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的团购网站是哪一家,个团购网站是怎么做起来的

1年前 (2024-04-23)

中国最早的团购网站是哪家,如何让家团购网站再次火起来。日前,淘宝和支付宝联推出了“分组”功能。在支付宝APP的首页底部,出现了“五折分组”功能。作为阿里装机量的两个国家级应用的组,是眼下风头正劲的东拼西凑模式的注脚。

有些人可能忘了,现在流行的团购模式其实来自于团购网站。百团大战结束多年,现在O2O团市场只剩下一小块蛋糕,新团终于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虽然拼布市场竞争激烈,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这种竞争的逻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阿里的入场,意味着阿里高度融的新零售生态正在激起跨体系的“化学反应”,而这将成为搅动江湖的鲶鱼。

集团1.0时代:线下商品线上拼

团的雏形来源于PC时代的团购网站。平台整线下商家上架商品,主要卖家为电影票、餐饮等服务类商品。虽然团购网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团购模式的核心逻辑很简单,主要围绕两个场景:一是带来新品,二是处理尾货。美团、大众点评等。从PC端开始此操作。

这个时候,群平台就是一个信息中介。它把线下商家的产品放到线上的群中,然后引导消费者到线下的店铺进行消费。消费后需要引导消费者回到线上确认支付或者分享体验,从而实现O2O商业闭环。对商家来说,营销成本降低了,对消费者来说,得到的是实惠。这种双赢的局面促进了O2O团购网站的快速发展。

由于团购行业技术门槛低,可性强,一时间团购网站遍地开花,竞争愈演愈烈。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消费者“服务需求在线”的意识逐渐形成,行业洗牌不可避免。最终,美团点评以优势拔得头筹。

虽然团购是美团和大众点评的丰富模式,在发展之初就赢得了大量用户,但是团购市场并不算太大。O2O平台经过几轮攻城略地和战略升级后,不断拓展业务,比如美团延伸到外卖和打车。

所以,曾经耳熟能详的拼团1.0,已经过了高光时刻,却最终成为了一部分人的高频需求。

集团2.0时代:线上商品的移动化,拼多多的崛起。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战场。照搬PC端的商业生态效果不大,巨头们有清除的经验。与新兴企业一起,以新手村为起点,打怪升级,快速低成本获取流量成为制胜关键点。此时,拼多多进入市场,依托微信在“低价团战”模式下的不断裂变和快速崛起,打造了基于移动端的全新消费场景,将团战游戏的副本刷新到2.0版本。

我们甚可以说,拼多多的成功是时代的必然。没有品多多,可能会有“其他很多”,但这种必要性有其局限性。从拼多多的模式来看,它仍然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并没有对竞赛团1.0模式产生质变。而且因为拼多多的经营比较轻,对入驻商家几乎没有审核和验资,甚不需要提供最基本的营业执照、商标许可、产品授权等证明。开店门槛几乎为零,整个平台超级“广”,导致平台商家混乱,线上产品良莠不齐,企业形象大大受损。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背离了主流电商的升级趋势,这也是资本市场对拼多多的反馈越来越负面的原因。

而让拼多多获得巨大流量的拼团2.0模式,拼多多本身并不具备完全的统治力,主要依靠各种吸引眼球的拼团

2.平台很难有孵化品牌的能力,广告收入也很难多元化;

3.“组建”模式的规模效应有限,供应链效率没有得到显著,无法引导供应链逆向定制;

4.电商平台之争已经是生态系统之争,包括仓储物流、支付体系、线下布局、消费金融、大数据等。最好的生态布局已经过去,拼多多的生态局面很难打破。

5.平台产品无壁垒,用户忠诚度低,被微选和淘宝版联攻击。

拼多多的上市还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甚无限放大。拼团成就了拼多多,但另一方面,拼团也制约了拼多多。拼多多内部陷入“低价拼团”的死循环,外部面临大量竞争对手。一旦拼多多拼团的价格优势不再,用户会毫不犹豫的抛弃拼多多,转投其他电商平台。

集团3.0时代:淘宝和支付宝

品多多的困境无需赘述。太多微信文章在分析了。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是一个高频的刚需业务。如何继续升级后的游戏?在高级分组3.0时代,我们看到拥有更完善电商体系生态的淘宝和支付宝都推出了团购功能。这一功能的推出,本身就显示了阿里巴巴这个“经济体”强大的平台整能力。有完整的淘宝生态作为支撑,集团化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对于拼多多来说,团战就是它的全部业务。对于淘宝来说,团战只是其众多业务之一。拼多多的所有GMV都需要集团的流量支撑,而淘宝集团是在庞大的阿里巴巴零售生态上成长起来的,有信心保证质量。其锏的意义在于从此“便宜没素质”。

在农村市场的开拓上,电商巨头们的步伐是一致的。拼多多在保证和性价比方面显然需要向淘宝学习。淘宝的具体做法是加快走低端的进程,减少对低质低价商品的流量支持,引入高端品牌,培育个性化品牌,培育消费升级市场。这些品牌商品可以通过淘宝拼团频道让用户以优惠的价格买到,这才是拼团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然,光靠“打得好”的感觉,是无法构筑淘宝拼团的屏障的。淘宝和支付宝开始了拼团3.0。

关键,在于它是生长在阿里这个庞大生态之上。阿里不是市场上的一个商业节点,而是一整套完整的商业基础设施,它不是市场中的某一个单一功能的角色,而是整个商业生态的搭建者和护航者。拼团会面临的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它都有对应的办法解决,拼团需要给用户提供消费体验升级,它也有能力实现。具体,我们可以看以下三点:

1、高效的平台治理

只有结有效的平台治理,五环外人民才能用上一个“无假货版拼团”,买到真正高性价比的商品。在这一点上,支付宝和淘宝的作具有先天优势。

2、强劲的供应链能力

想要让用户真正通过拼团体验“拼得省+拼得好”,需要平台有强劲的供应链能力。拼多多也说要做供应链,但从本质上说,只有一个生态才能重构供应链,拼多多明显做不到。

拼团是供应链优化的最末端,并没有技术门槛,拼多多能靠拼团做大不足为奇,拼团3.0要构建壁垒,重点在前端供应链升级。阿里巴巴有B端资源和工厂资源,天猫商城有品牌资源,淘宝网有C端资源,整供应链上下游对其而言不算难事。

马云曾经提出“新制造”概念,传统的规模化、标准化制造模式很快将会被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新制造”模式取代。哪怕是在拼多多上,坐地日行三万里的手机摇步器、便携式桑拿汗蒸箱这类“新制造”也大受欢迎,足以说明“新制造”将是未来消费趋势。

淘宝上“新制造”商品比拼多多只多不少,且质量更有保障。身处供应链末端,淘宝凭借自身强悍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洞悉用户购物习惯,掌握用户消费偏好,指导供应链反向定制(C2M),成为“新制造”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3、的消费体验

都说社交电商是个伪概念,没有用户的需求是一边购物一边交朋友,社交电商被称为社交流量电商更为贴切。拼多多利用各种虚假的价格陷阱诱导微信用户分享,邀请好友帮忙砍价的行为真是让微信用户不胜其扰。更令人反感的是,大费周章一通砍价下来,可能也只优惠了几分钱。拼多多依靠社交流量崛起的同时,也牺牲了社交平台的用户体验。消费场景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更加纯粹,让消费的归消费,社交的归社交。

淘宝提供的电商消费体验自不必说,其还拥有多年组织策划聚划算活动的经验,能确拼团的各个环节衔接流畅。两种拼团方式结也更为高效,一是自主发起拼团,邀请好友参团享受团购价;二是由系统自动匹配,参与陌生用户发起的拼团。二者其实都是围绕消费者展开,帮助他们以更实惠的价格、更快的速度拼得自己想要的商品,拼团也得以真正回归消费本质。

拼团的想象空间在哪?

拼团是阿里新零售生态下的电商新玩法,它置身于阿里数字经济体的宏大场景之下。电商方面,拼团有利于深度下沉三四线城市,为淘宝获取增量用户,也让三四线城市人群用优惠价格,拼到品质好物,实现消费升级。

新零售方面,如果开一点小小的脑洞,我们或许能预见,未来参与拼团的商品不仅仅是衣物、零食、日用品,还有可能是阿里整个新零售资源,比如饿了么的外卖、待租的房子、闲鱼上的闲置物、支付宝上的各种服务等等。

简言之,拼团3.0,核心是在一个健康良性的生态里“拼”,而不是在一个凌乱的、良莠不齐的环境里面“拼”。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退,用户流量增长放缓,淘宝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也让我们看到,后流量红利时代,低线市场将成为新增长点。这块人口多达五六亿的市场十分诱人,将成为未来巨头争夺的重点。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团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