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大米事件-毒大米事件新闻

1年前 (2024-04-23)

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毒大米事件,以及毒大米事件新闻相关的知识点,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毒大米”究竟是怎么回事

2、湖南益阳大米出事了,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3、食品污染的几个典型事件?

4、政府该如何预防治理镉大米

5、什么是毒大米事件

6、根据材料二分析毒大米事件不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7、国外有无类似有毒大米和三聚氰胺的事件??

8、我想知道最近十年内让网络沸腾的所有的食品安全事件

“毒大米”究竟是怎么回事

1

镉大米:

镉是一种重金属,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总中非常重要。它会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水会灌溉给农作物。

在几十年前,日本人就注意到了镉以及慢性镉中毒导致的“痛痛病”。数据显示,在日本通川和梯川流域,大米的镉含量最高达到过 1.06 毫克/千克。

这也就解释了曾经轰动一时的“日本毒大米”事件。

其实,我们平常吃的大米,不用太担心。因为国家对于大米的种植环境,以及镉的含量都是有严格监管的。

只是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比如不幸的日本人)来说,是要格外注意,而且还要注意其它食物和饮用水中也还可能含有镉。

2

砷超标:

有句话,大家应该记下:

「安全的大米」不是「不含砷」,而只能是含量低于某个安全限。

这是因为自然界的水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砷,而水稻只要在生长就会吸收砷,那么大米里含有砷也就很难避免了。

但好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天摄入不超过 2 微克每公斤体重的砷,对健康的影响就小到可以忽略。

而根据这个,国家对大米中的砷含量做了严格的限定管理。

3

铅超标:

铅确实是一种危害很大的重金属。但从现有资料来看,大米中的铅超标的几率很小。

2013 年曾有位学者发表了美国进口大米的研究报告,称进口到美国的大米中含铅量高达 6~12 毫克/公斤,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大米含铅量最高。这个消息令公众哗然。

但之后台湾农业部门和北京市食安监控机构进行了相应监测:结果均未超标,多数远低于标准限值。

2014 年的《整体环境科学》还发表了一篇很大规模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市场样品中只有 0.6% 的样品超过了 0.2 毫克/公斤的标准。

可见,美国化学年会报告的那些数据是不靠谱的。相关的说大米铅超标的新闻,多数也只是以讹传讹了。

4

人造大米:

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人造大米”,其实是一种营养强化大米。

它是把大米等粮食原料磨成粉,加入大米原本缺乏的一些微量营养元素,再重新加工成米粒形状的食物原料。

只要加工过程不出问题,这种大米就不会有安全性问题,而营养还比普通大米强。

湖南益阳大米出事了,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都是人不保护环境所导致的,给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不好的环境,所以人们还是应该在土质上多用心。

食品污染的几个典型事件?

一、毛发水兑制有毒酱油2001年6月,重庆市查获万州三凯生化厂卖胱氨酸废液给酱油厂勾兑酱油。此事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胱氨酸俗称“毛发水”,是应处理排放的废液,所含铅、砷、黄曲霉毒素、4—甲基米唑、氯丙醇等对人体有害。此外还有长期以来危害消费者的注水肉、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使面粉增白剂超标等,形成一条在食品领域流行的“毒流”。

二、广东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的消费者因食用了掺有矿物油的大米而中毒。在消费者中毒后的不久,江门市的防疫部门在清查中就缴获了3吨毒大米。此后,广东市场上的有毒大米被陆续发现。调查发现,市场上出现的毒大米实际上是过期的战争储备粮,按照相关规定,这些已经变质的大米只能用作工业用途。不法分子用陈旧米掺入矿物油等工业用油,增加大米光泽后出售。这些工业用油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包括超标的黄曲霉毒素,而人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食物后,就会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肺水肿、痉挛、昏迷等症状。

三、南京冠生园“黑心”月饼案事件的揭露颇具戏剧性,*电视台记者对南京冠生园月饼生产厂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跟踪调查。中秋节过后第9天,冠生园食品厂当年没有卖完的价值几百万元的月饼被陆续从各地收了回来,并运进了一间蒙着窗户纸的车间。被回收的月饼主要有豆沙、凤梨和莲蓉三大类,它们在经历去皮取馅、重新搅拌炒制和入库冷藏等几道工序后,来年又被重新加以利用。而发霉的馅料会在重新使用之前再回炉处理一下,最终,所有这些馅料都被送上了生产线,用来加工做成新月饼。这种过期霉变的月饼食用后对健康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可南京冠生园食品厂负责人在记者面前还振振有词地说:“旧陷做新饼,在全国范围内是普遍现象。”事件捅出后,市场大哗。消费者对月饼质量的信任度降到了点,“南京冠生园”最终也以关门收场。

四、甲醛水发食品的案件2001年11月8日,北京市对35个农集贸市场和33个大中型超市、商场、菜市场销售的水发食品进行突击监督检查,现场抽检虾仁、百叶、海参、黄喉、鱿鱼、鸭肠、鸭掌、海螺、天梯、扇贝肉等水发食品926件,查出32?2%的水发食品掺入了甲醛。

2001年10月24日,广州市场发现总量达10吨的怀疑含有甲醛的有毒蜜枣,部分已流入小型零售商铺。

2001年8月22日,江苏省江阴市发现一种挂面中含有甲醛。

2001年6月14日,湖南长沙市抽检约800件冰冻墨鱼仔,其中甲醛浓度最高的每公斤含量为30毫克。

2001年6月2日,浙江金华市发现一批粉丝含有化工原料甲醛,并查获大批的毒粉丝。

2001年5月12日,武汉市发现粮食制品加工经营者普遍在米粉中添加甲醛增白,同时发现一些不法分子还在海鲜、竹笋等食品中大量使用甲醛。

……

甲醛是对人体非常有毒的化学物质,人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后会导致肺水肿、肝肾充血及血管周围水肿;进入人体的甲醛使蛋白质变性,扰乱人体细胞的代谢,可使人致癌;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还会损伤人的肝肾功能,可能导致肾衰竭,一次食入1020毫升会致死;食入含有甲醛的食品会直接产生中毒反应,轻者头晕、咳嗽、呕吐、上腹疼痛,重者会出现昏迷、休克。

五、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大规模的中毒事件1998年江西赣州发生的食用工业猪油中毒事件及山西朔州发生的毒酒事件,均有数百名群众中毒,震惊全国。

1998年春节前,山西文水县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批发给外地个体户。从1月26日开始,短短几天时间,山西朔州、大同等地先后发现数百名群众饮假酒中毒住院,其中近30人死亡。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山西朔州毒酒事件。

2003年3月19日,辽宁海城发生豆奶中毒事件,涉及2556名学生。中毒的原因是加工时间不够,使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灭活。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头晕等。

政府该如何预防治理镉大米

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人长期食用含镉的食物会引起痛痛病(即骨癌病)。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

镉大米,主要产自湖南湖北,2013年5月中国广东发现大量湖南产的含镉毒大米一度引起轰动。WHO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

政府部门应该切实负起责任,做好镉大米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检测,问题严重的要考虑停止耕种。”

污染土壤未经修复不得利用

在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吴青领衔提交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各种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被植物吸收,然后转移到果蔬、粮食中,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吴青说,镉大米的源头主要是土壤重金属污染。

吴青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涵盖土壤污染标准、清洁生产、污染风险评估、污染监测、治理与修复、污染应急、公众参与等内容的制度体系。

“在全国土壤污染普查的基础上,制定、修改、完善农业、工业、商业及居住用地土壤标准。这个标准同时是对土壤进行风险评估及治理修复的标准。”吴青说。

污染风险评估方面,一方面针对土地规划使用的土壤,另一方面针对建设项目周边土地,在动工和投产前进行评估。同时,根据土壤污染途径的特殊性,全面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的信息,及时掌握污染情况。针对已经污染的土壤,由相关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土壤修复,未经修复的土壤不得进行开发与使用。

吴青认为,土壤污染防治需要公众参与。“环保部门要定期向公众公布土壤的具体情况,包括受污染的情况、改良土壤质量和防治污染的具体建议。要保证公众对那些影响土地环境活动的决策参与权,针对执法部门偏袒企业、放任土壤污染的现象,应鼓励公众检举、监督。

优先保护耕地水源地土壤

镉大米事件引来舆论哗然,公众纷纷质疑从种植、出厂到流向餐桌,缺乏一张有效的防护网。对此,吴青建议建立突发污染的风险防控体系,提前预警。

她表示,首先应将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作为土壤保护的优先区域,禁止在优先区域内新建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医药、电池制造等易污染项目,设置耕地和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监测点位。

“土壤污染防治部门应对辖区内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进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对辖区内重点地区的土壤实施定期检查,注意土壤质量变化。”吴青说,土壤污染防治部门应该与水污染防治部门、大气污染防治部门定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水污染情况及大气污染情况,预防因水、大气遭受污染而导致土壤污染。

治理及修复方面,政府部门对遭受污染的土壤应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措施加强治理,预防污染的扩大化,并及时找出污染源及污染主体,作出处理决定。立法规定污染者应主动对自己的污染行为承担治理责任,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治理,并对土壤污染的受害者给以相应的赔偿。

污染严重耕地应停止种植

吴青表示,议案引起了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4月27日,她获邀参加了环保部召开的关于环境保护立法的座谈会。据悉,出席会议的有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小组成员,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委相关负责人等。

“我当时提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快立法进程,争取在这一届人大任期内解决这个问题;二是完善法规草案,尽快向全国人大提交审议。”吴青说。

她坦言,法规出台需要一个时间表,但很多工作必须现在就着手做。“镉超标大米出现后,地方政府步应对产地土壤质量进行检测,问题严重的要停止耕种。如果不停产,这种大米还会流向市场监管不严的区域,危害人体健康。第二步要立即开展修复治理,并视修复情况决定是否复耕。”

据了解,环保部已于2005年进行过全国性的土壤污染普查,有关土壤状况的基础数据应已掌握,但一直未向社会公布。“环保部门把这项工作做在了前面,是一件好事,目前没有公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数据不准确,当初采集样品布点时比较疏,很偏远的地方也没有条件做普查。”吴青认为,环保部应尽快公布修订的真实数据。

什么是毒大米事件

08年日本毒大米事件愈演愈烈,当地时间19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大臣太田诚一就未能阻止受污染大米销售进行道歉,并提交辞呈。

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太田诚一在众议院委员会会议上表示,自己没有履行好职责,导致受污染大米的销售。他对该事件深感抱歉。

太田诚一表示政府会尽努力防止造成任何商业危机。农林水产部已指定全国47个县中的24个县约380家商店作为受污染大米的召回点。

日本毒大米事件9月5日被曝光。日本农林水产省当日发表声明称,大阪米粉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公司将制造工业胶水用的有害米当食用米出售。

这些工业用米中含有高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杀虫剂甲胺磷等有害物。

危害波及全国

日本农林水产省经过调查发现,问题大米已流入日本24个都府县,危害波及全国。农林水产省宣布,在全国卷入毒大米事件的381家商户中,50家是毒大米的中间代理商,还有322家曾使用毒大米生产食品,或者出售含有毒大米的食品。农林水产省将销毁已发现的毒大米。

日本企业将制造工业胶水用的受污染大米当食用米出售。农业大臣太田诚一因未能阻止受污染大米销售辞职。

出售毒大米 老板上吊亡

本报综报道 日本奈良县广陵町一家米谷销售公司54岁的社长中川昭一9月16日在家中,他生前正是震惊日本的三笠食品毒大米的代理商之一。

据警方透露,16日晚间11时50分前后,该社长的长子在位于广陵町的家中二楼卧室发现父亲用吸尘器的电线将自己的脖子勒住吊死,但未发现遗书。

日本农林水产省及厚生劳动省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以问题大米为原料的食品损害人体健康的报告。

同病

相怜

传统

农业大臣不好当

本报综报道 近年来,日本农林水产省一直丑闻不断,农林水产大臣可谓不好当。太田诚一就是两年多来第四个“出事”的日本农业大臣。

2007年5月28日,时任农业大臣松冈利胜上吊。前,他曾因涉嫌卷入财务和政治献金丑闻而饱受批评,外界猜测他的可能与此有关。

同年8月,上任仅两个月的农业大臣赤城德彦因为个人金钱丑闻递交辞呈。他的丑闻曾导致安倍内阁支持率一落千丈,直接造成了自民在当年的参议院选举中失利。

一个月后,上任仅5天的农业大臣远藤武彦宣布辞职,原因同样是卷入经济丑闻。

溯源

毒米祸害5年多

本报综报道 根据乌拉圭回贸易谈判达成的协议,日本从1995年开始每年须从国外进口约70万80万吨的大米。在这些大米中,每年约有2000吨左右因农药含量超标或发霉等原因而被确定为“污染大米”。政府将这些废米卖给一些工业企业做原料,生产胶水等。

然而2003年以来,三笠食品公司从国家和商社购买了少1408吨这样的废米,却把它们转卖给食品加工企业和一些机构,造成了大面积的食品污染。这些大米有的被用作酿酒原料,有的直接加工成点心。据说这些进口的大米来自越南等国。

根据材料二分析毒大米事件不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者和经营者违反市场规则,不通过法经营获取劳动成果;市场不够规范;社会服务不到位~

国外有无类似有毒大米和三聚氰胺的事件??

日本前段时间,的大米进出口供应商事件,是因为其在大米进出口当中,将从东南亚一些黑心农场主手中,廉价进购大量含有严重化学成分的毒大米去日本,卖给酿酒厂,餐馆,还有民众。因为其和部分地方议员有勾结,造成该事件持续数年!

后来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各国都开始严查食品卫生,在日本调查中国乳制品的时候,无意间发现部分大米内含有有毒成分,进而调查到该供应商头上。最终,在巨大压力下,其公开道歉,并在当晚身亡。

结很多问题,其实,食品安全,还是在如亚洲,非洲,拉美等主要国家欠发达地区产生。而欧洲,北美因为国家发达,对食品不但讲究品质,更注重安全。

我想知道最近十年内让网络沸腾的所有的食品安全事件

盘点近些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2年2月: 哈尔滨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2004年4月: 安徽阜阳发生劣质奶粉“大头娃娃”事件。

2007年12月: 辣椒粉“苏丹红”事件。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有关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

2008年9月16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奶粉中检出三聚氰胺,其中三鹿奶粉含量最高。

2008年9月5日: 日本毒大米事件被曝光。

2009年1月: 可口可乐英售芬达橙汁被曝杀虫剂超标300倍。

2009年1月: “雨润”午餐肉检出瘦肉精。

2009年4月12日: 因使用国家禁用的工业用料——尿素甲醛树脂生产仿瓷餐具,一批企业被央视曝光。

2010年1月: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

2010年: 地沟油事件。

2010年10月:西安硫磺姜事件。

2010年11月: 植物奶油事件。氢化油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糖尿病等风险。

2010年12月:化学火锅事件,所谓“化学火锅”,是指用辣椒精、飘香剂等添加剂勾兑而成的火锅底料,这些添加剂对人体有害,甚能致癌。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成 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2011年3月15日: 河南“瘦肉精”事件曝光。

2011年3月: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一些临近或者过了保质期的馒头被运回到公司,各种食品添加剂齐上阵之后,又被“整容”成了新馒头回炉。

2011年4月 :“砷超标”事件。雀巢等一些知名婴儿食品含有重金属砷,砷吸入量超母乳50倍,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

2011年4月:沈阳的“毒豆芽”被曝光。

2011年4月: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2011年4月23日: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11年5月19日:雨润烤鸭问题肉事件。

2011年5月24日: 台湾食品“塑化剂”事件。

2011年5月5日:重庆销潲水油事件。

2011年7月18日:全聚德违规肉—“无证驴肉”

2011年8月:味千“骨汤门”事件。

2011年8月:“血燕”事件。爆出中国市场上的血燕基本都是假的,还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亚X盐。

2011年8月8日: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2011年8月17日: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011年9月15日:香精包子事件。

2011年10月:进口奶粉死虫活虫事件。

2011年10月17日:八里桥市场部分商户使用火碱、双氧水等化工原料泡制猪蹄。

2011年12月: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仅三四斤原料,加入添加剂后即可生产多达20斤的鸭血,“膨大”近5倍。

2012年1月:广州假鸡蛋事件。

2012年4月:“立顿”的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

2012年4月15日: “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

查阅整理得很辛苦哦,望采纳~~~

关于毒大米事件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吧,相信你已经寻找到关于毒大米事件新闻有用的答案了。更多与毒大米事件相关的信息可以查找下方的相关文章喔。

毒大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