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之夏情侣头像(薄荷之夏情侣头像 双人)
薄荷之夏情侣头像(薄荷之夏情侣头像 双人)
看这部剧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中学时很喜欢的女生,于是翻遍了她的朋友圈,可惜只看到了一条孤独的横线。扫了一眼朋友圈的背景图,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突然有一些叹息。那个热衷于读三毛和《小王子》,梦想成为作家的文艺少女突然消失了。她没有嫁给年轻时的男孩,也没有嫁给曾经发誓要为他生孩子的男人。
我想,也许,这就是现实。长大后,几乎每个人都会掐着时间,在一个适结婚的年龄,和一个不错的人结婚生子,共度一生。
所以我看《薄荷之夏》的时候,有一半是否定的,否定这样炽热美好的爱情才会不朽;半信半疑,青春里的爱情才是最美最难忘的,这是真的。
《薄荷之夏》的故事很简单。生活在大城市的希童,突然被母亲带回了老家西海镇。
面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她有点恍惚,童年的记忆涌上心头。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希童是这条街上的一根扁担。她过去常常“拔刀相助”跟在她后面的小鼻涕虫南林。之后,我郑重地把聘书告诉了南林:拿走我的薄荷叶,但你将来会嫁给我。
然而,这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随着希童的父母离婚和希童和他的母亲去大成而结束。我同意在离开的那天为她送行。结果我等了整整一个下午,童曦还是没有等到南林。
像背叛一样,希童愤怒地扔掉了薄荷叶,打算和这个人保持联系。
然而,回到西海镇的天,运牵着手的人终于来了。
《薄荷之夏》讲述了一个青梅竹马的故事。
什么是青梅竹马?
李白在《长干行》中写道:“当你,我的爱人,骑着一匹竹马,绕着圈子小跑,扔着青梅。我们一起住在长安街的一条小巷里,我们都很年轻,也很快乐”。
很美,不是吗?但是,在我看来,青梅竹马也意味着他看到了你次换牙时的狼狈,看到了你打了整条街的男生只为了哭,看到了你胡说八道要嫁给他。而且,这种印象足够他一辈子取笑你了。
对于希童来说,林南逸就是这样一个存在。童年的误会,以及童年的印象记录器,足以让希童避开南林。但这是一个好的死亡。同熙转学后,和这个敌人成了同学。
久别重逢后,希童没有了一丝喜悦。反而担心自己无法和曾经破碎的小相处,更担心那个对自己了如指掌的人会抖出自己不是“白天鹅”的真相。
原来,当希童天回到西海镇中学时,她已经在周边几个班级引起了轰动,大家都抢着去看她,仿佛她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爱豆。在他们眼里,这个来自大城市的女孩漂亮、优雅,还会跳芭蕾,真是太了!
希童从小就被这样对待。在大成,她只是一个从未受到如此关注的普通女孩。无论是小女孩的虚荣心,还是大家对“白天鹅”的期待中成为真正的白天鹅的希望,希童都很乐意留住大家送给她的那个的人。
人一旦垮了,脸就没了。希童认为,能让自己人崩溃的人是南林一号。
但万万没想到,林南怡非但没有揭穿她,反而处处维护着她的白天鹅。带着三分戏谑,七分柔情,南林只是羞于帮她补上“我不会画画却谎报自己”的bug,帮她圆了一个小小的、内向的、安静的谎言,虽然她是西海镇人。人们说,最美的爱情之一,就是她在捣乱,他在笑。希童和林南怡就是这样的场景。
南林与希童重逢的眼,不难发现,他对这个女孩的爱是藏不住的。当我看到这个的时候,我在想,这怎么能继续下去呢?男女双方都没有经历过误会和矛盾,而爱情是
来了。之后,林南一更是变本加厉,眼像是黏在童夕身上。不对不对,不符一般言情剧的套路呀。但,你说它没有矛盾吗?有,只不过这部剧将小情侣之间的矛盾,更多地转到了对待人生这件大事上。童夕希望成为真正的白天鹅,不仅仅是因为这样会被更多人喜欢,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希望自己的人生自此会变得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林南一在明知她是装的之后,还愿意帮她的原因。因为就像陶竹所说的,我喜欢你,并不因为你是白天鹅,你很。而是在这么久的相处之后,我真真正正喜欢你这个人,即使你不是白天鹅,即使你当众拆穿了自己的谎言,我也喜欢你。当然啦,关于林南一,童夕不知道的事儿还有一件,比起真面目被林南一公之于众,这件事才是真正的不定时炸弹。这就要从林南一的另一重身份说起了:漫画大青禾。没想到吧,人前矜持的白天鹅,在与青禾大的聊天(准确来说是留言啦)中,竟然这么热情、奔放!一波一波的爱意表达,谁看了不说一句“噫,太肉麻”了吧?!在得知某个id叫“青禾大指定女友”的人就是童夕时,林南一也乐了,借着这层马甲,他和童夕聊了很多,关于她的虚荣,她的真实想法,她的梦想,她的无奈。这些真诚不加掩饰的话语,将这分别的几年空白期,一一都填补上了。林南一想,果然,她还是从前的她。然而,“大竟在我身边”的戏码,并不会成为双向奔赴的催化剂。童夕感觉到的,只有羞耻,甚恼羞成怒。不过,少年人的矛盾,往往在说开的一瞬间就全数瓦解了。此后的感情,只会更进一步。两个互相心生喜欢,又努力朝着各自人生目标奔跑的两个人,看得人真是一脸姨母笑。青春,就该是这样的。青春是什么味道的呢?对于我来说,它是盛夏里梧桐花的味道。硕大的梧桐树下,一边吸着凉凉的可乐,一边看着梧桐花从树上掉下来,抬眼望去,是罅隙间星星点点的日光。而《薄荷之夏》,则营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青春。海边、沙滩、蓝天、白云、白衣白裙,笑容明媚干净的少年男女,懵懂又炙热的爱意。青春最美好的是什么呢?我想大概就是对爱情,对热爱的事物可以一腔热血不求回报的付出了吧。除了主线两人,副线cp也很好磕。温柔善解人意的陶竹、堪称德云社在逃喜剧人的王亦明,两个人相爱相杀的感情,甜度并不比童夕和林南一低!看到弹幕里很多人说,更喜欢这一对。兴许是因为从这两个人身上,看到了现实生活里自己的青春吧。陶竹不够漂亮,却喜欢上了男一般的戏剧社社长徐傲;王亦明自恋、嘴欠,却对陶竹维护有加。两个人朋友式的你来我往,看着很是有趣。在普通女孩陶竹眼里,徐傲耀眼如明,即使心知自己和他没有可能,却还是想要接近。她甚可以为了他,牺牲颜面去戏剧社做着吃力不讨好的打扫工作。只要他的一个注视的眼,就够她欢喜一整天。陶竹的卑微与不自信,大概每个在青春里有过暗恋经历的女孩,都会感同身受吧。可是,并非每个女孩都像陶竹那样好运,有一个一边嘲笑她傻,一边默默守护着她的王亦明。徐傲生日那次,陶竹丢下王亦明,自己去了小吃摊。烈日底下,烟火缭绕,她愣是站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才匆匆地赶到男的生日会。在众人的起哄声中,陶竹欣喜地拿出自己亲手烤的鱿鱼串递给徐傲,却又在众人的嘲笑声中看见徐傲一脸尴尬地将那串鱿鱼连带她一起推开他的世界。也许陶竹本就知道,她与徐傲从来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太过耀眼,让她忘了将他当做“人”看待,没能深入了解他,才会闹出“投其所好”地送给对方一串鱿鱼作为生日礼物的乌龙。在陶竹的视角里,鱿鱼串儿是她和徐傲之间为珍贵的美好记忆,可对于徐傲来说,那只是上不得台面、偶尔过把瘾就好的垃圾食品。只有一旁的王亦明,满眼心疼地望着这个傻姑娘。即使他知道,徐傲眼里没有陶竹,满怀欣喜带着鱿鱼串儿去见徐傲的陶竹,今夜注定会被伤透心,他却依然没有拆穿她,只是一路默默跟着。然后在陶竹黯然离场后,假装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地调侃陶竹,却又带着心疼地接过那只被热油烫红的手递过来的鱿鱼,大口大口地啃着。陶竹不知道,王亦明的怒骂声中,有几分是真的生气,有几分是在安慰她。如果说,童夕和林南一最好磕的是他们明媚如阳光一般的纯真感情,那王亦明之于陶竹,就仿佛黑暗里忽然投来的一束光,更戳人心。对他俩,印象最深的还有一处情节,应该是15集左右,当徐傲堂而皇之、大言不惭地向陶竹提出重回戏剧社做打杂时,失望过太多次的陶竹,终究还是没能抵得住诱惑。却不想,也迎来了最痛心的一击。演出结束后,陶竹无意间听到徐傲和一个女孩的对话,大意是说,社长之所以去找陶竹,才不是因为缺她不可,而是为了气这个女孩。话语间,全然是蔑视。也正是这个瞬间,陶竹忽然顿悟了,原来她所有的痴心,在他这里只是与别的女孩调情的工具罢了。她穿着铁皮人的戏服,哭着说出“我也是个女孩”那段,是戏中为数不多的苦涩,也是这部美好的剧中为数不多令人很有共鸣的地方。因为她这句话,是为自己喊的,也是为许许多多青春时代灰头土脸却向往美好爱情的女孩们喊的。王亦明暴打徐傲那段,戏码虽然老套,却看得很爽,也很感人。英雄救美的情节,是别人的故事;为维护心爱的女孩,不惜被暴打也要出头的,才是每个女孩最向往的情节吧。有句话是说,时间从来只留恨,不留人。青春无比的美好,却又无比短暂。身处其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段时光的可贵,只有当青春逝去,伊人不在,徒留下现实的苦涩与艰难,才会回忆起这段过往。每一个青春里的少年男女都是可爱的,满脸的胶原蛋白,一腔热情,不怕输的劲头,如夏天般永远炙热。所以,不要害怕,你们还有大把时间,去爱你相爱的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