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20年价格(汾酒20年价格表和图片)
汾酒20年价格(汾酒20年价格表和图片)
欢迎关注懂酒的和尚。都是和酒有关的文章。
前晚上什么都没发生,我拿了几种汾酒对比了一下,分别是1996年特老白汾酒、2011年60度出口汾酒、2019年小批量汾酒、2019年幼韵、2021年老白汾酒丰坛15号和2021年青花汾酒20号。如前所述(详见:谈最近的饮料,浦茂,汾酒50年,清华郎等。),汾酒有一个优势,就是同一个学校的兄弟姐妹可以在同一个领域竞争,即使实力上有差距,以于妹遇到其他香型的姐姐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我选择这些型号没有什么特殊原因。我顺手拿走了。有些酒太深,我记不起来了,所以我买不到。我利用了他们。我拿的时候觉得这几个兄弟成绩不一样,但是没有太大的区别。
喝汾酒,得用竹杯,也叫比喻。“类比”这个名字来源于竹杯的饮用顺序。喝酒的顺序很复杂。如果你从一数到十,那些能喝完所有这些饮料的人可以喝三磅。
我按照左一、右一、左二、右二、左三、右三的顺序一个一个喝。因为用的汾酒竹杯是不透明的瓷器,所以在这次品尝中我们没有观察到杯的酒色和挂。其实把1996年的老白粉放在这些酒里有点流氓气,不公平。只是我想喝,所以我就带着。
老白粉15的路号和老白粉10的路号差不多,有豌豆的甜鲜香,有轻微的果香,有轻微的陈香味,但是闻香味真的不是汾酒的优势。入口醇厚口感明显,柔和无。酒在口中停留片刻,汾酒的香气开始蔓延,留下清爽甘甜的回味。相比老白粉10,酒质更明显,但我不太喜欢老白粉15的瓶型,觉得腰部曲线不如老白粉10的肚子。
青云是一款定制酒。一般来说,“杏花村”的标准汾酒,即使是定制酒,也有很有保证的下限,最差的是普通汾酒,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博芬。韵脚闻起来很淡,有奶油和奶酪的香味,类似清化20,但不如清化20清爽。入口柔顺,没有低端汾酒的,中端香气不够浓郁,甜度明显。
许多饮酒者问我这种酒的质量如何。说实话,我分不清它的基酒的质量。很难说是特芬还是青花基酒(汾酒品质分类见:现在的年轻骑友在哪里?汾酒像春天一样散开了!),即使是特制的汾酒,也是大概率用汾酒老酒调味,使得酒体的最终状态依然可圈可点,但酒体单薄,这种硬伤用老酒是救不了的。
汾酒的另一款定制产品“汾酒饮”也有这个特点。估计是加了很多90年代的博芬老酒来品尝,以于我分不清它的基酒是特芬还是普芬。能得到细节的恐怕只有定制商和酒厂的师傅了。
青花20是汾酒青花系列的入门级车型,为消费者所熟知。与青云相比,酒体强劲爽口,清香鲜爽,口干干净净,喉香醇厚,胃软背甜。是一款真正能展现汾蓝白40特点的酒。相反,青花30强调醇酒,不像青花20那样清爽干净,展现了汾酒的另一种类型,是这种风格的。
汾酒小批量酿造是CDF的免税版,气味极淡,入口复杂度高,甘甜微苦,层次分明。我习惯喝各种香型的白酒,对酒体所展现的各种风味都有很高的接受度。如果你以前比较习惯汾酒的鲜度,大概会觉得这一小批汾酒的苦味太暴露了,但在酒质方面,它的酒体强度略高于清化20。
2009-2013年,汾酒做了一批高出口汾酒。这款60度出口汾后来停产,价格也相应上涨,其中2010-2011年质量最稳定。杯子闻起来很仔细,吐司的味道吹在脸上,夹杂着水果的香气,入口的变味夹杂着腐臭的味道,甚还有一点发酵酱酒的混味道。60带来的酒劲十足,干净、细腻、明显。不知道是不是陈数年引起的。从品尝体验来看,不像是典型的汾酒风格。
1996年,特别的老白汾有点醉意,塑料塞的贴度不够紧。开瓶醒酒15分钟左右,陈香味和果香明显,入口劲道不受流酒影响,充满存在感,长时间吞进肚子里,独特的香味还留在嘴里。那一年的老白汾酒质量很好。经过多年的沉淀,酒质更加细腻醇厚。虽然不如1993年的特色老白粉,但也被认为是精品。
过了一会儿,酒醒得更远了,之前稍不愉快的陈味也淡了一些。又喝了两杯后,甜味和煎饼味凸显出来,酒又圆又腻。和我喝过的很多汾酒老酒的风格都有相似之处。
我一直坚持,不管是什么口味的白酒,只要品质过关,印章清晰,都可以长期保存。请不要被误导。那些打着“只有一种酒越老越好,其他都撑不了多久”幌子的人,是愚蠢的,是坏的。
从喝酒的角度来说,不管是什么酒,越老越好。由于酒精含量高,白酒没有严格的保质期,但有饮用期。于这个“饮酒期”有多长,因“酒”而异。酒到老,只剩下“感情”二字。
但是,因为“酒是陈的香”太深入人心,再加上老酒的风头。
正当时,年头越久越受欢迎,价格也更昂贵,这些厚实的钞票是为年份溢价买单,而不是品质和口感。在我的体验里,任何一款酒超过了20年,其表现都会下滑,就像人过了三十岁,身体走到下坡路,体力与日俱减。相对而言,清香型白酒反而是擅长马拉松的那一个,长久存放的汾酒老酒只要充分醒酒,释放掉让人不悦的老陈味,喝起来照旧赏心悦目。而有些类型的老酒价格高昂,喝起来却有股泔水味。关于老酒的话题,可以看一下以前写的文章《老酒的谎言》。我们所处的世道是不公平的,对酒来说也是一样,当你遇到了老酒,即便初喝体验不佳,但依然会有耐心多喝几口去找感觉寻理由编借口,但对一款普通酒,往往一口劝退。由于此次饮用酒款均为汾酒,就不排名了,各位自行斟酌。在这种大厂的产品体系里,价格基本代表了品质,起码技术环节是这么设计的,例外情况大多来自每个人的饮酒偏好带来的品鉴差异,比如有的人喜欢汾青花20甚于青花30。剩下的偏差来自定制酒,这类酒的品质不能完全用价格来衡量,定价和品质看定制商的良心。之前曾有某个定制酒在短视频平台自吹自擂,夸得乎其,反而被酒厂发了警告信,要求其不得夸大其词损害品牌形象。可能有人不理解这个逻辑,心想有人帮酒厂吹牛抬价,酒厂应该偷着乐才对,怎么说是伤害了品牌形象?这种想法是对的,但另一层逻辑是:一款150块品质的定制酒,酒商吹成1000块,宣传口径甚是吊打茅台五粮液,那消费者买来喝了会是什么反应?大概率是:这某某品牌产的都是什么垃圾酒?1000块钱的酒就让我喝这个?以后再也不买这个品牌的酒了,都是坑货!最终砸得是酒厂的名声和口碑。若酒真是陈的香,那么请这么说的人也对消费者多一分尊重,思忖什么叫情是旧人浓,喝酒的都是“旧人”,少叫他们喝点坑货吧。欢迎、感谢关注知酒僧,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