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照片怎么缩小尺寸比例不变,苹果手机缩小照片尺寸

1年前 (2024-04-23)

如何缩小照片的尺寸?照片比例不变。苹果手机缩小照片尺寸。昨晚看了超大超满意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不禁感叹:“熟悉的苹果回来了”。

如果说去年的iPhone 12打破了“一代更新一代”的规则,跳过了“S”后缀,用全新的直角边框让外观设计回归iPhone 4开创的硬朗时代。

所以今年的iPhone 13就像是10年前的iPhone 4进化成了iPhone 4S,在设计语言没有大改动的框架上进行了各方面的升级,弥补了人们对更强iPhone的期待。

通过微小的设计变化和大幅提高的性能,今年的iPhone没有“S”,很像一个“S”。

关于iPhone 13系列我最想知道的:

今年苹果保持了与12系列相同的更新节奏,推出了iPhone 13 Mini、iPhone 13、iPhone 13 Pro、iPhone 13 Pro Max四款不同尺寸的新iPhone,也分为iPhone 13和iPhone 13 Pro两个系列。

先看配置。把两代iPhone放在一起。你要点亮屏幕,说出哪个是“十三香”。

因为iPhone 13整个系列都沿用了去年的直角边框设计,所以包括按键和扬声器开孔在内的布局都没有明显变化。

当屏幕亮起时,iPhone保留了4年的“刘海”终于被剪短了:尺寸小了20%,仍然使用原来的深度感应摄像头,搭配一系列仿生芯片解锁Face ID。

前置模块体积的减小是因为集成了更多的模块组件,一些传感器被放置在屏幕下方,这样在尺寸减小的同时,Face ID的安全性能没有受到损害。

一小圈“刘海”确实了整个屏幕的视觉观感,尤其是在更小的13 mini上。

相比安卓阵营追求的“全面屏”,两种设计各有取舍,共同点是都在努力将更多的组件隐藏在屏幕下。

在材质上,iPhone 13全部采用了苹果和康宁去年联打造的“超级瓷晶玻璃”前面板,而边框材质依然是铝金和手术级不锈钢,以区分两个系列。

据苹果公司称,iPhone 13的天线是由回收塑料瓶制成的,这让人怀疑它的信号性能是否因为环保而变得更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新款iPhone的重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入手前最好去实体店对比一下手感。

iPhone 13全系列屏幕尺寸延续了12系列的6.7英寸、6.1英寸和5.4英寸尺寸,屏幕材质和分辨率都没有变化。这也是一个全系列的发光二极管屏幕。

屏幕质量方面,对比和色域与上一代13系统没有区别。全部采用super retina XDR显示屏,升级主要集中在屏幕亮度上。

iPhone 13系列亮度达到800尼特,与12 Pro系列亮度相同。

iPhone 13 Pro的亮度为1000尼特,全频HDR的亮度为1200尼特。

屏幕亮一点是好事。部分原因应该是供应商三星转投新的发光材料。

不过这只能算是例行升级。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2017年iPad Pro发布以来,大家一直期待的高刷新率功能——ProMotion。

苹果之前一直被诟病缺乏主流旗舰必备的高刷新率屏幕,现在终于来了。

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自动适配刷新率(调节范围为10Hz-120Hz)。比如快速滑动时屏幕会卡在120Hz的高刷新率,看静止时显示在10Hz的低刷新率,更省电。

推广功能只有iPhone 13 Pro系列的两个型号支持,这是区分两个系列的重要卖点之一。

目前纵观旗舰手机市场,高刷新率屏幕几乎成了标配,消费者的眼光被抬得越来越尴尬。120Hz带来的视觉冲击还在,但已经不再新鲜。

不过这还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手机两大阵营终于在刷新率上并驾齐驱了。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适应

目前《王者荣耀》已经率先上线120Hz模式。苹果加入高刷行列后,《和平精英》 《原》等主流网游应该很快会走高刷新率模式。届时,手游玩家的整体视觉体验应该会有明显。

每年苹果的发布会,CPU介绍环节总有一片“哇”的声音。

苹果今年推出了13全系列采用的A15仿生芯片,称其为“智能手机最快的芯片”。这是A系列芯片的传统,但今年出现了一些“例外”。

A15仿生芯片采用与A14相同的5nm制程工艺,晶体管数量从118亿个增加到150亿个,增幅显著。

然而,苹果并没有透露太多关于A15仿生芯片的性能,只提到它“比市场上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强50%”。

这种比较在以往A系列芯片的介绍中非常少见。苹果前几年发布新的A系列芯片时,对比的对象都是它的上一代芯片,率往往很可观,非常独特。

自去年的A14仿生芯片以来,苹果一直在减少自家芯片性能之间的直接比较。

根据AnandTech的分析,在SPEC

int2017 测试中 A14 相比最接近的对手高通骁龙 888 性能大概领先 41%,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的话,A15 相比 A14 的性能可能确实有限。

当然,目前猜测的性能差距都是基于非常有限的信息分析得到的,具体性能表现还需等待新机发售后再进行详细的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13 系列和 13 Pro 系列各自搭载的 A15 仿生芯片在 GPU 核心数并不一致,13 Pro 系列采用了更多 1 核的 5 核 GPU,这种差异还是次出现。

Pro 系列之所以应用更强的 GPU,很可能是为了 ProRaw、ProRes 和 ProMotion 等「Pro」功能提供更强的图形算力。

于这颗核心在游戏、解析影像等方面会带来多大的性能差异,爱范儿会在上手测评中详细测试,为大家带来时间的解读。

摄像头是 iPhone 13 全系变化的元件——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

iPhone 13 系列的摄像头采用了新的对角线设计,与前代竖置的双摄模组有明显区别,这也是新 iPhone 的一个重要辨识点。

相比起来,iPhone 13 Pro 系列的模组设计要没那么明显:乍一看好像没什么变化,仔细看会发现无论是镜头大小还是三摄模组都比前代要大上一圈,模组整体几乎占据了手机宽度的一半。

iPhone 13 系列

采用对角线布局的超广角摄像头和主摄广角摄像头均用上了新的传感器,根据苹果介绍,iPhone 13 系列的超广角摄像头传感器与前代相比速度更快,能让照片的暗部表现更加细腻。

而主摄则用上了苹果迄今为止面积的感光元件,进光量了 47%,能有效提高视频和照片的品质。

并且主摄还用上了在去年的 12 Pro Max 上才搭载的位移式传感器光学防抖功能,让防抖性能进一步,这意味着夜光表现很可能会是今年 iPhone 13 系列的一个亮点。

不过硬件的升级并不是这次影像功能的重点,苹果在发布会花了更大的篇幅介绍两个软件功能——「摄影风格」和「电影效果模式」。

每个人对颜色有不同的偏好,有些人喜欢冷色调、也有些人可能喜欢高饱和色,这使得人们会形成不同的摄影风格。

这些风格往往体现在后期图片的处理上,而 iPhone 13 系列推出的「摄影风格」则将这种处理前置,你可以在拍照时选择「高饱和度」「高对比度」「暖色调」等风格直接进行构图和拍摄。

这有点像滤镜,但是一个可以个性化设置的「滤镜」,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特定的色调和色温,一次设定之后接下来拍摄的照片都会自动呈现该种调色,形成你独特的「摄影风格」。

和滤镜不同的是,「摄影风格」只会局部性地调整颜色细节,而人物原本自然的肤色等细节会得到保留,既维持了个性风格又不于「诡异」。

「拍电影」一直以来都是 iPhone 的一个梦想,苹果经常会联一些大导演用 iPhone 拍摄电影短片来证明 iPhone 的影像拍摄能力,而今年的 13 系列上,苹果希望手机后面那位大导演是——你。

拍摄电影需要拍摄者对电影的镜头语言有深刻的了解,灵活切换镜头是讲好故事的基础,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太过于专业,而「电影效果模式」就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难题。

根据苹果介绍,其影像团队做了大量的算法训练,分析人们在观看电影时视觉焦点如何切换,然后将之应用在 iPhone,让手机学会「拍电影」。

例如拍摄开始时画面的焦点会锁定在主体上,当主体移动、转向时,iPhone 会对即将入镜对对象进行预判,随之自动地切换焦点,快速地聚焦到新主体上,形成电影感十足的镜头。

在拍摄结束后,如果感觉对焦不正确,还可以在后期重新调整焦点,实现多种虚化效果,给了视频创作很大的自由度。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前置摄像头在内所有摄像头都可以拍摄「电影效果模式」影片,并且支持杜比视界 HDR 拍摄,但影片的视频格式格式只有 1080P 30FPS,不能拍摄 4K 视频有点可惜。

iPhone 13 Pro 系列

和以往有点不同的是,今年 13 Pro Max 和 13 Pro 的镜头模组和功能没有做明显区别,这说明用户终于不再需要为了一个更好的摄影表现而强行接受一个又重又大的手机,13 Pro 的性价比直线上升。

对比两代影像旗舰会发现,新一代 13 Pro 系列的镜头模组有了很大变化,根据苹果的介绍,得益于新镜头和新的传感器,超广角摄像头的进光量了 92%,广角摄像头进光量更是了 2.2 倍。

再搭配 LiDAR 自动对焦使用,iPhone 13 Pro 系列很有可能会成为今年的「夜视仪」标杆。

微距样张

这次的超广角镜头支持了拍摄微距照片,当对焦距离小于 2cm 时会自动切换微距模式。

此前我们在一些 Android 手机上已经见到过类似的功能,微距照片常常会因为手抖导致成片率不高,这里可以期待一下苹果能不能解决对焦防抖的问题。

长焦样张

长焦镜头方面,焦距从去年的 65mm 改为了 77mm,变焦范围变得更大,还支持夜景模式。长焦的最高支持 6 倍光学变焦,最高能够实现 15 倍数码变焦,能拍摄更好的特写效果。

软件功能方面,13 Pro 系列除了支持「摄影风格」和「电影效果模式」两项新功能外,还支持 Pro 系列专属的拍摄 ProRes 功能。

爱范儿在此前的文章中有详细介绍过 ProRes 格式,简单来说 ProRes 格式有着高色彩保证和低压缩度的特点,能够拍摄、剪辑出影视级别的视频。

在此之前 ProRes 只在专业相机上使用,13 Pro 系列是在手机上实现 ProRes 的拍摄,苹果宣布会在晚些时候上线该功能。

根据目前的信息来看,ProRes 格式视频是个生产力利器,也是个「内存吞噬巨兽」:拍摄 1080P 30FPS 视频每分钟会生成 1.5GB 的视频文件,而如果是 4K 分辨率,每分钟的产生的视频大小将达到 6GB。

苹果还限制了 128GB 内存版本不能拍摄 4K 分辨率的 ProRes,猜测可能与其过快的空间消耗速度有关。因此如果想用 iPhone 13 Pro 作为视频生产力,你需要选择容量更大的版本。

关于续航,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尽管用上了性能更强的 SoC 和素质更高的屏幕,13 全系续航还能大幅度,13 mini 和 13 Pro 续航最高了 1.5 小时,13 和 13 Pro Max 则最高了 2.5 小时。

13 Pro Max 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长续航的 iPhone,而如果去年你喜欢 12 mini 的手感又嫌弃其续航太短,今年可以考虑一下有所进步 13 mini。

坏消息是,今年充电功率没有,最高支持 20W 有线快充和 15W MagSafe 无线充电。

SIM 卡的配置也没有变化,4 款机型除了 13 mini 都支持双卡双待,13 mini 则依然是单 SIM 卡。

与 13 系列一同发布的 MagSafe 配件中,有一款 MagSafe 钱包很有意思,它率先支持了苹果的 Find My 功能,如果钱包遗失了可以通过 Find My 定位来寻找。

使用过程时,你可以将钱包短暂摘下来取卡、取钱,但如果一分钟后没有贴回 iPhone 后背,你会立刻收到 Find My 通知钱包可能遗失,提醒你赶紧回头寻找,这对于经常丢三落四的用户(我)来说还是很实用的。

什么?你说充电器?现在哪还有充电器啊,不如滑到文末考虑一下糖纸 X TEGIC 打造的 Project X 硬糖 30W 快充头吧。

对我来说,iPhone 13 系列给我的惊喜反而是其定价。

iPhone 13 系列起步容量为 128GB,13 mini 起售价为 5199 元,13 起售价为 5999 元,容量版本为 512GB。

iPhone 13 Pro 系列起步容量同样为 128GB,13 Pro 起售价为 7999 元,13 Pro Max 起售价为 8999 元,容量版本为 1TB。

相比往年,iPhone 13 全系是一次少有的加量还减价,确实验证了「十三香」的预言。

除此之外,13 系列却很难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它各方面的升级都像是理所当然,更强的屏幕、更强的摄影能力、更强的续航能力,然而「理所当然」并不能为 iPhone 带来惊喜,我们习惯了 iPhone 的「打破常规」。

iPhone 13 系列依然是目前最强的手机系列之一,但它可能已不是最吸引人的手机了。这不是 iPhone 的错,这是整个手机市场都在面对的难题。

当一台中端机能够完成绝大多数旗舰机的功能时,旗舰手机早就不再那么吸引人了。

每次新 iPhone 发布过后,总会有些「 之后再无 iPhone」的言论开始流行,但你细细品味可以发现,iPhone 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激进。

随着手机供应链越来越透明化,人们对于新功能的阀值越来越高,全球疫情的蔓延更是让新技术的研发周期拉长,即使苹果有着全球最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也难为「无米之炊」。

另一方面,苹果现在追求软硬件配套的全家桶服务,这是苹果内部贯通的生态优势,但同时也是 iPhone 身上沉重的担子,当新的硬件技术需要等待与之匹配的软件生态不断完善,这必定会延缓了 iPhone 创新的步伐。

所以,虽然今年的 iPhone 13 系列不能满足所有人对新技术的期待,它依然可圈可点,如果你从去年开始就期待一台更强的「iPhone 12」,那么现在它已经来临。

尺寸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