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个人资料(公安部王洋个人资料)

1年前 (2024-04-22)

王洋个人资料(公安部王洋个人资料)

王洋,铜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科科长,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具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面对疫情,他深知防护用品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接到任务后,他迅速对全市批发零售连锁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了摸底调查,及时摸清了我市口罩、额头体温计等防护用品的库存和底数,建立了全市医疗器械企业防护用品购销台帐。成立全市防护用品保障供应组,包括医疗器械企业全体负责人和区县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全市防护用品购销和市场供应情况,分析市场需求。白天,他积极协调全市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医疗器械零售连锁总部、医疗器械零售企业,恳求他们利用购销渠道,尽可能为铜川采购防护用品,满足群众需求。晚上加班收集统计各种报表台账,随时跟进企业的采购情况。为了限度地调动企业积极性,他通过电话认真谈政策、谈大局,亲自到门口孜孜不倦地与企业负责人联系沟通。为确保物资供应,他策划组织了两次全市医药企业防疫物资供应座谈会。在他的努力下,铜川医药企业主动作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多渠道、多途径购买防护用品。口罩30.7万余只,抗病毒药物35903箱,医用防护服820余套,普通防护服2000余套,橡胶手套5000双,体温计4400余只,前额体温计550余只,95%酒精63吨,84消毒液8吨,全部物资在指挥部指定地点持续收集,全市防疫用品供应压力逐步缓解。他织的这件。

随着疫情的发展,各地对防疫物资的管控更加严格,采购和运输难度不断加大。医药企业单一的采购渠道已不能满足全市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市无生产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企业。每次想到这个,他就睡不着觉,查资料,找政策,联系省药监局,随时了解的政策动向。国家鼓励企业改造生产防护用品的政策出台后,他立即动员全市医疗器械、服装制造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改造生产防护用品。为了让企业尽快转型、改变生产,他不断与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沟通。节假日期间,他乘车走访企业负责人,反复向企业宣讲优惠政策。医疗器械生产标准高、专业性强、技术性强,结企业实际情况,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制定转型计划,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指导企业逐一完善注册审批材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养质量管理人才,与企业一起寻找解决企业转型转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方法。仅用3天时间,陕西凯美居服装有限公司的口罩就投入生产;全市家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企业——陕西海斯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拥有经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日生产2万只医用口罩的生产线。为了使企业顺利投产,他留在工厂监督和帮助搬运设备和卸下原材料。在企业审批手续方面,他主动向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办公室汇报了企业的情况。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积极联系检验机构,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在他的努力下,企业的产品在10天内就下线了,填补了铜川无医用口罩企业的空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他对此并不满意,而是继续动员其他企业改变生产和转型。在他的帮助下,陕西益圣堂药业有限公司的医用酒精、84消毒液生产线,铜川宣州服饰有限公司的防护服生产线等8家企业的10条生产线相继开工生产。还有两条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生产线正在筹建中。全市生产企业生产的63吨医用酒精、130吨消毒液、600件防护服已全部投放市场。首批5.5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经环氧乙烷灭菌分析后将陆续投放市场,为铜川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丈夫、儿子、父亲,在应该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他以战争为令,听从令,放弃休息时间,连续工作25天,不分昼夜,接触各种防护物资,经常用手机发烫,接电话就头晕。但是,他深知疫情防控的紧迫性。虽然家里老少皆宜,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在孩子眼里却成了陌生人。孩子说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见他了。

汪洋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普通市场监管者的责任和担当,不负青春年华,负重前行,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