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是指什么(岁寒三友是指什么三种植物)

1年前 (2024-04-23)

岁寒三友是指什么(岁寒三友是指什么三种植物)

岁寒三友是指什么?

解释:松竹立冬后不凋零,梅花耐寒开放,故有“寒龄三友”之称。

来源:宋林靖西《王云梅舍记》:“就是说他住在山区,种了几百个李子,是乔松修班的朋友。”

例:花松掩映于竹林中,千玉梨花美不胜收,更似红白山茶。(白元浦《朝中措》)

岁寒三友是指哪些植物?

岁韩三友指松、竹、梅。象征长生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纯洁纯洁的梅,因能在寒冬腊月保持常青而被誉为“老寒三友”。

1.松了。常青树和稀有灌木。大树枝呈螺旋状。冬芽显著,芽鳞众多。叶有两种,一种是初生叶,褐色有鳞,单生于长枝上,除苗期外退化为苞片;另一种是次生叶,针状,即常见的针,一般以2针、3针或5针为一束,与梅、竹并称“老寒三友”。

2.竹子。竹子是一种高大的树状草本植物。有记载的有70多个属,1000多个种,但很多都是同音词。竹子是一种长着木质茎的高大、快速生长的草本植物。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印度洋和太平洋岛屿最为集中,也最为多样。因竹枝高大细长,四季青翠,深受国人喜爱,与梅、宋并称“旧寒三友”。

3.梅。李子原产于中国南方,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观赏或果树有许多品种。很多类型不仅有露天栽培供观赏的,也有作为盆花种植做梅堆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是一个高尚、坚强、谦虚的人物,激励着人们立志努力。严寒中,梅花先开,人间唯春。与松、竹并称“老寒三友”。

扩展信息:

“老寒三友”是中国文化界的题材之一。宋、朱、梅这三个好朋友之所以“友在一起”,是因为要去北宋。东坡居士开垦荒地,在他田边茅屋的院子里种了许多花木,还把常绿的松树、枝桠挺拔的青竹、冷艳中的冬梅称为在严冬里陪伴他的三个互相欣赏的好朋友。

从此,这三个在寒风中的战士,在古人眼中,成了铁打的“组”。深秋过后,所有的花都是谢,只有松、竹、梅,还有三个老冷的朋友。生活同样轰轰烈烈,同样坚贞高尚,于是“松竹梅花”成为历代诗词书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来源:百度百科——岁韩的三个朋友1。韩三友:松、竹、梅。

2.松、竹、梅傲风,立于霜降,精可嘉!象征常青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纯美的梅,是三种植物,因为它们在寒冬腊月依然可以常青。

3.宋林靖西《王云梅舍记》:“就是说他住在山里,种了几百个李子,和乔松修是冷朋友。”

4.松竹冬不凋,李子寒开,故称寒中三友。松、竹、梅是三个最好的朋友。竹细而长,梅美而寒。旧社会结婚时,大门周围常贴“笋子绕门,梅花变红”的对联。这是因为“笋”字与后代的“孙”字谐音。把松、竹、梅围成一个球;分为三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松、竹、梅,形成一个图案:由松、竹、梅组成的洞门。松、竹、梅松、竹、梅都是耐寒植物,历来有“老年寒三友”之称。“松”象征着坚忍和长寿,“竹”包含着正直和淳朴,“梅”意味着高尚和忠贞的品格。“老寒三友”是中国艺术装饰的一个流行主题。松树一般指松科的各种松树。松科是子植物门的科,有10属230余种,其中松科有90余种,是整个子植物门的属。松树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森林树种。除了分布在南纬2度的苏门答腊松,其他种类都是自然生长在赤道到北纬72度的高山和原野上。尤其是温带地区,不仅松树植物种类繁多,而且森林广阔,因此松树被誉为“北半球的森林之母”。松树对陆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它们能忍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在的矿物质土、沙土、火山灰、石灰土、石灰岩土以及从石灰土到红壤的各种土壤中生长。它们耐旱、耐瘠薄、喜阳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子呈针状,往往2针、3针或5针一束。如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的叶为2针一束,白皮松的叶为3针一束,红松、华山松、五针松的叶为5针一束。松树是雌雄同株,孢子叶呈圆锥形排列,形成雌球果和雄球果。雌球果单个或2-4个着生于新枝顶端,雄球果多丛生于新枝底部。松树的球果一般在春夏开花,但花粉到达雌球果后,要到次年初夏才发芽,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球果(俗称松果或球果,非果实)。秋天后果实成熟,种鳞张开,每个种鳞有两个种子。松属树种多为挺拔乔木,材质较好,不缺乏资源。红松,中国东北的“材中之王”,广泛分布于北美西部的美国黄松(高达75米),湿地松,湿地松,加勒比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湿地松在中国,从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如北京北海、颐和园的油松、白皮松,树桩盆景中广泛使用的五针松等。一些著名的山区度假胜地甚以松树和松树而闻名。黄山的黄山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的美人松.都让游客惊叹不已。中国是世界上子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单从松科的角度,就能充分说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子植物之乡。在中国广袤的山林原野中,不仅有郁郁葱葱的松树、落叶松、云杉和冷杉林,

而且在一些深山密林中还隐藏着许多极为珍贵稀有的松科树种。在国家公布的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中,松科植物就有39种,占总数(389种)的1/10。其中银杉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百山祖冷杉、金钱松等17种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黄枝油杉、樟子松等21种列为重点保护植物。 20年前,在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东南沿海有座名为百山祖的山峰。1976年,浙江省庆元县林科所高级工程师吴鸣翔“一鸣惊人”,由他发现并定名发表的百山祖冷杉,使百山祖这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在世界植物学界放射出异彩。世界上已知的50种冷杉中,百山祖冷杉最为珍贵。因为在地球上只有中国浙江省百山祖顶峰西南坡有这种树生长,目前活着的仅有4株。这对于一个物种来说,离灭绝不过半步之遥。1987年,物种保护委员会将百山祖冷杉列为当年公布的世界最珍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中国有关单位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希望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使这种濒危植物转危为安。 与百山祖冷杉相比,银杉出名早了整整20年。虽然中国植物学者杨衔晋,早在1938年就在四川金佛山采到过这种植物的枝叶标本,但由于没有花和球果,这份标本一直没有被鉴定。直到1955年,钟济新教授带领的科学考察队,在广西砻胜县花坪林区采到球果的植物标本后,银杉才由植物学家陈焕镛和匡可任定名发表。银杉是一种过去一向认为早在地球上灭绝了的化石植物,它的球果化石和花粉,曾分别发现于北纬60度的西伯利亚地区及法国西南部的第三纪地层中。活银杉的发现使植物学家大为震惊,西方学者们对华夏大地更加刮目相看。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活的银杉,而且数量很少,只有几千株,分散在四川金佛山、广西花坪和大瑶山、湖南界福山和八面山、贵州的道真和桐梓山区,非常罕见。 银杉只能生长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空气十分潮湿的深山中,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因此,虽然其姿容秀美,木材优良,但很难引种载培,今仍为世界植物学界和园林界可望而不可求的树木珍品。人们热爱银杉,送给它许多动人的名称:“活化石植物”、“植物中的大熊猫”、“华夏森林瑰宝”、“林海珍珠”……更渴望着它早日走出山林,异彩照人。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 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竹子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 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于的地理分布。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 受大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 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 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过去很少受人重视。 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 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 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因此,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据 统计,1988年以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万hm2,每分钟消失46.14hm2), 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万hm2。 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 学者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中国竹类资源十分丰富, 有适于热带生长的轴型丛生 竹种、亚热带生长的单轴型散 生竹种和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生 长的耐寒性强的复轴型混生竹 种。 据统计,全国竹类植物共 有48个属,500多种。这些竹种 分布在北纬40о以南的广大国 士上。由于各地气候、土壤、 地形的变化和竹种本身种属特 性的差异,中国竹子分布具有 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 梅花简介 梅花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她以韵胜,以格高,色、香、韵、态俱佳,且凌寒先与百花之前独放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她开花特早,且花期较长,树姿苍劲,花香沁人,品种繁多,且类型丰富,、态、色、香俱居上乘,在枝姿、花色、花型、萼色等方面均富于变化,易于栽培管理,又易形成花芽。除配植于园林或大片栽植为梅园 、梅岭、梅溪外,又适盆栽、切花、盆景及桩景等用,此外,果梅还有药用,加工食用以及烹调等其它用途。 梅花属蔷薇科,李属多年生乔木,可高达10米,树干褐色,多纵驳纹,小枝青绿,多刺枝,叶广卵型阔卵圆形,长4—10厘米,宽⒉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阔楔型或近圆型,幼时两面具短绒毛,后渐脱落,长成之叶仅在反面叶脉处有少量绒毛,柄长1—⒈5厘米,花多一芽处1—2朵,多着生在当年新枝上,具短梗,多呈淡粉红白色,直径1一⒊5厘米,清香或芳香,于冬末春初先叶而发,核果近球型,侧面扁圆,直径2—3厘米,或绿色,密被短绒毛、味酸、粘核、核近卵圆形,表面见蜂窝状圆点,花期从广州的元月北京的四月,都可欣赏到她的丰姿,果热期5—7月。 蜡梅和梅同属蔷薇目,但梅花属蔷薇科,蜡梅属蜡梅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腊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也,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蜂蜡,故得此名。”松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