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适的手机软件(适老年人用的手机app)
中老年人适的手机软件(适老年人用的手机app)
聊天、网购、视频成几大高频词
越来越多的老人家也开始手机不离手了?近期,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发起的“2021智慧助老模式调研”中,近八成受访老年人平均每天用手机App超过3小时。其中,过半受访老年人(54.92%)平均每天用手机App在3-5个小时。
“怕点错、怕被骗”仍是一道坎
比如75岁的付阿姨说,手机上除了家人发的红包,一般是不抢红包的。她也不网购,“对网上的东西说实话我有时信不过”。欧阿姨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网上银行我就不太会,虽然用过,但是不敢操作,因为手机字小,你输错一个号码就完了,就把钱转给别人了。”76岁的彭叔叔则表示,“有时候有一种心理是怕,这些手机软件登录或是注册需要个人信息,我一般就比较谨慎。”
“其实我是很想在日常生活中多点使用智能手机的App,但我实在不会用。”李阿姨表示,自己曾经在某个App上误触了弹窗广告,内容是涉及网络的。“当时我就时间关掉了,但是之后几天一直心里没底,虽然后来确定自己没有‘被借钱’,但那款App我就一直不敢用了。”
“智能客服根本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企业现在都喜欢用人工智能客服,看似方便,但只是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却把麻烦丢给了顾客,智能客服太不人性化了。”接近80岁的彭阿姨受访时吐槽道,谈及人工客服,彭阿姨也觉得不够适老化,“我觉得客服在对话中讲的东西太专业了,有时候要解决一个问题,对方和我兜兜转转了个半个小时,电话费都花了很多,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适老化App效果与推广还需加把劲
数字化社会对老年人熟练使用手机提出更高要求,凸显了移动互联网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实际上,工信部发起适老化专项行动已一年有余。为了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去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要求首批43款App尽快推进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工作,针对老年人推出更多具有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功能特点的产品。一周年后
界面交互复杂、操作不友好等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老年人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互联网应用的问题还存在吗?近日,12月9日,工信部在国新办召开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开发了“一键呼入”和“爱心通道”等暖心服务,已累计为7000万老年用户提供服务,并对173家网站和App完成改造,解决了老年人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的问题。
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调研数据,当问及“您是否知道或使用过手机软件(App)的‘长辈版’”时,只有约四分之一(24.64%)的老人家知道并使用过,有超三分之一的(34.78%)老人家表示“听说过,但并不知道从哪里下载或进入使用”,还有超三分之一的(34.78%)老人家表示“没有听说过,但希望使用”。
对于这个问题,广州街坊老人们也有话说。大多数受访老人家也都没有听说过或使用过适老版App,其中李阿姨表示,“不知道有版本切换这回事,但是让老人家知晓适老化版本、简单快捷地与App客服联系等,确实很有必要。”李阿姨说,“App适老化改造好,我们老年人也会更积极地去学习、去使用!”
几位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的学员告诉我们尝试使用过,但是认为并不方便,“字太大好奇怪,看完一页内容还要翻来翻去,感觉没必要做这么大,适老化不应该只是放大字号。”彭阿姨则指出,“企业推出App的适老化版本前首先就应该老人家里边试一试,要不然拿出来一个版本就是不成熟的。”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