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数据中心中国(微软数据中心在海底)

1年前 (2024-04-23)

微软数据中心中国(微软数据中心在海底)

2018年10月24日-27日,2018微软技术峰会在上海世博会举行。大会上,微软Globle研究院首席项目经理Ben Cutlur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演讲,揭秘了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

2018年10月24日-27日,2018微软技术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本次大会邀请了众多知名企业家、行业领袖、创业先锋、技术儿童,围绕最前沿的热点话题和趋势,展示微软的生态能力和技术实力,分享行业成果和实践。

微软全球研究院首席项目经理Ben Cutlur

以下是本卡特勒的录音:

微软想把它放在更严酷的条件下。我们这样做有很多原因,因为我们发现雨后全球数据中心的数量迅速增加。

今天,我们将在未来的数据中心中发挥作用,它可以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微软在纳蒂克建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并把它放在水中(保护壳是钢)。与陆地上的数据中心相比,Natick数据中心可以产生服务器产生的热量,然后淹没在水中。数据中心的生产方式通常是EB,可能需要18个月到两年才能完成。如果是这样的海底数据中心,它只有90天,无论部署在哪个国家,你都可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服务。速度是关键。如果我们在法国生产,30天后,数据中心将在苏格兰海域。之所以选择在苏格兰的这个场地,是因为海水流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米,甚每小时10米,所以这个海域不适游泳者,但是对于微软的数据中心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海军陆战队测试条件。

网站选择也很重要,主要选择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潮汐能。我们将数据中心放入驳船,船在水中航行。幸运的是,整个海面非常平静。我们用一个特殊的机器人在海底进食。机器人浇水后,我们开始寻找电缆。发现网线进水后,插入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还没有运行,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所以一直很小心,遇到了一些小问题。然后我们沉入大海。

这个项目用一个现象让我吃惊。事实上,人们愿意住在海边,所以我们认为将数据中心放在大城市周围的区域可以满足混现实、虚拟现实、低延迟应用的需求,5g技术将很快部署。

目前海洋能源大部分是风能,大部分人离大城市很近。中国实际上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现在中国也在搞海上的东西,不仅是风能,还有潮汐能,海浪等等。我们知道,海面水温比水温高得多。海洋可以用它来产生能量。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不在陆地上建数据中心?众所周知,大城市的土地资源非常稀缺。整个数据中心非常大。在上海市中心建设这么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在大城市的底层做任何事情,那就能接近客户。当然淡水资源也是非常匮乏的,因为需求量很大,供应量不够,所以为了给数据中心降温(陆地上)会消耗自来水的水平。所以微软认为这个海底数据中心的概念很好,因为它用的是海水而不是淡水,我们不会去争别人的(淡水)资源。

摩尔定律,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个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元件数量每18-24个月就会增加一次,性能也会翻倍。其实从微软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新的服务器能够快速启动,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历史上我们每两年就要刷新一次服务器,但是我们认为摩尔定律已经不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快速刷新硬件。事实上,我们不会每两年更换一次服务器,而是延长其使用寿五到十年。

现在的数据中心是可靠的,可靠的。我们谈到了水,有一种氧,有一种金属,都被腐蚀了,也就是说网络会突然瘫痪。如果主板和CPU失去联系,手机/电脑可能没事,但是对于上千的服务器来说,就是大问题了,伴随着污染。微软有专门的人力维护。维护可能会导致一些新的问题,数据中心是高温的,事实上,高温会降低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因此,微软创建了一个名为无人驾驶和自动的数据中心。因为里面没有人,我们把所有的湿度,所有的氧气都抽走了,里面没有人,外面也没有人。这是一种有效的冷却方案,可以将数据中心保持在非常低的温度,比如10度。其实对于电子设备来说,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怎样的,但它是,但事实上,数据中心在海里是安全的,会有类似的黑天鹅事件。比如台风、飓风在海平面以上可能会造成问题,但在海洋中不会受到影响,这一点很重要。另外,把数据中心放在海底也会受到电磁的影响。

当我们把数据中心放到海底,它就变成了一个人工珊瑚礁,附着了很多海洋生物,形成了自己的微生态。这也是非常好的地方,也是非常好的保护区。例如,它非常接近这些大金属。小鱼会被大鱼吃掉。小鱼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保护地球的一个项目。我们希望造福地球,改善地球环境的可持续性。因此,我们开发了一些工具来识别数据中心周围的不同生物并跟踪它们,所以让我们继续关注我们海底数据中心的这个生态系统。

我希望我们能更快地为客户提供新的功能,但也要保证低延迟。我就介绍到这里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