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列表,北宋历代皇帝列表
历代皇帝列表(北宋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代皇帝名称?
黄帝、女娲、农、唐尧、虞舜、于霞
夏(公元前2033年~公元前1562年)禹、齐、太康、仲康、项、少康、禹、淮、莽、发泄、不落、忍、忍、孔甲、高、法、成全(颉利)
商朝(公元前1562-1066年)唐城、太乙、太丁、外丙、任重、太甲、沃丁、太庚、肖佳、永济、太武、钟鼎、外仁、和家、铁衣、体心、沃佳、条甲
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256年),王文、王武、王乘、康王、王召、旺姆、恭王、王怡、孝王、王怡、王理、共和行政、宣王、幽王。
东周时期(公元前256年~公元前770年)一九、林、陀、郎、郑、王庆仁臣、匡王班、丁王舆、建王邑、灵王释怀心、靖王贵、悼王蒙、尊王、元王仁、贞王。秦穆公、武王、越王、春秋、五大国、齐国、齐桓公、姜小白、720- 750、晋国、晋文公、纪仲尔、760- 510、秦国、秦穆公、任浩、750- 770、楚国、庄国、吴王、吴王、阖闾、690- 50。
秦朝(248- 206) (1)始皇帝的施政(221-210) (2)第二个胡亥(210-207) (3)秦王子婴(206)西楚(206-8) (1)项羽(232- 207)
西汉(公元前202-8年)(1)刘邦(公元前206- 195年);汉武帝刘英(194-188);汉高之后的吕雉(公刘,汉朝年轻的皇帝, 汉高祖李卡斯(公元前187- 180年) (4)汉高祖(公元前179- 157年)(窦皇后)(5)汉高祖刘启(公元前156- 141年)(6)汉高祖(公元前140- 87年)(7)汉高祖(公元前86年)汉高祖(公元前32-公元前7年)(10)汉高祖(公元前32-公元前7年)(11) 汉武帝刘欣(公元前6-公元前1) (12)汉武帝柳岩(1-5 (13)孺子刘英(6-8)辛(8-23)王莽篡汉(8-23)
东汉(25-220) (1)刘秀(25-57) (2)刘庄(58-75) (3)刘芸(76-88) (4)刘钊(89-104) (5)汉朝的刘龙。刘冰(145)(9)(146)(10)刘智(147-167)(11)(168-188)(12)刘辩(189) (13)刘勰(189-189)
三国(220-265年)(1)曹操、武帝(2)曹丕、文帝(220-226年)(2)曹睿、(227-239年)(3)曹芳(240-254年)(4)曹茂(254-260年)(5)后(224-264年)吴(222-280年)(1)孙权(229-252年)(2)孙良(252-258年)(4
在西晋时期, 宣帝司马懿翟晶司马石闻迪司马昭(以上三位皇帝生前都不在位) 汉武帝司马燕惠帝司马忠怀帝司马迟于帝司马烨靳东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燕康帝司马岳穆迪司马闵哀帝司马丕海西恭司马懿建文帝司马昱孝帝汉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十六国成汉(成)景帝李特(成)帝李雄(成) 悼帝李班(成)有公(汉)赵寿(汉)末代宗师李(赵倩)(汉)光文帝刘渊(汉)赵武帝刘聪(汉)隐帝刘聪(赵倩)刘尧侯赵明帝施乐海阳王世洪帝武氏胡益阳王世实新兴王公(桓王)张崇华悼公张尧陵魏王(崇王) 张玄良悼念张弓天玺侯亮义武帝吕光王寅卢绍陵皇帝吕纂建康公卢龙xi吴亮王召李恪李信立勋南梁武王秃武谷康王秃李禄谷景王秃谭北梁建康公段烨。 吴王旋剧曲孟勋。哀王公元前2100-1600年王朝公元前1600-1100年商朝公元前1100-771年殷周朝公元前770-256年东周洛邑公元前770-476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秦公元前221-206年咸阳公元前202年公元202-8年刘邦长安新朝8-。21-263刘备成都吴229-280孙权建业西晋265-316洛阳东晋317-420建康十六国304-439南北朝420-581隋朝581-618隋文帝大兴唐朝618-907安五代十国9
07-960北宋960-1127赵匡胤开封南宋1127-1279赵构临安辽朝916-1125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1038-1227李元昊兴庆金朝1115-1234阿骨打中都元朝1271-1368忽必烈大都明朝1368-1644朱元璋南京→北京清朝1644-1911努尔哈赤北京炎帝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河亶甲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襄王姬郑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婴
汉高帝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刘恭
汉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衍
孺子刘婴
更始帝刘玄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后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中国历代皇帝名称?黄帝,女娲,农,唐尧、虞舜、夏禹
夏(前2033~前1562)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桀)
商(前1562年 -- 前1066年) 成汤,太乙,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袓乙,袓辛,沃甲,袓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袓庚,袓甲,廪辛,武乙,太丁,帝乙,帝辛 (纣王)
西周朝(公元前1066 -前256) 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共和行政,宣王,幽王
东周朝(前256~前770) 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惠王阆,襄王郑,顷王壬臣,匡王班 ,定王瑜 ,简王夷,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元王仁,贞定王介,哀王去疾,思王叔,孝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春秋(前770-前476) 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 春秋五霸 齐国 齐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晋国 晋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秦国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前770 楚国 楚庄王 芈侣 前790-前690 吴国 吴王 阖闾 前690-前510 战国(前476年 ~ 前221年) 赵武灵王,秦孝公,魏文侯,楚怀王 战国七雄 齐、楚、燕、秦、韩、赵、魏
秦(前248-前206) (1)始皇帝政(前221 -- 前210 ) (2)二世胡亥(前210 -- 前207) (3)秦王子婴(前206 ) 西楚(前206-8) (1)项羽(前232-前202年)
西汉(前202-8) (1)汉高祖 刘邦 (前206-前195); (2)汉惠帝 刘盈 (前194-前188); (3)汉高后 吕雉(汉少帝 刘恭,汉少帝 刘弘) (前187-前180) (4)汉文帝 刘恒 (前179-前157)(窦皇后) (5)汉景帝 刘启 (前156-前141) (6)汉武帝 刘彻 (前140-前87) (7)汉昭帝 刘弗陵 (前86-前74) (8)汉宣帝 刘病已(刘询) (前73-前49) (9)汉元帝 刘爽 (前32-前7) (10汉成帝 刘骜 (前32-前7) (11)汉哀帝 刘欣 (前6-前1) (12)汉平帝 刘衍 (1-5 (13)孺子刘婴 (6-8) 新(8-23) 王莽篡汉 (前45年)
东汉(25-220) (1)汉光武帝 刘秀 (25-57) (2)汉明帝 刘庄 (58-75) (3)汉章帝 刘炟 (76-88) (4)汉和帝 刘肇 (89-104) (5)汉殇帝 刘隆 (105-106) (6)汉安帝 刘祜 (107-125) (7)汉顺帝 刘保 (125-144) (8)汉冲帝 刘炳 (145) (9)汉质帝 刘缵 (146) (10)汉恒帝 刘志 (147-167) (11)汉灵帝 刘宏 (168-188) (12)汉少帝 刘辩 (189) (13)汉献帝 刘协 (189-220)
三国 魏(220-265) (1)武帝曹操 (2)文帝曹丕(220-226) (2)明帝曹睿(227-239) (3)废帝曹芳(240-254) (4)废帝曹髦(254-260) (5)元帝曹奂(260-265) 蜀(211-263) (1) 昭烈帝 刘备 (221-223) (2) 后主 刘禅 (224-264) 吴(222-280) (1) 大帝孙权 (229-252) (2) 废帝孙亮 (252-258) (3) 景帝孙休 (258-264) (4) 末帝孙皓 (264-280)
晋朝 西晋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成汉 (成)景帝李特 (成)武帝李雄 (成)哀帝李班 (成)幽公李期 (汉)昭文帝李寿 (汉)末主李势 汉(前赵) (汉)光文帝刘渊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前赵)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义阳王石世 新兴王石尊 石鉴 石祗 前凉 武公(明王)张轨 元公张实 成王张茂 忠成公(文王)张骏 敬烈公(桓王)张重华 哀公张耀灵 威王张祚 敬悼公(冲王)张玄靓 悼公张天锡 后凉 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建康公吕隆 西凉 武昭王李暠 李歆 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建康公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 尧 舜 禹夏朝前2100-1600启阳城商朝前1600-1100汤亳→殷西周前1100-771武王镐东周前770-256周平王洛邑春秋前770-476洛邑战国前475-221秦朝前221-206秦始皇咸阳西汉前202-公元8年刘邦长安新朝8-23王莽长安东汉25-220刘秀洛阳三国魏220-265曹操洛阳蜀221-263刘备成都吴229-280孙权建业西晋265-316司马炎洛阳东晋317-420司马睿建康十六国304-439南北朝420-581隋朝581-618杨坚大兴唐朝618-907李渊长安五代十国907-960北宋960-1127赵匡胤开封南宋1127-1279赵构临安辽朝916-1125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1038-1227李元昊兴庆金朝1115-1234阿骨打中都元朝1271-1368忽必烈大都明朝1368-1644朱元璋南京→北京清朝1644-1911努尔哈赤北京
炎帝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河亶甲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襄王姬郑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婴
汉高帝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刘恭
汉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衍
孺子刘婴
更始帝刘玄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后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