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自己创建的地址怎么删除,怎样删除微信自己创建的位置信息

1年前 (2024-04-23)

微信自己创建的地址怎么删除,怎样删除微信自己创建的位置信息

这家牛肉面店坐落于几栋写字楼附近,到了中午饭点,不少白领前来就餐,店中一位难求。与顾客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店中服务人员的数量。除了一位负责回收碗筷的人员,以及几位负责上餐的人员外,店内其他员工和顾客基本零交流。多数员工或是在忙着搬运货品,或是在忙着外卖出单。店中包括餐具、纸巾、基本调料品等物品均摆放在餐厅的一角,由顾客自助使用。偌大的餐厅内,看不到一张菜单。进门后,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心照不宣地拿起手机扫码点餐。

这在很多餐厅已成为常态。

扫码点餐“乱象”仍存,过度索权背后,构建用户画像营销

进门提示扫码点餐、点餐强制授权、餐厅不见纸质菜单、个人信息删除过程复杂、授权信息被用于后续营销......

图说:上述牛肉面店隐私政策内容。

23家餐饮店铺点餐情况调查汇总表格。

Manner coffee小程序结账界面授权申请。

扫码点餐用户该不该授权手机号、位置等私人信息?

扫码点餐商家要求消费者授权个人信息,如手机号、个人位置等是否理?消费者个人信息又该如何保护?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孟泽东表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选择扫码点餐的同时经常被强制授权给商家个人信息,这一方面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也是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加重了个人信息丢失和个人隐私被泄漏的风险。

此外,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都有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功能,应我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运营商需要制定隐私政策来明确告知其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方式、存储期限、共享、转让等。因小程序的运营模式和应用软件越来越趋于一致,我国对于小程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监管要求。而用户同意隐私政策后,商家一概而论的信息搜集模式,既不符我国《个人信息保》等法律法规的立法初衷,也不利于其自身的持续发展。

不过,蒋洁认为,如果扫码点餐的处理目的是“消费者服务体验的点餐”,比如形成点餐记忆,下次来的时候能够看到之前自己点过什么、对什么表达过好评,则适度索权是可行的。“只要商家提供了多种点餐方式,就不应过分苛责。”

蒋洁分析,首先,餐饮类商业活动显然很难达到垄断程度,从业者与消费者之间在绝大多数场景下是平等关系。其次,商家在点餐问题上提供了传统菜单、扫码点餐等多种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这些选择没有明显增加自身用餐成本,商家实际上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之一提供给消费者(而非全部提供)。,对于商家来说,采用扫码点餐既是出于节省服务人员、销售周期速度的考虑,同样也是出于获取更多消费数据、提高服务质量和商业利润的考虑。

而针对目前市面上消费者反映的点餐小程序“过度索权”的问题,蒋洁认为,与其说是“过度索权”,不如认定为提供商的逻辑结构不够严谨。作为商家,应对授权后的使用范围和目的进行说明,同时向消费者提供选择是否授权的自由。此外,针对后续的营销信息推送,商家应当事先予以明确提示,给予用户选择是否接收后期推销短信、电话等的选项,并明示退出途径。也就是说,商家以及技术提供商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说明白,二是要给予选择权。“消费者担心的是滥用,是未经允许的信息轰炸、是无法预期的隐私泄露。所以,政策法规的初衷是形成约束,让平等自愿的商事活动沿着安全可信的可选择脉络推进。”

蒋洁指出,大数据分析本身没有利弊之说,关键之处在于如何使用。商业活动之中,用户画像本身也不是坏事,服务和个性化体验是人类对于幸福生活的梦想展现。“无论走到哪里,食物很贴心(没有会过敏的姜蒜)、服务很及时,这些本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理想。”

,蒋洁认为,依靠逐利的商家或是专业认知有限的用户,甚依赖制度性规范去解决数据使用与数据安全的关系,在一个数据已是核心资产的年代是不可行的。所以,包括《指引》的字里行间,商家可以要求授权手机号,甚是地址、微信,但必须简单清晰地说明,亦必须给予消费者充分选择权。同时,技术发展的方向,可见的未来,必然是这些数据都会被使用,都会公开透明,但消费者的身份会以极难攻破的匿名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