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顺序表讲解,唐朝皇帝顺序关系表珍藏

1年前 (2024-04-23)

解释唐朝的秩序表,收集唐朝的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到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夺唐朝,历时289年。唐朝大致分为几个时期,大体以安史之乱为界。

现在,把大唐帝国的二十二位皇帝介绍给所有的读者。

大唐疆域地图

1.唐高祖大唐帝国的创始人

李渊(566-635年6月25日),字树德,陇西季承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生于北周贵族家庭,七岁被封为唐公。杨迪即位后,李渊成为荥阳(今河南郑州)和娄烦(今山西静乐)的知府。此后,他被称为寺庙的初级主管,并被为卫尉邵青。大业十一年(615),李元观拜山西河东使。大业十三年(617),关白留在太原。隋末天下大乱之时,李渊利用WWw.slkJ.oRg的势,从太原起,攻占长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隋炀帝退位,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治全国。

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禅位在其子李世民。贞九年(635),李渊病死。谥号吴泰,庙号高祖,葬于显灵(今陕西三原县),其妻都史也葬于太皇太后。上元元年(674)农历八月,改国号为沈瑶。天宝十三年(754年),农历二月,帝尧盛达大光孝。

2.唐太宗被誉为历史上帝王的典范。

3.一个在唐高宗帝国生涯中无所作为的懦弱的皇帝。

李治(628-683),字善,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其母为皇后之孙,三子为长子。关武年(631)被封为晋王。后来,唐太宗的长子李承干皇太子和次子王太相继被废,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设在长安太极殿,以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唐朝的疆域是高宗时代的,东有朝鲜半岛,西有咸海(里海),北有贝加尔湖,南有越南恒山,持续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洪道元年(683年)病逝,葬于甘陵(梁山,陕西省甘县西北),享年五十五岁。这座寺庙名叫高宗,是谥号皇帝。

4.唐中宗被三个女人毒害了一辈子。

李习安(656-710),原名李哲,中国唐朝第四任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的第三子。他于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7日和705年710年在位。李习安王子被废除后,他被立为王储。道光元年(683年)皇帝即位,武则后册封为宫廷。次年,武则天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居周俊和周放。圣历二年(699),被泽天召回洛阳,重新立为皇太子。龙元年(705),宰相张謇起政变,杀害了张易之、张昌宗等。把唐中宗李习安抓回来,把周朝变成了唐朝。即皇帝即位后,宫中释放了3000多名宫女,仍重用吴三思等人。吴三思与侯伟勾结,将反对吴氏集团的张謇之等人排挤出朝廷。政府由韦伯斯特女王控制。但李习安也试图扭转局势,阻止韦伯斯特成为第二任女王。

龙元年(707),太子发杀吴三思等人,吴三思等人大败而死。在.期间

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绪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唐中宗是他的哥哥。起初封为殷墟之王,冀州都督。他一生两次登基,三次向世人让步。于文明元年载初二年(684-690),景云元年延河(710-712),在位八年。公元690年,她让位给她的母亲武则天,并成为继承人。他在公元710年再次登基。公元712年,禅宗位于李隆基(唐玄宗),被称为太上皇。五年卒,享年55岁,葬于唐桥陵(陕西省蒲城县北峰山)。殿唐睿宗,谥号甄嬛。

6.中国历史上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67岁)、寿最长(82岁)的皇帝之一。作为唐大侠的二女儿和母亲,杨。十四岁,作为唐太宗的才人进入后宫。唐太宗被封为“武媚”。唐高宗先是赵一,然后是皇后,他的头衔是天后。他与唐高宗的李贽并称为二圣。从683年12月27日到690年10月16日,他成为唐中宗和唐睿宗的皇太后。这期间,他改名为“常”。武则天认为自己和日月一样高贵,高高挂在天之上。

自立后称帝,定都洛阳,改名沈度,建立了吴周王朝。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建志发动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龙革。经过复辟和唐朝的复辟,他被尊为泽天大皇帝,后在吴的授意下改名为泽天大皇后。作为皇后,与高宗葬在甘陵(陕西省甘县梁山西北)。唐玄宗四年(公元716年),谥号改为泽天大皇帝后,天宝称帝八年(公元749年),天顺成为圣人。

7.唐玄宗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生于都洛阳,712年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唐睿宗的第三子窦德妃。坦普尔诺。“玄宗”又被称为唐黄明,因为其谥号是“圣大明孝帝”。清代为避康熙皇帝“叶璇”之名,常称唐皇帝,另有尊称“开元皇帝”。生于都洛阳,睿智果断,多才多艺,知性情,善书。

法,仪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8、唐肃宗 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皇帝

李亨(711年—762年),本名李嗣升、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756年—762年在位。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唐玄宗逃往四川,李亨即位于灵武。唐肃宗在位7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唐肃宗死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皇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将肃宗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

9、唐代宗 唐朝个以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

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西面有邻国吐蕃侵扰。763年吐蕃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唐代宗为求暂时,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 饱尝战火洗礼和考验的皇帝

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长子,在位26年,享寿64岁。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德宗逝世,谥号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崇陵(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11、唐顺宗 当皇帝不到二百天就当太上皇的皇帝

李诵(761年1月8日─806年),唐德宗李适长子,唐朝皇帝。初封宣城郡王,后进封宣王,779年立为太子。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同年八月,禅位给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806年,李诵去世,谥号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

12、唐宪宗 开创唐朝盛世一位皇帝

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孝皇帝。葬于景陵(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

13、唐穆宗 五个儿子三个儿子做了皇帝

李恒(795年─824年),唐宪宗李纯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795年)七月,生于大明宫之别殿,出生后取名为李宥,初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806年)八月,进封遂王。元和五年(810年)三月,领彰义军节度大使。元和七年(812年),惠昭太子李宁去世,左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澧王李恽,但因李恽的母亲地位低而不当立,于是立遂王李宥为皇太子,并改名为李恒。长庆四年阴历正月二十二日,崩于寝殿,在位五年(820年―824年在位),年仅二十九岁。十一月,葬于光陵(陕西省蒲城县北尧山)。死后谥号为睿圣文惠孝皇帝。

14、唐敬宗 唐朝皇帝中寿最短的皇帝

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 有帝王道无帝王才的皇帝

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6年12月登基,年仅18岁,公元826─840年在位,在位14年,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抑郁而死,享年32岁。葬于章陵(陕西省富平县西北天乳山)。

16、唐武宗 短暂中兴灭佛的皇帝

李炎(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鱼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会昌。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公元843年(会昌三年),泽潞镇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欲袭位割据。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诸道出征讨。次年,刘稹为部下所杀,叛乱平息。

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公元845(会昌五年)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集权。武宗时期,对内打击藩镇和佛教,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公元846年4月22日,唐武宗李炎因病驾崩于含风殿,在位七年,庙号武宗,葬于端陵(陕西省三原县东)。

17、唐宣宗 被晚唐人称“小太宗”的皇帝

18、唐懿宗 唐朝间接亡国之君

李漼(“漼”,拼音:cuǐ)(833年-873年),唐宪宗李纯之孙,唐宣宗李忱长子。本名李温,初封郓王,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在位14年,终年41岁。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唐懿宗是唐朝倒数第四个皇帝,是著名的无能昏君,其即位后,唐朝政局更加风雨飘摇。他是唐朝一个以长子即位而且是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4年,骄奢逸,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41岁的懿宗在咸宁殿结束了他骄奢逸的一生。第二年二月,被安葬在简陵(位于今陕西富平)。

19、唐僖宗 玩物丧志宦官手中的傀儡皇帝

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於懿宗死后柩前即位。时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二十日,僖宗11岁;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葬于靖陵(陕西省乾县东北)。

20、唐昭宗 在位16年悲剧性皇帝

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葬于和陵(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21、唐哀帝 唐帝国一位皇帝

李柷(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干宁四年(897年),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拜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马元帅。天佑元年(904年),唐昭宗被弑杀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立。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葬于温陵,年仅17岁。 后唐明宗李嗣源追谥其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庙号景宗未被采用,故后世称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葬于温陵(山东省定陶县)

大唐帝国实际在位皇帝21位,还有两位没有继承皇位但是死后以皇帝礼下葬:

1、唐义宗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李弘于永徽三年(652年)出生于皇宫,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死因颇受争议。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唐恭陵。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为孝敬皇帝上庙号为唐义宗。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旧礼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谥号祭祀。

2、唐让帝

李宪(唐睿宗李旦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被封为宁王,让皇位于玄宗。病故后追封为“让皇帝”,依帝陵制葬于蒲城的惠陵。

唐朝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