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零售利润是多少,调料干货店利润怎么样

1年前 (2024-04-23)

干货零售利润是多少?调味干货店的利润是多少?“小商品,大品牌”。老干妈辣椒酱中国调味品行业,但不是。诞生于河南驻马店的王守义十三香,34年来一直坚守在一个工业领域,零容忍打假,管理架构扁平化,产品精益求精,不融资,不上市,不贷款,不拖欠,家族化经营,成为老干妈一样受人尊敬的品牌。

但就是这样一个微利的商品,被塑造成了一个民族大品牌,成就了王守义十三香集团的企业传奇。

100元白手起家,8分钱利润一年赚3个亿。

这朵成功的花,人们常常赞叹它当前的辉煌,但它的花蕾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和牺牲的血雨。60岁时,王守义从100元借钱白手起家,上缴税收已达1.7亿元。他的成功故事给奋斗中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十三香是王守义祖先传下来的秘方,起源于北宋,曾经是宫廷的调味品。15岁时,开始跟随父亲王制作调味品。1950年,公私营。王守义放弃了他的手艺,用一口大锅吃饭。

1984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60多岁的王守义和儿子王银良商量,在驻马店开了一个小作坊,专门生产十三香。“十三香调料厂”开张了,但是没钱雇员工。只有王守义和他的三个儿子,并不抑郁的王守义也鼓励他的三个儿子说:“万事开头难,只要生意做成了,什么都好说。”人手少,当然很累。王守义每天早上4点起床,整理好调料,拉到市场去卖。从家到市场大约有15公里。王守义喊了一整天。刚开始他声音太重,又哑又疼,在家里说不出话。

王守义十三香集团董事长王银良

一年四季,他们四个风雨无阻。有一年冬,大家都在家包饺子,而王守义一大早就把儿子们从床上拉起来,因为那天买调料的人很多。四个老爷爷比平时早两个小时出门赶集,上牙下牙都在和寒冷作斗争。他们叫卖了,只赚了1元多。王守义看了看被冻傻了的儿子们,然后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一元多钱,内心的苦涩顿时显现出来。三个儿子看到父亲脸上的悲伤,都安慰他说:“爸爸,没事的。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第二天早上,王守义看着儿子们熟睡的脸,痛哭流涕,但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忍受痛苦,把儿子们从床上叫起来。一年365天,王守义都会出去摆摊。时间长了,老百姓开始对王守义的“十三香”产生了依赖感,很多都成了老顾客。周围乡镇的人听说后,都跑到王守义的地摊上买十三香。,业务蒸蒸日上,王守义迅速试图扩大规模。在驻马店市的一个郊区,他买了几间房,雇了几个人,加了机器,“十三香”年销量增长了几百倍。

1998年,“王守义十三香”公司成立。2016年上半年,各种调味料的产量激增8万吨,上缴的税收也达到1.7亿元。王守义经常做慈善,帮助穷人,修路,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等项目。目前捐款已经超过3亿。

如今“十三香”成为调味行业的龙头老大,老百姓都认可这个品牌,一定离不开“诚信”二字。除了坦诚,王守义总结了两个字,——“低调”。他说:“太好了。中国人一般不跟你打交道。你低调点,别人也不好意思骗你。”

小商品的大分类账

王守义十三香流传着一个外界无法解开的“话”。

从3354成立今,企业从未向外贷过一分钱,都是靠自有资金发展。甚从2015年开始,需要投入的8亿元

了解王守义十三香的销售额、上缴税金、利润等财务指标,你会发现,这家以小产品起家的企业,“藏”着一本大账本:

1998年集团成立时,注册资本8000万元,销售额4亿多元。2003年左右,销售金额5亿元;2008年,销售额7亿元;

2011年销售额、上缴税金、利润分别达到10.4亿元、8002万元、6923万元;2014年,这些指标已增15亿元、1.7亿元和1.2亿元,调味料产量超过6万吨;

2015年销售金额16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

可以看到,王守义十三香的产值或销售额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税收和利润增长率也达到了20%以上。这种逆市爆发式增长从何而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提起“王守义”,人们自然会想到“十三香”。“王守义”和“十三香”是调味品行业的黄金组。

如今,王守义十三香已发展成为以生产销售配方香料为主,兼营彩印、包装材料等辅助产业的综性调味品企业。

以2015年的业绩为例,其中除了已经为大众所熟知的王守义十三香,其他系列产品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就单一调味品业务而言,目前,除“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外,王守义十三香产品还生产“麻辣鲜调味品”、“鸡精”等百余种复调味的调味品。

十三香系列在王守义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十三香、麻辣鲜香、鸡精、干货、其他五大类。

从最初经营王守义十三香单一香料,到如今覆盖多种品类的系列调味品,王守义十三香凭借多品类战略成功实现了业绩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增长。

从豫南的大街小巷到大江大河,

探索“十三香”的成功轨迹,可以总结为三点:

首先,它定义并开辟了一个新的产品领域。

王守义父子申请注册“十三香”、“王守义十三香”商标后,又陆续申请了46项外观专利,并大力推向市场,完全成为一类产品的代名词。这

种做法不仅让让王守义十三香将市场上形形的“五香粉”、“八大味”等产品驱除,还形成了调味品的发展潮流,其他产品难以与之抗衡。

二是抓住电视广告黄金期

在渠道为王的年代,王守义十三香以电视广告的形式在消费者面前呈现,除了在央视经济频道大打广告外,还在经济品牌的每天美食5分钟前滚动播出,以此普及十三香的产品领域及特点,让观众对其熟知。

三是式的产品运作

王守义一直坚持改进产品,融国内各民族、各区域饮食的风味特色,使“十三香”的配方完成了专业调味的最终定型。

一位供货商透露,“厂家对提供的原料要求很苛刻,对供货商采取‘分承包方评定制度’,每年考核评审,只要不达标,就坚决取消供货资格。”在集团内部,有一条自主开发的大型调味品加工生产线,在生产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和生产动态质量监控。

从一开始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他用双腿转遍整个河南省,而且承诺:不好吃立马退货。他的理念是:“不赚老百姓的钱,调味品不是什么大产品,没什么技术成分,只有踏踏实实,对人诚信,才能立稳脚跟,长久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王守义十三香不上市、不贷款,即使一包调料利润仅8分钱,也能在调味品界打下一片江山的原因。

干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