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动物冬眠需要吃东西,穿山甲是冬眠的动物吗

1年前 (2024-04-23)

哪些动物冬眠时需要吃东西?穿山甲是冬眠动物吗?当专家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很可能是蝙蝠、穿山甲、蛇、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时,我们感到愤怒和无奈,但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早在十几年前,非典的到来就已经提醒我们,当我们践踏野生动物的生时,我们也在吃自己。可悲的是,两天前,蒋木木有一些人在互联网上为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辩护”。他们认为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吃了这些野生动物,这证明了它们是可以食用和有效的。这种自欺欺人实际上获得了很多支持。所以今天,蒋木木就来说说穿山甲的药食同源的历史。

穿山甲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可能早在3500万到5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起初,我国古人崇拜穿山甲。当我们的祖先因自然灾害而饥寒交迫,当他们面对凶猛的掠食者而躲躲闪闪时,看起来行动迟缓的穿山甲却因其坚硬的鳞片而幸存下来,被人类视为长寿的象征。

于是在《山海经》年,出现了这样的兽。《南山经》中,有一种鱼叫‘齐’,——,形似牛,住在陵墓里,有蛇尾,有翅膀,羽毛在肋下,声音似牛。很多学者认为,颛顼其实是穿山甲。穿山甲虽然生活在山里,但是身上长满了鳞片。古人确实长得像鱼。有些穿山甲的肋骨下面有一些绒毛,所以看起来像翅膀。因为穿山甲有冬眠的习性,古人认为它‘冬死夏活’,是不死之兽。

因为穿山甲的这种生活特性,人们也用它来守护墓葬。在孙吴和西晋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墓葬角落里埋有一些陶器或瓷器穿山甲。考古学家认为,因为穿山甲喜欢吃蚂蚁,所以墓主人希望穿山甲能赶走墓中的昆虫和蚂蚁,墓主人走向永生。穿山甲作为兽,历史较短,东晋以后的墓葬中很少见到。

成为穿山甲药材的历史,始于医学家陶弘景。陶弘景对穿山甲做了仔细观察,发现穿山甲可以吃蚂蚁。他们把鳞片铺在蚁巢上。蚂蚁钻进鱼鳞里,把鱼鳞折叠起来,然后在水里打开,把水里的蚂蚁吃掉。陶弘景认为穿山甲是蚂蚁的克星,所以吃穿山甲可以治‘蚁瘘’。所谓蚁瘘,就是脚底生疮。古人认为这种病是蚂蚁咬人引起的。所以穿山甲就成了药材。但陶师傅提出穿山甲治疗蚁瘘时,也说穿山甲不宜多吃。在33,360,010-30,000只穿山甲中,陶弘景的结论是穿山甲33,354只‘劣等微寒’。

到了唐朝,医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名医别录下品》和《千金要方》记载的方剂来看,穿山甲用于治疗疟疾、蚁耳、乳胀等。到了明清时期,穿山甲方剂不仅可以治疗疟疾,还增加了许多用途,包括内科、外科、妇科、骨伤、五官等医学领域。李时珍在《外台秘要》里写下这句话:‘这东西通经络就能达到病。他认为穿山甲作为药材可以帮助疏通经络,直达病灶。穿山甲之所以被冠以这种奇特的疗效,主要是因为它强大的造孔能力。医生想当然地认为它可以任何‘不治之症’。现在很多人吃穿山甲,仅仅是因为这些名医把它当成了一种有经络的中草药。但李时珍也认为穿山甲肉除非有病,否则不要吃。他认为穿山甲肉有毒,特别是有风疾的人,吃一块,四肢就废了。

陶弘景和李时珍都认为穿山甲肉有毒,有病不要瞎吃。但到了现代,穿山甲成了补药。虽然我们每一个人在童年时代都被穿山甲的自我牺牲所感动,也曾经相信穿山甲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成年后还是有人向它们伸出了筷子。

穿山甲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和西南地区,但是最近二三十年,我们几乎很难找到野生穿山甲了。它们是极其胆小的动物。千百年来,它们遇到危险时,都蜷缩成一个小球,用鳞片保护自己。刚卷成一团,更容易被人抓住,它自保的策略成为它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中国穿山甲,曾经被我们的祖先视为吉祥的野兽,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度危险',可能在十年内灭绝。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市场每年需要10万只穿山甲,国内野生穿山甲已经被抓捕,于是这些奸商开始从国外进口穿山甲。这些在中越边境交易的穿山甲价格可能只有几百美元,而餐桌上的穿山甲肉却高达几千元一公斤。

穿山甲温顺,没有攻击力,容易捕捉,利润极高.这使得一波又一波的人加入到猎杀穿山甲的队伍中。这么多年来,被人们奉为灵丹妙药的穿山甲鳞片,其主要成分和我们的指甲一样。有人会想,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穿山甲养殖基地进行人工繁殖呢?全世界只有少数动物园有穿山甲。抚养难度极大,一胎只能生一个宝宝。

很少有人知道每年二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穿山甲日’。2020年2月8日,2月的第二个周六,这个特殊的元宵节,因为‘游戏’,很多家庭不能像往年一样聚在一起,吃饭看元宵晚会,忙得不可开交。

穿山甲是地球上现存的有鳞哺乳动物。中国人不应该是穿山甲的罪魁祸首。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动物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