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刘欢个人资料(演员刘欢个人资料简介及 简历)

1年前 (2024-04-22)

演员刘欢个人资料(演员刘欢个人资料简介及 简历)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蒋小明

“我刚才想的其实是分离。这个分离是——。我想让所有人都看到我。——特别糟糕。你最初的意图是表演,扮演一个真实的人,这就是表演的本质。”

演员刘欢非常怀旧。在他位于北京东五环外的工作室里,四五米宽的电视墙上摆满了架子,整齐地展示着他入行以来用过的所有剧本和公告。

通过这些文件夹上的标签,他可以快速还原自己20年的演艺履历:1998年,他主演了部电影《莫妮卡》,之后在各个团体默默工作了十几年。直到2013年,凭借电视剧《小爸爸》中齐的角色,被当年的“国剧盛典”授予“新人”,之后他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有所贡献。

早年,他的名字在通知名单的,然后他一步一步往前走;剧本从“只有一个字”的一页越来越厚。他习惯于在剧本上写下自己的态度或对剧本的调整。“每次翻看,当时的画面都呈现在我面前。我在哪里写的,喝了酒,熬了一夜,演完之后是什么感觉……”

2018年下半年,刘欢参加演出竞赛节目《离婚律师》。起初,这位“不知道是谁”的章子怡演员进入了半决赛。,在离开前,他向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要了一件印有“我是演员”字样的t恤,挂在演播室的墙上,旁边是节目现场的打手。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导演杨文君和刘欢相识八年,作过两次。他说:“他真的很热爱这个职业,做了好几年了。有些人就是我正在做的,他们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不是。他不需要你知道,所以没有那么多干扰,会全身心地投入。”在之前的作中,杨文君将为刘欢提供一个轻松的展示空间。“他非常真实,他的表演没有程式化,非常有生力,有无限可能。”

2002年,21岁的刘欢从*戏剧学院毕业。在船员中漂泊四年后,他放弃了表演。经营失败一年后,他又回来寻找出路。杨文君说:“正是因为他人生有过低谷,同时又是一个不善于表达和言语的人。他生活中所有的委屈,都成了他戏中的力量,比如,他的眼睛是灿烂的。”

在过去的半年里,Xu zhng的那句“好演员的春天来了”在《我就是演员》节目中被重复了无数次。与这种宣示式的鼓励不同,执导21年的杨文君对这群“实力派年轻演员”的评价是“他们一开始会脱颖而出,然后努力打墙”。只有突破禁区,他们才能达到真正的。

“刘欢就是这样,他不用担心,这样慢慢磨,等他准备好了,机会来了,马上就能出来。而且我觉得他能一辈子享受这样的工作是非常幸福的,即使他并不出名。”

刘欢和阿迪在《离婚律师》计划中。

“我很清楚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我在《我就是演员》的场演出是《我就是演员》(聋哑人马克告别他收养的小女孩的片段)。整个过程非常戏剧化。本来我对表演挺有信心的,但是看到剧本就挺惊讶的。我不知道如何在舞台上呈现一个聋哑人。我们都知道台词是舞台上的优势。台词越多,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没有台词该怎么办?但我很快又回到了演员的工作中:我刚才想的其实是一种分离感,也就是——。我想让所有人都看到我,这特别糟糕。你最初的意图是表演,而不是演真人,这才是表演的本质。

我仔细阅读了剧本。马克是码头工人。他会读唇语,所以我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时刻看着对方的嘴。因为他没有条件从小系统学这个,读唇的反应会慢半拍。如何把握这个节奏?事实上,我能听到你。我必须强迫自己告诉自己我听不见,我必须用眼睛看。

这种准备工作我做了很多,把孩子的情绪培养得很好。从次、第二次、第三次、456789次彩排,包括预录,我状态,情绪饱满,觉得还可以。我把这个夹子拿了下来。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只是晚上录音的时候,我的状态就没了。孩子一上来就叫我“Mark,Mark”,其实我现在说出来的时候,感情很强烈,但是那一刻,我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强烈。

我是一个实验主义者,我所有的表演都是目前最真实的反应。如果那天我用我的技巧,我本可以把这个眼泪挤下来,但那会很假。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演员的感觉,怎么能打动观众呢?现在有些戏里,演员在哭,但他根本摸不到我,因为他的心不颤动。

所以那场演出之后,我一直在舞台上丢脸。事实上,在上台之前,工作人员要求他们思考表演结束后要对每个人说什么。之前有一些想法,但当时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我错了,我就错了。我在想,这怎么可能?为什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没人看你付出了多少,观众有权利在台上一分钟看你最好的表演。如果你不出来,你只是对不起大家。也有人跟我说你表现的很好,但我很清楚你还有点欠缺,在我自己的心里,这只是很难打通。

这个节目让我深刻反思。其实做演员这些年一直生活在一个很舒适的环境里:在剧组,没有人会指出你的问题,大家都急着拍电视剧混日子;如果表现达不到状态,你也可以说大家都在等我,酝酿一个很八。很多时候,你真的会陷入这种安慰,没有镜子让你真正看到自己的不足。

在我决定参加这个项目之前,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这样的尝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表现,改正我的缺点。然而,只有当我真正参与进来时,我才能知道我内心颤抖的点。当站在舞台上被别人评论时,会有一些小而可怕的东西。但对我个人来说,要衡量哪个点大,哪个点小。包括平时让我录ID的人。

,我都会说,“大家好,我是演员刘欢。”我觉得演员是你的职业、养家糊口的营生,那些所谓光环都是因为你把角色演好了才得到的。

“现在想想其实是看不到希望的,当时就觉得有希望”

其实所有从表演中获得的快乐、难过,还有现在对表演的爱,都是在过程中慢慢体会到的。

1998年我刚上大一,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选中演一个电影叫《莫妮卡》,那真是次,就想着什么都得尝试嘛,在武当山拍,十几天就拍完了。出发前管同学借了一件羽绒服;在学校门口买了一条骆驼,怕去那地方没烟抽,骆驼便宜劲大,一根可以顶三四根;就这么去了。

不演不知道,一演,天啊,自己门外汉到一定程度了,每天感觉就像受刑,把台词生硬地背出来,经常演着演着就演到机器外边去了。有一场很大的戏,我在比武场上练武,拍得乱七八糟,武行是人,就用粤语骂人……哎呀,真的很想找个缝钻下去。当时都没有什么办法能想,就盼着赶紧,什么时候能完。这件事儿对我打击很大,再回学校比之前刻苦好多,每天按时出晨功,练台词,跟同学排练。“怎么别人行,我就不行呢?”我这人还挺要脸面的,我不允许别人再那么说我了,我一定要把这事儿做好。也是那次“伤害”,在我内心里奠基了(一个想法):对于表演这事儿不能放松警惕。

最初入行的想法很稚嫩:学了一身本领,是不是得出去找个门派比划两下?那是2002年,我们也没有分配,没地方上班,就变成了“北漂”。我住过平房,五平米,有个门,顶上有个窗户,还没有玻璃,冬天给我冻的。旁边住两个师哥,我们每天一起去跑组。

那时候太好玩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在西边,我们骑着自行车去,太远了。那边有几个宾馆,副导演经常在那建组,组讯都在门上贴着,我们就敲门,“老师好,我们是哪哪哪的。”人家说,“啊,把资料放这吧。”能放一份资料在那,就觉得自己多了一份希望。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很多年。现在想想其实是看不到希望的,当时就觉得有希望。

我们就跟《我是路人甲》里群演的状态一样,最高表演学府毕业也没用,可能你在递资料的时候,人家会多考虑一下,但是也就一下。剧组有金字塔的环境在,在老一派的人看来,这个行当得有规矩,当时我们这样的在现场是不可以带椅子的,只能拎着一个小箱子,叫现场箱,能坐一坐。所以我到现在也是一个很有规矩的人。

那会儿演一个角色,就在自己简历上加一行,就算跑个龙套也写上,每年都还算是有进步。2004年,经过重重筛选,我演到了一个男一号呢还。

我这个人不太会社会的那一套,也没怎么争取过什么角色,只能说如果会,你用用我。可能我争取的方式是,我私下做很多功课,不能在表演上出任何纰漏。2005年我跟孔笙导演作《明宫夕照》,我演一个太子,太子登基那场戏有四页台词,都是文言文。我从进组天就开始背,吃饭也背,上厕所也背,睡觉前也背,早上起来睁开眼先把那个背了,到现在头两句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先帝大行,朕以东宫之首,尊皇考遗诏,承登大宝,每思先皇德业,自感德微识寡……开拍前,别人都说肯定出错,结果半小时就拍完了,执行导演上来拍我说,“这小脑瓜,好使。”其实大家不知道我在私下里做了很多功课。

“很多东西不要只看眼前”

毕业演了四年戏以后,因为年轻、贪玩,再加上觉得很多东西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也没有办法维持生计,我就选择离开去做生意,结果被骗了,欠了一债。等千疮百孔地再回到这个行业,所有东西都没有了,虽然只走了一年,已经不可能再得到之前能得到的角色。

我记得特清楚,我刚回来的时候,之前认识的一个导演的女儿过百天,我去了,一桌上坐的还算是玩得比较好的人。别人问我还演戏吗,我说,“演,哥你后面拍什么带着我点。”我其实是一个特别不愿意去低头的人,这种话,特别难说出口。但是那两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也真多亏了这些人的帮助。有人可能会觉得,你凭什么不给我,或者你怎么给我这么烂的。但是你要想,人家不给你,你又能怎么样呢?人家给了你,你就要记住,只有这样你的路才能走得越来越长。

现在过来了再回头看那段经历,我觉得特别好,好在哪?因为我那段的成长特别快,对人物、人性的准确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在表演上给了我力量。而且在那一年里,我觉得社会上的很多人和事儿并没有这个行业里的人纯粹,大家好像看着觉得这个行业特事儿,但是真正做事儿的那些人真的都还是蛮纯粹的。

老天依然很眷顾我。所有事情都是一个“yuan”,圆圈的“圆”也是缘分的“缘”。我跟文章很早就认识,2003年我俩演一个戏住在一个房间,感情很好,后来人家越来越火,我这人就是这样,他太火了我就不会主动地(接近他),我怕别人说你贴人家,慢慢联系就少了。等我再回来做演员的时候,跟马伊琍演了一部戏叫《风和日丽》,如果没有我在那个戏里的表演,文章筹备《小爸爸》的时候老马就不会叫我,就没有齐大胜这个角色;如果没有我跟小文03年那种儿时般的友情,我俩在剧里演哥们儿就不会那么顺,像一个轮回一样。还有,《风和日丽》的导演叫杨文军,之后他又找我演《离婚律师》,认识了吴秀波,没有这个就不会有后面的《虎啸龙吟》。所以很多东西不要只看眼前。

《虎啸龙吟》剧照,刘欢与吴秀波

我觉得老天爷还是挺赏我这口饭吃的,让我能开窍。现在应该算是开窍了哈哈,起码我能够在一个人物的维度内行走,而不是只在人物的表层。我最想演出人物的真实性,越真实的东西越难演。我不想有固化的东西在。演完《小爸爸》之后,很多戏找过来都是齐大胜那种好男人角色,我说我能不能换一个,别人说不用,我就要你那种样子,太好了。那剧本我都不用看,上句说什么,我都知道后边要接什么,就已经演到觉得,干嘛呢这是?特没劲。吃老本有什么意思?你进入到这个行业,不就是想体会不同的人物质感吗?

“演员不单单是用皮囊去演喜怒哀乐”

我拍军师(《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的时候特别开心,演曹叡对我是个很不一样的经历。曹叡的资料非常少,剧本上就那几场,没事儿老发火,为什么?只能沉下心来,去翻看历史,我在拍摄的那七个月里,无时无刻不想着他,他的一生就笼罩在一个问题之下,就是父母不和,这导致了他的易怒、他的癫狂、他所有的情绪表现。

我以我的特质进入他,用我的感受感受他,他发火时我会想如果这是我,会怎么发火,然后越演越顺,角色就会进入你。那七个月中就是他逐渐在替换我,以于演完曹叡,我许久都跳不出来,也很暴躁。

我没法在本我和角色之间快速地跳进跳出,只能用这种最笨的方式,哪怕之后长时间走不出来,但是塑造他的过程中是开心的。这是表演最吸引我的地方,演员不单单是用皮囊去演一个喜怒哀乐,是可以往人的骨髓里去钻的。我对人性特别感兴趣。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的卑劣点跟闪光点,但这些是怎么来的呢?我特愿意琢磨。

表演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感性是尝尽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才能呈现出相对完整的人物。而理性是现在很多表演缺乏的,就是你要知道这场戏要表达什么?这场戏的节奏是什么?戏中戏是什么?你要能够跳脱出去,这是理性。

所以我会回看自己演的戏,以审阅的角度去看。因为我很清楚当时演的时候要表达什么,那我看呈现结果时,就看和当时想的有没有偏差,如果有偏差,差在哪了,下回就会注意。比如曹叡,他去世前的那场戏,有三种人格转换,我看了成片,发现那段转换缺点过程。我这两天还在想,怎么能处理得更好,哪怕节奏稍微抻那么一点点,只要……哎呀……(遗憾)

原来我特别不善于表达,但在表演上想法又很多,我就会跟别人说,“这块儿不然你这样吧,怎么怎么。”人家说,“凭什么?”现在可能年龄到了,我愿意去交流了,我会说大家一起聊聊,怎么样让这个戏更好。

每部戏当中总有一些过场戏,这时候我就会想办法,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去做得再一点。2018年上半年的一个戏,我演一个商人,别人问我,“你相信谁谁谁吗?”我说,“我不相信,我只相信人性的欲望。”原台词是:我只相信金钱的力量。就这么细微的东西,感觉可能就不一样了。

我在表演上只给自己打60分,我知道我的能力在哪,也知道不足在哪。做演员首先要修身,得有理解力,有认知,才有进步,就像这次上节目演《梅兰芳》,听陈凯歌导演讲他对人物的理解,真是有味道。

作为所谓公众人物,对我没太大影响,该吃吃该喝喝,只是从上中戏就开始减肥,饿了快20年,没办法,吃这碗饭的。名和利是人的欲望,《梅兰芳》里面说的,“这一生谁也逃不过你身上的纸枷锁。”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规范,有这个纸枷锁,你会有方圆度。名和利来了,就去接受,但这是大家赋予的,要用更好的表演去回馈。

我有段时间特别困惑,因为每天都在一个别的角色中,那真的自我是什么呢?所以我就想做一个能真正认认真真感受生活和身边人的人,能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儿。骑车能带给我特别大的自由感,我们玩车的人说,“四个轮子承载的是生,两个轮子承载的是灵魂。”我有一台车,我买的时候就想,有我要骑着它去一趟。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