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婴儿奶粉品牌标志,飞鹤奶粉是国产品牌吗

1年前 (2024-04-23)

国产婴儿奶粉的品牌标识,贺飞奶粉是国产品牌吗?数据支持|构谷大数据

众所周知,2004年的“大头娃娃”事件和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几乎毁掉了中国乳企的半壁江山。国产奶粉被打到低谷,宝宝妈妈们“洗劫”洋奶粉,甚去扫货,煞费苦心地把洋奶粉从国外运回国内。

俗话说“中国的奶罐一定要拿在自己手里。”

十年风雨,两次重大危机,国内奶粉市场的发展可谓涅槃重生,不断收复失地。《2018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环境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奶粉品牌销售增速超过21%,几乎是外资品牌的3倍,市场份额约为45%。

2018年,“最严奶粉新政”正式实施,也是中国乳业品牌崛起的一年。2019年,将成为洋奶粉和国产奶粉的分水岭。

说到“贺飞乳业”,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国内婴幼儿奶粉领域,贺飞乳业占据了市场的宝座。

一个

飞鹤坎坷的上市之路

飞鹤的崛起离不开其冷友斌,他曾多次受到董明珠的称赞。他还被评为2018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退市6年后,冷友斌打算带着他的飞鹤重返资本市场。

2003年5月,贺飞乳业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乳业在美国的家上市公司。接着,2005年4月,贺飞乳业成功转板纽交所中小板市场。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美股融资成本越来越高,融资越来越难。2013年7月,贺飞乳业摘掉“中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乳业公司”的帽子,完成私有化。自纽交所退市以来,贺飞一直计划赴港上市。

2017年5月,贺飞乳业向HKEx递交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欲开启贺飞的“港股之旅”。

2017年12月,贺飞以2800万美元成功收购美国第三大营养品公司维生素世界。由于此次收购,贺飞暂停了港股IPO。

2018年8月10日,贺飞官方表示“公司IPO计划仍在正常顺利推进,将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具体时间节点以上市和对外发布时间为准”。

如今,贺飞乳业赴港上市似乎已成定论。

十亿年国产奶粉巨头

2018年,贺飞销售额116亿元,成为个突破100亿元的中国品牌。

目前,贺飞乳业尚未向HKEx提交两次报告,因此市场上没有该公司债务和现金流的披露数据。

根据提交的招股书,2014-2016年,贺飞营收分别为35.83亿元、36.15亿元和37.24亿元,年复增长率为1.95%。相比营收的稳定增长,净利润略有波动。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3.82亿元、4.06亿元。2016年,贺飞成为中国的国产品牌婴儿配方奶粉公司,市场份额为7.7%。

纵观贺飞的业务板块,高端奶粉成为贺飞近年来业绩增长的驱动力。数据显示,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27.6%上升2016年的42.6%,超高端产品星飞凡系列在总营收中贡献的营收占比从2014年的8.2%上升2016年的19.1%。

仙鹤的另外两项业务是普通奶粉业务和其他业务,占比分别为42.8%和14.6%。收购维生素世界后,贺飞在大健康产业的多元化布局也有了新进展。2018年7月30日,贺飞对经营范围进行了变更,在变更后的业务中增加了“食品制造”一项。

值得注意的是,贺飞乳业在报告期内获得了大量政府补助。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贺飞分别确认政府补助1.49亿元、1.82亿元和2.81亿元,该部分收入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为29.9%

贺飞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截2016年,贺飞在全国拥有超过1139家经销商和超过50000家零售店。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经销商收入分别占贺飞总收入的83%、78.4%和77.6%。

从全球来看,大部分国家的婴幼儿奶粉集中度非常高,前三大品牌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前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不足30%。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此次上市融资成功,贺飞乳业将成为国内奶粉领域的上市公司。

“飞鹤”会是下一个“贝因美”吗?

说到国产奶粉,就不得不说说曾经的老大“贝因美”。从“国产奶粉老大”到“乳业亏损王”,贝因美这些年日子不好过。

两次奶粉危机,除了飞鹤,贝因美都没被抓到。AC尼尔森数据显示,到2014年,贝因美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4%,超过伊利、贺飞等众多国产品牌,是当时国产奶粉当之无愧的老大。

转折点发生在2014年,贝因美当期业绩下滑,销售收入止步于50.45亿元,远未达到创始人谢红设定的100亿元目标。

祸不单行。2016年,假奶粉事件发酵,不法分子将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倒入仿制品牌奶粉罐中,从而假冒品牌奶粉。雅培卷入17000罐假冒奶粉事件后,因为名气大,贝因美也出现在假冒奶粉品牌名单中。,虽然假货已经被破获,但对贝因美的品牌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

此后,贝因美的销售业绩大戏

烈下滑,经营业绩出现巨额亏损,而内部管理、渠道混乱等内因是贝因美业绩连连亏损的罪魁祸首。

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了7.8亿元和10.57亿元,并在去年4月27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贝因美不可避免地戴上了ST的帽子。

为了保住壳,贝因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请创始人谢宏出山任董事长,荷兰美素佳儿首席销售官包秀飞出任总经理,与具有国资背景的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长城国融签署战略作协议......贝因美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整,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品牌资产发展中,调整品类结构。

由于净利润为正,贝因美在公告中称,将在2018年年度报告公告后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图:*ST因美(002570.SZ)股价走势

虽然从坚挺的股价看来有很大的好转,但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贝因美能否完成真正的救赎,还是未知数。

从第二部分可以看到,“重营销轻研发”的飞鹤乳业对于经销商渠道过于依赖,营销费用占了大头,研发创新费用仅占营业收入的1.61%,然而研制“更适中国宝宝体质”的高品质奶粉尤为重要。

结 语

放眼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无外乎飞鹤、贝因美、伊利、蒙牛等少数头部品牌,业绩优秀的他们,目的无非就是抢市场、抢份额。

如今,国产奶粉企业和外资品牌同台淘汰赛已经拉开序幕,这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厮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蒙牛乳业外,港股市场上奶粉企业普遍不足百亿市值,雅士利总市值约53亿港元,中国圣牧总市值约26亿港元,现代牧业总市值为62亿港元。此外,“老赖”辉山乳业在遭遇做空后,股价一小时内闪崩,目前进入重组阶段。

连续57年“零安全事故”的飞鹤乳业,此次港股上市之旅会顺利吗?

免责声明: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谨慎依此进行投资决策。

奶粉国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