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婚庆公司电话,深圳婚庆公司地址

1年前 (2024-04-23)

厦门婚庆公司电话,深圳婚庆公司地址|艾财经社毛诗洋

接到酒店电话的时候,孙新和爱人刚刚化完妆,准备参加一个“民国”的婚前摄影。

"接完电话后,我马上就没了心情。"告诉艾财经的孙鑫,她在武汉市沌口区某酒店订了婚宴大厅。为了不影响朋友的旅行计划,她特意把婚期定在了5月5日,假期的。考虑到时间比较热,孙鑫在去年11月订了场地,交了25000元左右的定金。但今年3月底,我突然接到酒店负责人的电话。“她说我们订的婚宴大厅被别人订了。”

穿着新选的中式旗袍,孙新在摄影场地和对方起了火。“他们态度很好,总是道歉,但不解决问题。”最让孙鑫感到不舒服的是,酒店竟然不主动通知他。“我们在3月初找到了一位做婚礼策划的设计师。他让我们向酒店询问一些场地尺寸。我们一联系,过了几天酒店才告诉我们有问题。”

对于突然变卦,酒店方面的解释是,接待孙新的业务经理已经离职,两个业务员接的订单还没有交接好,所以孙新的订单还没有备案。

孙新无法理解这种解释。“就算是真的,他们内部也有问题。”作为补偿方案,酒店表示愿意腾出负一层仅存的大厅。对此,孙新甚不以为然。“如果在地下室举行婚礼,家里人是不会同意的。”

得知问题后,孙新和家人与酒店协商,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但过程并不顺利。从3月底开始,孙新和家人就在联系当地的酒店,但都订不到好的场地。,孙鑫联系了另一家酒店,但不得不将婚期提前到节前的4月29日,婚宴预算也从每桌1280元增加到2580元。

与毁约酒店的沟通也不顺畅。孙鑫没有和酒店签同,只有一张盖有酒店财务印章的收据作为证明。经过反复沟通,孙鑫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只接受了退款。“结婚前,我们都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迅速找到其他解决方案。我们实在没精力反复拉,也不想坏了心情。”

但对于这件事,孙鑫越想越不对劲,她开始怀疑酒店是因为去年11月份的报价太低而选择了新客户。

孙新的怀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去年是淡季。大家担心疫情反复,一些酒店婚宴价格定得比较低。”厦门一家婚庆策划公司的销售经理张琦告诉艾财经,今年形势明朗后,市场天翻地覆。“五一假期比较好的婚礼场地,春节后基本都被订光了。”

支付宝数据显示,截4月21日,婚姻相关服务的搜索量比去年五一假期前增长了4倍,是去年十一假期前的两倍。张琦告诉艾财经,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都是婚礼最集中的时候,今年的市场特别热闹,因为很多去年因为疫情不能举办的婚礼都集中在今年。

图/视觉中国

在张琦看来,这种情况不排除一些口碑不好的酒店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故意毁约淡季销售的订单。

除了直接毁约,酒店等场地“找借口”收取费用的情况也不少。

准备五一假期在草坪上举行婚礼的张兰很高兴预订了一个热门的户外场地。但是到了布置现场的时候,她才知道,会场上放的是椅子,每把要收100块钱。这么高的价格,一把椅子就够了。相比突如其来的额外开支,“被套牢”的感觉更让张兰难受。

多次与商家沟通无效。一场婚礼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宾客们一路都站不住。张澜

与酒店、场地的矛盾只是新人面临的诸多困惑之一,更多的发生在消费者与婚庆策划公司之间。新人交定金后“坐地起价”是商人的惯用伎俩。

4月23日,正准备于5月23日在北京举行婚礼的周玲接到了婚礼策划公司的电话,几乎怒不可遏。她在挑选婚礼策划公司时,对方估计总费用在6万元左右。谁知定金交了之后,策划公司突然开始不管,一拖再拖,直到结婚前不到十天才给出方案的细节和报价。突然,策划公司给出了高达14万的报价。

她告诉AI财经社,当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冷静下来后,开始在电话里和对方绝交。打了电话,对方终于让步了,但还是比当初约定的多了2万。为了确保婚礼如期举行,周玲不得不忍受。

周玲的遭遇并非特例。她居然陷入了一些婚礼策划公司的套路。这些公司通常会提前给出一个较低的报价,以吸引新人来订金,但交付后,新人们就成了任由婚庆公司摆布的羔羊。后来周玲也想通了,她签的婚庆公司是故意拖延计划,让她来不及更换,只好接受对方涨价。

准备五一假期在长沙举行婚礼的郭佳(音译)经历了与周玲非常相似的事情。为了找到一家优质的婚礼策划公司,郭嘉提前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上浏览了很多攻略,最终选定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公司,谁知还是“踩坑”。

“我们3月份交了定金,说当月做效果图,但到了4月中旬还没出来,反复催促才送过来。”郭嘉告诉AI财经社;经济学,但最终的效果图与事先沟通的相差甚远。“完全看不出舞台是什么样子,感觉像是临时冲p的。”

图/视觉中国

郭佳很担心,一般酒店不会给太久的搭建时间,基本上在婚礼前晚上才能看到现场,到那时候再发现舞台有问题已经来不及了,只要婚礼还能体面地进行下去,基本上只能选择接受。

郭佳想防患于未然,想跟对方仔细沟通一下,但得到的却是对方的拒绝,“他们说五一前太忙了,让我们理解一下,承诺现场一定会布置好。毕竟是五一,我们也不好太逼他们,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在婚礼现场‘拆盲盒’了。”

然而,郭佳的“理解”却并没有换来“安心”。郭佳告诉AI财经社,混乱几乎出在每一个环节上。婚庆公司发来为郭佳制作的电子请帖,她仔细查看后,发现年份写成了2020年;婚庆公司发来现场循环播放用的电子照片墙,她发现很多照片素材也是错的,所有的物料都存在赶工的嫌疑。

随后,费用上也开始出问题。“我们定婚庆策划公司的的时候,有婚纱照、酒店、司仪、摄影摄像的项目都在场,说一起签的话会有一个折扣,我们就一起签了。”但就在几天前,婚庆策划公司告诉郭佳,他们选择的婚礼司仪排期满了,需要向上升级一档,不过好在作为补偿,婚庆公司愿意承担一部分费用。“新请的这个人,是湖南广电的,确实比之前的好一些。”

如今,好脾气的郭佳,只期待婚礼能够顺利进行。

事实上,面对这次“五一”扎堆结婚的热潮,策划公司为了想方设法加钱,总能找到理由。有的新人发现到场的摄影摄像设备惨不忍睹,策划公司说要升级即需额外价钱;有的婚庆“套餐”中故意漏掉手捧花等关键物料,或突然通知此前预定的一档没有了,需要付费升级;有的新人到了婚庆开始前发现场地布置尚未完成,要另外聘请搭建团队即需要加钱;有的新人为“金牌策划、金牌主持”多支付了费用,却发现根本没有差别。

这个“五一”,婚庆市场上的乱象如此之多,婚庆策划人士张琦早有预料。

除了专业度下降以外,物料上的问题更多。“很多物料,可能上一场婚礼刚用完,赶紧用车拉到下一场婚礼去接着用,蜡烛什么可能都是用过的。”张琦认为,一些婚庆公司在物料上的的克扣,“有的是为了省钱,有的是真的热门时段供应商的货跟不上。”

事实上,消费者最不满的不是多花钱,而是很多婚庆公司不讲信用。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者抱怨,在缴费前,婚庆公司承诺提供“一条龙服务”,但缴纳订金后,却经常要加价。

图/视觉中国

“多数小婚庆公司没有自己的搭建团队,都是找外包的临时工,但五一假期太热门,搭建工人的成本上升,就只能想办法从物料里面节省出来。”张琦说。

此外,很多小公司承诺专属定制服务,故意把价格压得很低,来吸引消费者入坑。“消费者没有经验,很多人只看价格。‘二消’多(二次消费)是很多消费者不满的原因。”在北京从事婚礼设计师彭畅告诉AI财经社,在北京市场,酒店费用之外,预算在2万到5万元的婚庆现场被归类为中低端婚礼,5到10万元是轻奢婚礼,10万元以上的算作高端婚礼。其中,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中低端婚礼占比最高,更容易“扎堆”,也更容易出现争议。

但在张琦看来,除了婚庆公司的问题外,消费者的预期过高、要求过多,也是导致争议的原因。

“有的消费者在抖音看到一个很好的布置,一定要做出某个效果,但可能现场的搭建环境不允许,最终效果打折扣很明显,也会导致消费者的不满。”张琦告诉AI财经社,在他接触的案例中,很多争议都来自于沟通。

事实上,若不是“补偿性婚礼”带动,婚庆行业的整体规模频次已在萎缩。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年国内结婚登记人数为813万人,登记人数比前一年净减少134万人;相比之下,在时期的2013年,全年登记人数曾多达1347万人。在人口和婚姻观念的影响下,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行业竞争压力的持续扩大。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经营范围含“婚庆、婚礼”的企业有近112万家,其中,超过8成相关企业成立于五年内。除了花海阁、摩卡婚礼、Sunny喜铺等少数知名的全国品牌外,从策划到器材租赁等婚庆周边业务,婚庆市场的参与者仍以“小作坊”为主。

消费者减少、竞争者众多的环境,是导致市场混乱的一大原因。为了争抢客户,很多中小婚庆公司不顾口碑,以低价来吸引消费者,同时在服务能力上抬高消费者的预期。

张琦告诉AI财经社,由于婚庆是一项低频消费,口碑对从业公司的约束力有限,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很多小型婚庆公司“能拉来一单是一单”,消费者交了订金之后,就成为任由婚庆公司宰割的对象。

这样的恶性竞争,导致婚庆是一个标准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就在几天前,被认为是婚庆行业龙头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花嫁丽舍发布了2020年年度报告,2020 年花嫁丽舍营业收入为 2.8 亿元,同比下降20.37%;净利润为亏损 5315.8 万元。

行业龙头的处境,反映出婚庆行业的现状——国内婚庆行业中并没有形成全国性品牌。张琦告诉AI财经社,在婚庆市场,很多连锁品牌都难以走出地域,到其他城市后,经常遭遇水土不服,“毕竟强龙南压地头蛇,还是本地人比较懂本地人。”

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已有平台开始将婚庆行业的标准化视作机遇。彭畅告诉AI财经社,目前北京市场的婚庆策划可以分为两个派系,一边是摩卡等传统大品牌,一边是联了数百家中小婚庆公司的百网。

与此同时,婚庆市场的消费趋势也在改变。AI财经社了解到,即便随着结婚人数的下降,婚庆消费数量有所萎缩,但市场规模却仍在。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统计数据,2017到2019年三年间,婚庆产业市场规模的增速分别为30.49%、24.67%和15.85%。在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婚庆产业市场规模2.11万亿元,其中婚庆策划市场规模近6062万元,占总市场规模的28.7%。

这反映出婚庆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单场婚礼的平均预算在增加。据统计,中国新人结婚消费金额已从2015年的6.4万元,上升2019年的22.3万元。

预算上升的同时,消费者更加要求“个性化”,小型、定制、轻量逐渐成为婚庆行业的新趋势。

4月19日,饿了么公布的一项婚庆消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目的地婚礼”订单同比增长149倍,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婚庆方式。在行业看来,此趋势下,三亚、青岛、厦门、丽江等目的地开始受到青睐。

“我们五一接到的单中,60%左右都是户外婚礼。”在厦门从事婚庆行业的张琦告诉AI财经社,户外、民宿等个性化场地目前已比传统的酒店室内更难预订,“我遇到过一个客户,在厦门包下了一家民宿,邀请亲朋好友飞过来。”

在规范性、个性化消费需求都还未被满足的情况下,婚庆市场仍有升级的潜力。不过,对于扎堆在今年“五一”结婚的新人们来说,质量将是品。

无论是遭遇酒店毁约的孙欣,还是被婚庆策划公司突然提价2万的张兰,她们的愿望都只有一个,顺利办完婚礼就好。

(实习生黎雨辰对本文亦有贡献)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孙欣、郭佳、张琦、彭畅、张兰为化名)

厦门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