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论文自述,创新创业论文自身分析
创新创业论文自述,创新创业论文自我分析
与外卖相关的新闻近年来层出不穷。
今年年初,有“饿了么”外卖小哥猝死的新闻,也有外卖员为了工资自焚的案例。
但这些事情似乎并没有影响到饿了么和美国外卖的高歌猛进。虽然发生了很多社会事件,但是外卖该用还是要用,小哥该送还是不送。现在是安静的时候。
就在几天前,北京大学一名博士生为了做研究写论文,做了近半年的外卖,再次将外卖小哥的问题带回人们的视野。
其实北大博士当外卖小哥卧底是2018年,那些相关的研究论文都是2019年的论文。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然而,这些论文因其内容详细和少有实地调查而被再次翻出。
老实说,他写的这些论文我都读过。看完他们,我只有一个感受:“外卖行业牵扯太大了。”
其实“内卷化”这个词是近两年比较流行的词汇,意思是很多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于是在一个方向上做了无用功,导致目标越来越远。
一个特别简单的解释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前排的人站起来,后排的人为了看只能站起来,于是一排又一排,每个人都被迫站起来痛苦地看电影。
在外卖行业,这个量不仅仅是外卖小哥“滚出来”的,而是平台和外卖之间的量。
文中有一个例子。几个送货员发现学校有个侧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就一直从这个门走。
结果平台基于大数据发现这个事情后,把送餐时间调整得更短了。这样,送货员找捷径节省的时间,就被平台算法抹去了。
好家伙,这个算法优化太多了。
在算法面前,外卖是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处境的,因为根据大数据的计算,资本总能找到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相反,他们越努力,越累。他们越是想自己摆脱算法,就越是被算法困住。
而且外卖客观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帮助平台优化的算法的存在。
比如论文中提到,为了从同一家店或者类似的地方配送更多的订单,配送员会选择去附近等单,而不是自己下单。他们称之为未决令。
原则上这是一个软件定位bug,用来拖延时间以获得更多订单赚钱。不过之后平台也修复了这个bug,把定位控制在离门店更近的地方,让外卖无法通过“待定单”获得更多订单。
问题是这些平台方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也定义了这些是不是bug。
他们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一次发一单肯定是赔钱的。为了保证你一次能发更多的单,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
但这个理由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矛盾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早交付。你们耽误我时间多拿单,消费者不接受。
这是北大博士调查后发现的第二件事:控制权转移。
让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控制的含义。
这么说吧,我们正常的工人是被领导控制的,领导决定你的工资,决定你的工作内容。虽然做游戏的可能要面对游戏玩家,卖产品的可能要面对消费者。
但实际上真正控制工人的是领导,工人对领导负责就够了。
但是说到外卖,到底是什么控制了外卖小哥?
是真正的老板吗?不会,在外卖员眼里,控制收入的人反而是消费者。
消费者的投诉和差评决定了配送员是否会受到处罚,消费者的好评决定了配送员的评分和得分。
问题是消费者看似获得了控制权,但这种控制权的好处并没有获得,反而承担了风险。
这几年外卖员和消费者的冲突不都是这样发生的吗?
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在幕后控制着外卖小哥,甚控制着消费者?这是一个算法,这是一个平台。
这就是这些外卖平台“聪明”的地方。通过这个平台,他发出订单,通过算法机制,他似乎把控制权转移给了消费者。
但实际上,消费者获得的数据会交付多久?这些都是平台系统通过算法计算出来的。
一旦外卖骑手和消费者产生矛盾,平台反而会躲起来。
人物的文章被刷屏的时候,他饿了,就给了一句“你愿意给我5分钟吗?”活动。
按照平台的算法,按照路线优化原则,这五分钟应该已经加入到平台的规划时间里,不应该由消费者承担。
这种行为是典型的转移矛盾。
虽然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情开始看这些论文的,但是说实话,看完这些论文之后,我很失落。
因为我发现,即使有这么多的问题,外卖小哥的岗位却依然爆满。
前一阵子,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就上节目体验了当外卖小哥,干了 12 个小时,只赚了 41 块钱,他还说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但是,就这么不好挣的钱,依然有大量的外卖小哥愿意投身其中。
就算是知道累,不安全,危险,这些外卖员依然愿意去干这个活,去挣这个钱。
为什么啊?因为和其他的工作比起来,外卖员的工作少看着自由,虽然辛苦,少赚钱多。
根据统计,咱们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只有差不多 2500 一个月,而外卖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员工收入都能在 5000 元以上。
虽然不安全,虽然很辛苦,但是这个收入已经在中国是中高收入了,对于那些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技能的人来说,赚外卖费是他们最好的赚钱方法了。
不过,回过头来再想想,北大的这个博士生的论文,已经发表了这么久,却在三年之后被人发现,是不是也客观说明了,大家也都重视到了外卖员的这种问题呢?
让外卖费变高?消费者很难接受;让抽成变低?资本不会愿意;让外卖员少接单,时间长一点?别说消费者能不能接受,外卖员也不能接受。
这么一个无解的问题谁能来解决?
前几天美团和饿了么把对商户的费率进行了更改,把原来的固定的佣金拆分为较低的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以美团为例,对于3公里以上的订单和深夜凌晨等特殊时段,又采用了阶梯式收费。
这个改革之后,佣金变得更加透明了,而且也分成了阶梯的收费方式,越是辛苦的外卖员赚的钱也更多了。
但是,这个政策能有多大程度上改善外卖员的问题,却很难说。毕竟这个会不会鼓励更多的外卖员选择凌晨工作来赚钱?
这一切也许只能等待时间来验证吧。。。
也许真的如同这个北大博士在后续的自述中所说的那样,这一切也只能等待政府出台政策,才能解决吧。。。
论文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