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作文(关于端午节作文300字左右)
关于端午节作文(关于端午节作文300字左右)
以端午节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日、崇武日、午日、夏节。虽然名字不同,但世界各地人们的习俗是一样的。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一个古老习俗。每天家家户户挂铃铛、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游百病、戴香囊、备祭品。端午节这,有许多习俗活动,比如早上取龙须水,在门口插艾叶,采摘青山,吃饺子,包饺子,赛龙舟。早上取龙须水——因为据说5月5日是龙的生日。在这,从龙头喷出的水可以治病。因此,今天早上,人们去外面的坑、沟、溪取水,放在自己的水箱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平安。把艾门——。因为艾可以避邪,所以在这把艾插在门上可以保你平安。采摘绿山——因为这是龙抬头在地上的草上喷龙须的时间,人们上山采摘一些草药,如芦笋、麦冬、金银花、野葡萄等。这比过去的那些更有价值。除此之外,对于上山采青的人来说,从大自然中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也是很有意义的。吃粽子——。当地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叫“五月不吃粽子,碎了再放”。破皮毛是旧棉衣。这是五月的第五天。春寒过后,大地开始变暖。过了这,到了夏天,气温自然高了,棉衣也不再穿了。每个人都应该用土豆粉和黄树枝汁做成的粽子,这意味着吃完后的寒冷天气是在温暖的夏天之后到来的。宗球——宗球是一种用蘑菇、花生仁、猪肉和甜面酱做成的食品。又甜又咸,用竹叶包成六边形拳头大小的饺子。它的起源来自中原。是中原水乡人民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品。龙舟竞渡——源于对屈原的怀念。长江沿岸的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比赛。今天,奶奶家还包了饺子。我拿出两片米叶子,一大一小,像我奶奶一样,折出一个角,然后在折好的角管上放一点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猪肉,再用糯米盖紧。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心想:单纯包饺子不能阻止我变聪明。但当我再次盖上宗叶时,糯米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样不听我的话,一个接一个地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幸运的是,我奶奶“解放了我”——,掉了一些糯米。我松了口气,心里放下一块沉重的石头。经过一些小挫折,我终于走到了一步,——系棕绳。粽子只有包得紧紧的才好吃,所以我拿着掌绳,一圈一圈的绑好,才给奶奶吃。这时我才意识到做粽子是一项手艺活,做起来并不容易。我感觉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纪念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它蕴含着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应该保护它,继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小时候村里的大人都叫我无法无天的小淘气。做得足够让你来回笑。
再过几天,端午节就要结束了。我家会做饭,扫地,准备包裹棕榈籽的材料。我忙得无法呼吸。然而,我,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在一旁笑了。大人们看到后,一次又一次地尖叫,说:“哦,我对她无能为力。”我跳绳的时候,日子就这样溜走了。转眼间,端午节到了,一家人把已经准备好的芦苇叶拿出来,放进锅里煮,开始包饺子。另一方面,我在旁边玩,不时笑。没有什么能逃过我水汪汪的大眼睛,不是吗?当我回头看时,他们正在包粽子,有说有笑。我想,为什么不加入其中的乐趣呢!于是,我边走边跑,蹲在盆边,把小手伸进盆里的绿水里。哇,好舒服啊!像母亲的手抚摸我。后来玩得越来越起劲,甚把盆里的“小精灵”扔了出去,大喊:“下雨了,下雨了。”大人们一脸尴尬,说:“霞霞,别着急。如果你不停止,你会被打。”而且我很固执,所以我没有理会他的话,继续我的游戏。现在我可以惹恼他了。他的巴掌打在我光滑的脸上。很疼。突然我脸红得像个苹果。砰的一声,一颗晶莹的泪珠掉了下来。然后,我捂着脸跑了出去。家人找了我一整天,我很着急。事实上,我躲在我家旁边的草堆里,偷偷哭泣。晚上家人问我疼不疼?我一次又一次地摇头。我一开始有点讨厌他们,但现在想想,我对他们的不满已经完全消失了。相反,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他们仍然爱我。
童年发生的事情让我开心,难忘,难忘。它在我的记忆门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想知道怎么做粽子。我问妈妈,哦,原来是这样的:把糯米浸泡七八个小时,然后不断换水开始洗糯米。将枣洗净,加入一些葡萄干。
买回来的粽叶在锅里煮十五分钟,然后捞出来彻底凉透,串好了。
用手把米叶子做成三角形,然后放一半糯米,再放枣和葡萄干,决定要多少。想要味道鲜美,可以多放点米饭,不用放在中间,也可以先放点米饭再放在中间。然后把糯米放在上面,刚好放平,然后把米叶子按照棱角包好,再用绳子绑紧,绑几下,放在锅上。
小时候村里的大人都叫我无法无天的小淘气。做得足够让你来回笑。
再过几天,端午节就要结束了。我家会做饭,扫地,准备包裹棕榈籽的材料。我忙得无法呼吸。可是,我这个小淘气却在一旁笑,大人们连连说:“哎呀,我对她也无能为力。”我跳绳的时候,日子就这样溜走了。转眼间,端午节到了,一家人把已经准备好的芦苇叶拿出来,放进锅里煮,开始包饺子。另一方面,我在旁边玩,不时笑。没有什么能逃过我水汪汪的大眼睛,不是吗?
?我回头一看,他们正在有说有笑地包粽子。我想,何不去凑凑热闹呢!?于是,我连走带跑,蹲在盆子旁,把我的小手伸进盆子里那绿绿的水里。哇,好舒服啊!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后来,我玩的越来越带劲了,居然把盆子里的“小精灵”往外泼,嘴里直喊:“下雨喽,下雨喽。”大人们严峻的脸上显示出一种难堪的样子,说:“霞霞,快别弄了,再不停手,可要打了。”而我这个人是非常倔强的,我把他的话只当耳边风,继续我的游戏。这下我可把他惹恼了,他的一巴掌落在我那光滑的 脸上,好疼啊,顿时我的脸红的像苹果一样。“吧哒”一声,一滴晶莹的泪珠落了下来。随后,我捂着脸,跑了出去。家人找了我,急得团团转。其实我就躲在家旁边的草垛里,偷偷地流泪。晚上,家人问我疼吗?我连连摇头。本来我有点恨他们,现在想来,我对他们的不满已经完全消失了,反而还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他们还爱着我。童年的事让我开心,让我回味无穷,让我难已忘怀。它在我的记忆大门里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忆.我想粽子怎么做呢?我问了妈妈哦原来是这样弄的:要把江米泡七八个小时后,然后开始不断的换水把江米的洗干净.把枣洗干净,可以加些葡萄干.
把买好的粽叶用锅煮十五分钟,然后取出凉透,细绳准备好.
把粽叶用手窝出个像三角一样的形状后把江米放一半,然后放上枣和葡萄干,多少自己定,要想好吃可以多放点,也不必非得放在中间,出可以在没放江米前放点也行的.然后上面把江米再放上去,要平口就行,然后把粽叶按照其边缘棱角开始包,再用绳缠紧,多缠几下,系上活扣下锅,水没粽子一点煮四十分钟,入凉水中凉透再吃才粘而好吃
端午节作文!!!!!!!!!!!!!!!!!!800字的每当粽子的清香开始在小村庄里弥漫时,儿时的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如今,有关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儿时脑海中虽然有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而所谓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传说,我却一无所知。
小时候过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农历五月初一早上,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大人们要做的件大事便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场大雨或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一进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篓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干的芦苇叶放在水里浸透做棕叶,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一直是这样做。
端午前,妈妈和姐姐就一起动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们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你可别小看了这手头功夫,因为我多次失误过,也曾被妈妈数落了多次。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端午节的早晨,大人除了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还要准备早餐,而我们小孩子算是最忙的了。我们凌晨两三点就起来,一群先去远处的树林找拔艾蒿,然后抱着艾蒿要到麦田里洗脸,沾沾麦叶上的露珠图吉利。顺路还要折一枝带着桃子的桃枝,放在大门口,老人说那样可以逃避灾祸。而且还要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回家,把艾蒿挂在门楣、插于窗口,并用艾叶泡在水盆内里洗脸,据说有驱魔祛鬼之效。我们高兴地做着,感觉不到一点点累,算是应对盛大的节日吧。
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小时候家里鸡少,为了过节让全家人都能吃上鸡蛋,妈妈要攒上很久的时间,那时很少会用钱买鸡蛋的。我和姐姐一样都会把自己分的鸡蛋放在衣袋里不舍得吃,还真不忍心把带着粽香的鸡蛋吃了,只好等和小朋友顶过之后再慢慢消灭掉。
有关端午节的记忆,充满了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却让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也许是好多年没有那么开心随意地在家过节的缘故吧!
而现在远离家乡的我,每逢端午会依然早起,虽然寻不到艾蒿的踪影,却只能触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觉一下端午的氛围。再过二十来天,端午节就要到了。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才肯罢休。
回: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回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们就凑齐了所需的原料。接下来我们俩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们还是和爸妈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
回:我方胜利!
第二回:悬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驱蚊杀虫;悬艾草又是端午节的习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认为门前应该挂一束艾草。
可是敌方却认为在门前挂艾草只会招来蚊虫蛇蚁,就坚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的较量爆发。
一阵唇枪舌战之后,我方渐渐处于下风。虽然很想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没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没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终以战败而告终。
第二回:敌方胜利!
就这样,每年较量情况都是一成不变:打和。可这端午节过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鸡不成反被蚀了把米”!
再过二十来天后的端午节,我家又免不了一场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节就是如此让人哭笑不得!
自己整理一下屈原和端午节
我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攻破,诗人精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是永存的了今天是2009月5月28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今天不仅是端午节,还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日子。
一提起端午节,我便想起了美味的粽子。粽子的形状与众不同,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含有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三角吗?我最喜欢绿豆粽子了,因为它颜色鲜艳而美丽。碧绿的芦叶里,裹着雪白的米团和翡翠般的绿豆。我不仅是因为它颜色美丽而喜欢它,更重要的是它十分美味。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清清的、凉凉的,别有一番滋味。所以,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滋补佳品。大人小孩都爱吃。
那又为什么说今天又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呢?因为当时他提出许多爱国主张,国王不采纳,后来国家沦丧,他悲愤到了极点,于是便抱了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这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许多敬爱他的人听说他投江,便抢着划船去搭救他。为了不让鱼虾咬食他的身体,人们争着向江里投食。后来演变成包粽子投入江中。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对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许多老人曾说,吃粽子时,可不能忘了这位爱国英雄呀!
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