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资源县)
资源县(资源县)
资源县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资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风景优美。这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资源县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药材、土特产、矿产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方面,除了重视农业和工业,资源县还发展了自己的特色旅游资源和特色经济产业。紫苑县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景点。这个优秀的县城也培养了许多名人和人才。
资源县的河流资江发源于华南高峰猫儿山北麓,向北流入湖南省,流入洞庭湖,属于长江水系。资江漂流段在县城梅溪乡胡家田下游5公里处。全程22.5公里,有45个海滩,31个海湾。它不仅有自己独特雄伟的绝壁,还有桂林漓江的清纯之美。著名诗人何敬之称赞“资江漂流,华南”。资江两岸植被保护得很好,流速和流速相对稳定,像一条玉带穿梭在奇山怪山之间。
天门山生态文化景区
景区方圆10平方公里,山清水秀,怪石嶙峋,源于典型的丹霞地貌。三十八石十九溪两潭六泉八石构成“百会谷生态景观园”。天下百草在百草谷一处,百草满香。主峰“三娘石”犹如天空之柱,汇聚天门壁画、天机、一线天、忘年春、桃花岛、天门古寺等20余处优秀景点,汇聚成仙山琼阁之境。
保定瀑布风景区
保定瀑布发源于中国南方第二高峰——贞宝顶,犹如一条银龙划破长空,气势磅礴,声音清脆。瀑布水流大,落差近700米。从瀑布的顶部到瀑布的底部,经过许多波折,形成一条九级直降到保定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之:崖瀑长如布,转如坡,成帘均匀。保定湖面积705亩,最深处50米,平均水深35米。它就像一面嵌在山里的大镜子。泛舟其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令人心旷怡,流连忘返。境内著名景点有八角寨(云台山)、资江、保定瀑布、猫儿山等。
八角寨景区
八角寨景区位于县城东北部梅溪乡大沱村,与方圆约4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18米,以其八角形顶部名。云峰浮动,故又称云台山。还有螺山、眼石、射雕石、人参石、古城堡遗址、大象迎宾等景观。早在宋朝和元年,“天心寺”就建在八角寨。
资江风景区
紫江景区从大河镇深潭村到梅溪乡胡家田村,全长20多公里。有玉屏山、大象饮水、将军骑、醉孙悟空、天门堂、一线天(分东西)、三娘石、帆石等景点。[18]
帽儿山风景区
帽儿山风景区位于岳城岭南部和县城西南两个水乡的交界处,海拔2141.5米。是岳城岭主峰,华南高峰。1977年,在山顶建起了电视转播站,通过公路直达盘山。景区今仍保存着22万多亩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
桂林资源县的风俗
每年农历13日14日,是距桂林107公里的资源县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每逢节日,汉族、瑶族、苗族同胞都以浓厚的民俗来纪念祖先。
节日期间,他们举行盛大的,来自各村的舞狮队、舞龙队、河灯队、文艺表演队将齐聚城市,展示才华。黄昏降临时,人们把自己制作的各种河灯放入河中,随波逐流,以此来发报缅怀先人,祈福子孙。流放河灯,它的景色非常壮观,色彩斑斓,充满了灿烂的河流。元宵节过后,有一场通宵文化表演和民歌比赛。第二天,街道上的人们拥挤在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换市场上。人流、物流、灯流、歌流,这座小山城沸腾了起来,是一片和平繁荣的繁华景象。境内居住着汉族、苗族、瑶族等民族。民风淳朴、勤劳朴实、恭敬正直、和睦相处、交往密切,有着各具特色的相似习俗。每年,各族人民都点蜡烛,花纸钱,纪念祖先,愿望相同,方式不同。中秋之夜,县城码头流行河灯,祭祭祖。灯笼种类繁多,有鸟兽、花鸟、鱼虫、莲福、龟鹤、龙凤、林足尖燃烛等。在此期间,这条河充满了光彩和色彩。看灯笼的人们互相鼓掌,祈求祖先的祝福,世界将会和平,国家将会繁荣,人民将会安全,灾难将会减轻,天气将会好,人民将会繁荣。外国商人也竞相推出河灯以求好运。五排山地区是苗族和瑶族的家园。据说,中元节是苗族先民在五牌定居的日子。为了纪念祖先的功绩和美德,每年七月半都会举行歌唱晚会。男人、女人和孩子聚集在桥亭和小溪旁,互相唱民歌。歌声悠扬,连续三天三夜,此起彼伏。通过这件事,我们怀念祖先,告诉世界,表达男女之间的爱,赞美美好的生活。
随着紫源县民族文化的频繁交流,苗、瑶、汉等民族的风俗民情交融得很好,相互结,相得益彰,形成了县城隆重的农历元宵佳节。1995年以来,资源县委、政府引导和组织民间传统节日成为资源旅游品牌和农作物推广推介、服务资源经济的重要媒介。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吸引了数千名国内外游客。盛会期间,各族群众聚集在县城观光。子江两岸三天三夜,歌声弥漫空中。整个县城被囚禁在歌声的海洋中。月夜看河灯,欣赏“万盏河灯漂在资江上”的人文奇观,是的盛况。近两年来,名人受邀登台演出,为艺术节注入了新的活力。修水县的风土人情和特产哨子是最有意义的。
哨子已经成为秀水浓郁地方风味的美食。为什么叫哨子?说起它的起源,在修水的人中间还是有一个很精彩的故事。相传,于霞时期,修水地区发生山洪、瀑布,农田、村庄被毁,庄稼未收。农民以从山里采摘野菜和水果为生。后来大禹来修水,组织群众治理洪水。
当地群众十分感谢大禹治水的功绩与恩德,可在那荒年灾月里又拿不出好东西来供献。大家想到治水期间,多少个日日夜夜,大禹和群众一起辛勤治水,连餐饱饭都没有吃过,很是过意不去。当时面对山高林密,有位老农提出,大家上山搞点野味来为大禹送行,略表心意。于是大家商量好后,就一边派人上山挖野山芋,一边派人打野兽。就这样把挖来的野山芋煮熟做成皮子,把野兽肉切作馅子,包成一种食品,外形上尖下圆,取名为哨子,上奉大禹。大禹和大家吃后觉得味道很不错,从此以后修水人会做也爱吃哨子,自古今,代代相传,而且越做越好吃,成为修水食品一绝。现在每当逢年过节,亲朋往来,重大喜庆,修水人都作兴哨子,以示庆贺和款待亲朋。不过时今日修水人吃的已不再是用野山芋和野兽肉做的哨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哨子的用料也越来越讲究,在制作上也大大作了改进。希望对你有帮助!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我是资源人,还真不知道有什么民族风俗耶。只知道说吃的话,可以去尝下五排的油茶,还有农历的7月14日是资源的河灯节,当天晚上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去风雨桥放河灯,寄托自己的心愿,同时也可以在那观看烟花,还有在当天下午一般会资源中学附近的空地上有一场文艺演出。
在车田乡一带聚集的少数民族人群较多点,可以去那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