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综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1年前 (2024-04-23)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综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1.直接教学法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扣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和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不纳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方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按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项目会计利润总额?

调整税目金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调整的金额;二是税法规定允许企业扣除的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取得的全部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依照税法规定允许扣除的各种费用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扣除非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和以前年度允许亏损后的余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该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制造业:

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售退货销售折扣)

4.产品销售成本=当前产品成本-初始产品库存-最终产品库存

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库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库存。

6.当期生产成本=当期生产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成本。

(2)商业:

1.应纳税所得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销售利润=销售净额-销售成本-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净销售额=总销售额-(销售退货销售折扣)

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库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扣)进货成本]-期末商品库存

(三)服务业:

1.应纳税所得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营业净收入=营业总收入-(营业所得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其他行业:参照上述公式计算。

个人所得税:

承担纳税的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个人承担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扣除标准中方人员1600元/月,外籍人员4800元/月。扣除1600元(外地人4800元)后,按下表查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适用个人税时)。(公司纳税时,见。)

不超过500元,税率为5%,速算扣除为0;

超过500元到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25。

超过2000元到5000元的部分,税率15%,速算扣除125。

超过5000元到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速算扣除375。

超过2万元到4万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1375。

超级?0万元到6万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3375。

超过6万元到8万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6375。

超过8万元10万元的部分税率为40%,速算扣除10375。

超过10万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15375。自2006年1月1日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新个税法规定的每月16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计算缴纳。

1不超过5 00元,5 0不超过475元

2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和超过475元1825元的部分10 25

3.超过2000元到5000元的部分和超过1825元到4375元的部分15 125

4.超过5000元20000元的部分和超过4375元16375元的部分20 375元

5.超过20 000元40 000元的部分和超过16 375元31 375元的部分

6超过40 000元60 000元的部分和超过31 375元45 375元30 3375元的部分

7.超过60 000元80 000元的部分和超过45 375元58 375元35 6375元的部分

8超过80 000元到100 000元的部分和超过58 375元到70 375元的部分40 10375

9.超过10万元的部分和超过70375元的部分4515375

所得税3万以下18%,3万-10万之间27%,10万以上33%,明年马上改!

外国公司的

扣税在中国的收入和中国的扣税标准一下,只是还有一部分就是在其他国家交纳个税的在本国要冲减等特殊事项!外籍人员比国内人员多一个“附加减除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实际收入-扣除标准-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1600元/月,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个人所得税和应纳税所得额是怎么计算的?

总收入:1750+50+1512+850+126.64=4288.64

可抵扣费用:公积金253.28;养老金:126.64;待业金(失业保险):15.83;医保:36.66=432.41

应纳税所得额=4288.64-2000-432.41=1856.23

个税=4288.64-2000-432.41=1856.23×10%-25=160.62

你所说的低保,概念不太明确,我理解为生活补助,属于计税收入。1.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根据税法规定的所谓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实行按月计征。

通常计算方法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免征额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岗位工资:1750;工龄工资:50;加班工资:1512;低保:850;公司补公积金:126.64;全部加起来 减去可以抵扣的:公积金253.28;养老金:126.64;待业金:15.83;医保:36.66 再减去2000 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