”。他先学儒学,后改从医。在研读《濒湖脉学》、《素问》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遍访名医,并受刘次子缇影响,成为一代名医。朱震亨认为除了泻火、攻邪、补中益气之外,没有养阴的准备。他倡导“阳常盈,阴常不足”的学说,创立了阴虚火旺的病机学说,肯定了殷琦和人体精气的重要性,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创始人。与刘、并称“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众多,流传甚广。
作者《难经》,《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
朱震亨雕像
七,钱乙。
钱乙是我国医学史上位著名的儿科专家。钱乙的《伤寒论辨》是我国现存的部儿科专著。次系统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论治方法,使儿科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人视其为儿科学的经典之作,并以钱乙为荣
钱儿科专业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114年,他的学生严继忠整理了他的理论、医案、方药,编成《外科精要发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钱乙是北宋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丸),是补阴的代表方剂。最早见于《小儿药证直诀》年的北宋钱乙。
六、孙思邈。
孙思邈(541 ~ 682)是唐代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人称“药王”。镜花缘(今陕西省耀县)人。他年轻时因病学医,后来成了。他涉猎了数百部经典,还学习了佛经。他也是道家人物,地位很高。在许多道观里,都有“王耀厅”。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助人为乐。他是真正的道士。他是中国陕西省耀县人。公元581年,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很聪明,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他开始热爱道教。因为当时社会动荡,孙思邈隐居在陕西秦岭太白山,渐渐有了很高的声望。当时朝廷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他拒绝了。在太白山孙思邈,他学习道家经典,探索养生之术,同时也阅读了许多医书,研究古代医方。他选择“帮助生者”作为他一生的职业。为了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山林。孙思邈也非常重视民间医疗经验,积累参观经验并及时记录,最终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小儿药证直诀》。
第五,葛洪。
葛洪(公元284 ~ 364年),字之川,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学家。他是汉族,生于晋(今江苏句容)丹阳县。三国方士葛玄的侄孙,人称小仙翁。曾被任为关员,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名医,也是预防医学的调解人。有《小儿药证直诀》册书中记载了一些传染病如天花和恙虫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天疱疮》是世界上最早的天花记载。他在炼金术方面也很有经验。丹书《千金要方》具体介绍了提炼金银丹药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也介绍了很多材料的性质和变化。比如“朱砂烧成水银,再堆积成朱砂”就是红色的硫化汞(朱砂)加热分解水银,水银加硫磺能生成黑色。
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人物图·葛仙吐火图》明郭诩绘,上海博物馆藏。四,皇甫谧。
李志锋皇甫谧文化研究专集
电视剧《皇甫谧》 即描写生于汉献帝建安20年的郡朝那县皇甫湾的名门望族之后皇甫谧,因为家道中落,幼年丧母,过继叔父,迁居新安。年方二十,游荡无度,经叔母劝学,拜乡人席坦为师,发奋图强,著书立说。
公元249年,曹魏政权发生“高平陵事变”。皇甫谧不幸患得风痹症,在妻子淑仪的照顾下,继续坚持写作,然而病情继续加重,公元254年,皇甫谧奔丧返回朝那,耳聋目眩,开始撰著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三,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二,华佗。
华佗 (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一,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
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 “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后扁鹊游医虢国,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虢太子感恩弃国来到蓬鹊山太子岩,从医扁鹊游,采药于是山。
扁鹊在咸阳遭秦太医李醯妒忌杀害,蓬鹊山赵人不远千里,从咸阳抱回其头颅,葬在山下,将焦子村和郎家庄二为一改叫“头村”, 自此,建庙立祠,世代奉祀。
中国古代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