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的图片 让人上火的图片
上火的图片 让人上火的图片
身体上火,该怎么分辨是哪里上火
当身体感到不适时,有些人常用“上火”二字来形容:眼睛红肿,口腔糜烂,说是上火了;小便黄,牙痛,也称上火。生气了,这是怎么回事?在过去的一两个月里,天气异常炎热。是不是更容易“上火”?
中医用“火”来形容体内的一些热的症状,上火的程度比“热气”更重。一般来说,上火是阴阳失调后的内热证。
认为中医“火”的病理可分为实、虚两类,上火的常见症状为心火、肝火。
心火肝火的症状
国医有限公司郭美玲博士介绍,心火分实火和虚火,虚火主要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睡眠不安等。喝酒;上火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尿黄、易怒等。
我们经常把一些情绪化的人叫做“愤怒”。其实,俗称“肝火”的体质有以下症状:口干、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睛干涩、睡眠不稳、身体闷热、舌苔变厚等。
怎么清肝火
中医郭美玲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也会导致肝火上升。为了防止肝火过旺,除了充足的睡眠和放松之外,一些简单的草药或食物也可以帮助清火或“降火”。
国医郭美玲说,防止肝火上升或清肝泻火,中医常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茵陈等调理治疗,效果不错。该方法如下:
1.夏枯草12g,桑叶10g,菊花10g。
将夏枯草和桑叶用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然后煮沸半小时,加入菊花煮沸3分钟,即可代茶。可以用冰糖或者蜂蜜调味。(注:以上为12人,可根据人数增加。)
2.金银花15克,茵陈15克
金银花、茵陈用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再煮沸半小时,可以代茶饮。它可以用红糖或切片糖或蜂蜜调味。
另外,防止肝火上升,还可以喝“枸杞菊花茶”如下:
枸杞煮30分钟,加入菊花再煮3分钟,就可以泡茶了。适用于头晕、肿、红、干、经常用脑者。
此外,中医还认为,养肝可以多吃猪肝或鸡肝,尤其是经常视物模糊、用过多的人。
怎么清心火?
防止心火上升或清心火,有些食物也可以作为食疗,可以清心润燥。这些方法如下:
梨2 ~ 3个,豆腐1块,鸡蛋2个,盐适量。
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或薄片。
豆腐切成小块;把鸡蛋打成蛋液。
将梨和豆腐放入适量水中煮10分钟,然后加入蛋液煮沸。
此外,心火旺盛的人可以常喝竹叶、甘草、灯心草、地黄、麦冬等熬制的茶,有清心的作用。上火的人可以常喝百、银耳、玉竹做成的甜汤,清心养阴。
上火的具体症状是什么?容易上火怎么办
“上火”是中医的专用名词。如有咽干痛、眼睛发红、鼻腔灼热、口干舌痛、嘴角腐烂、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认为是“上火”。“火”是怎么产生的?一是直接受到自然界“火邪”的影响,引起“上火”的症状;,体内存在的无形“火”可以促进生机能。因为阴阳失衡,失去了正常的隐藏功能,造成了“上火”的症状。导致“上火”的具体因素有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感冒、着凉、烟酒成瘾、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脂肪类制品、中毒、睡眠不足等。都会“上火”。中医把头晕、咽痛等热症的上半部称为“上焦火”,心烦、口渴、胃痛等中半部称为“中焦火”,便秘、小便赤等下半部称为“下焦火”。按五脏六腑,眼睛肿痛称为“肝火”,鼻扇气喘称为“肺火”,口舌生疮称为“心火”。结内部情况,这些火也可以分为“实”和“虚”两类,症状严重,势头强劲。症状轻,持续时间长,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属于虚火。这种分类为相关治疗提供了依据。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中药,不要盲目使用西药。因为前者是调理全身来治病,后者只能治标。二是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比如治疗“中焦火”要用卫青散,“心火”要用道赤散,“实火”要用三、牛黄解毒片降火,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看到“火”,就用三之类的。有时候不管用,但是浪费时间。五种“去火”的食疗人群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牙龈肿痛、口腔肿痛、舌苔糜烂等“上火”症状。“上火”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食疗”有独特的功效。一、喝莲子汤表现心火症状:有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子心),栀子15克(用纱布包好),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二、吃猪肝可去肺火表现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脚发热,失眠,舌红。治疗方法:猪肝1个,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煮肝熟,吃肝喝汤。三、喝绿豆粥表现胃火症状:有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度咳嗽、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火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处理方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适量,先将石膏加水煎煮,然后过滤去渣,取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四、喝梨水缓解肝火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苦口臭、双肋疼痛。饮食:川贝母10
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五、吃猪腰去肾火 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则是用补法。
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前面介绍过,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水,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身体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还有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端的头部首先出现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概率就会增加。又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各种炎症很难,就会反反复复发作,成为各种长期不愈的慢,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而目前普遍都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实际上,这是没有对症治疗。可如果要去掉身体内的寒湿,要补肾,用的都是温热的食物。温热疗法,这难道不是火上浇油吗?确实,有虚火的人普遍都存在“虚不受补”,但这种补不得的状况只是一种假象。
遇到火大的病人,如果用一般的推拿方法疏通经络后,虚火仍很大,我就让他们用艾叶水泡脚,用大蒜敷脚心,或者吃生泥鳅降火。特别是吃几条生泥鳅后,他们身体内的虚火很快就能全部打掉。身体内的假象去除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片寒凉,这时再用食疗补血、补肾,怎样吃都不会上火了。当血液很快补足,当身体不再受寒凉的侵袭后,你的肾阳之火、肾气就都在不断地充实。肾气充足,血液充足,身体自然就强壮起来,各种虚火自然消退,各种慢性炎症自然很容易。
身体内寒湿重还极易造成经络不通,散热困难,容易感到闷热、燥热。与老人相比,孩子的经络通畅,散热快,因此孩子在夏天是最不怕热的,大热天里照样在太阳底下玩耍。而老人经络不通畅,不易出汗,热散不掉就闷在身体内,人就很难受、烦躁,只有吃了冰凉的食品才感觉体内舒畅些。当然这种经络不通引起的身体燥热已不止在老年人现了,现在的人们普遍贪凉,运动又少,自然就会造成血液流动的速度变慢、变缓,从而极易导致经络的淤堵,经络淤堵带给人的就是身体出现的各种疼痛,以及皮肤上长痘、长斑。看看周围的人,有几个能说自己很健康,从没有过腰酸背痛、腿痛胳膊痛的?再看看周围人的皮肤,又有几个色泽明亮、富有弹性、不长斑、不长痘的?这些都是和长期贪凉有关的。
经常运动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运动开了,出汗了,就会感到身体内的燥热自然消失了,浑身轻松了,心情舒畅了,这是因为运动后体温明显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出汗在排出寒湿的同时也能带走了虚火、疏通经络。这就是为什么多数运动员性格开朗的原因。运动后不郁闷了,再注意营养的补充,就不会患上抑郁症。
现在的人普遍贪凉,大量吃着寒凉的食物还觉得燥热,是肾气虚弱、经络不通造成的。燥热则会进一步贪凉,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的收缩、淤堵,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