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拳谱)

1年前 (2024-04-22)

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拳谱)

42式,48式太极有什么区别?

42是一部综性的太极拳,它结了各种太极拳的特点。48式太极拳是以阳式(大架)太极拳(阳澄府式85)为蓝本。难度相对较小。

48式太极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太极拳的特点,同时基于改良和普及的理念,取其精华,进一步体现了动作轻柔、圆整、虚实分明、动作连续的特点,以及沉着、放松、温柔、公正的基础。

《48式太极拳》是继《简化太极拳》之后,由中国原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第二套太极拳教材。它是简化太极拳的改进,以阳式太极拳为主,吸收了陈式、吴式、孙式等流派的一些步法、身法、手法。

42式太极拳比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础,是一套综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有陈式太极拳刚健的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开的手法和灵活的步法变化。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和组上各有特色。比如15式玉女穿梭机第二段,上肢动作吸收了武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撑细腻多变的手法,是由平转圆;下肢动作吸收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上、下步的灵活步法,最终达到伸展宽厚的弓步架和推掌的目的,动作的选择和组巧妙。《48式太极拳》是继《简化太极拳》之后,由中国原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第二套太极拳教材。它是简化太极拳的改进,以阳式太极拳为主,吸收了陈式、吴式、孙式等流派的一些步法、身法、手法。

48式太极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太极拳的特点,同时基于改良和普及的理念,取其精华,进一步体现了动作轻柔、圆整、虚实分明、动作连续的特点,以及沉着、放松、温柔、公正的基础。

为满足群众对健身锻炼的需求,丰富太极拳内容,提高技术水平,1976年4月国家体育部门成立了阿泰太极拳编写队,借助调查研究,开始编写新教材。撰写团队通过访谈、座谈、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了群众、专家、体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意见,提出了新编著《太极拳》的指导思想:发扬简化太极拳的成功经验,立足健身,面向大众,满足需求,提高水平,促进发展,实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采用多种流派形成统一风格,同时要吸收群众创新,展现时代特色,突破固定格局。努力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让群众乐于看见、乐于实践。编制中要依靠群众,尊重科学,反复实验,广泛听取意见,始终开展科学的、群众的工作。

新教材初稿完成后,在北京五区组织实验教学,350多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大家反响热烈,既肯定了成功,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队员们逐一整理研究,特别是对套路的风格、技术构成、体能值、难度、运动负荷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测量,制定了改进方案。很快,写作团队在哈尔滨全国武术运动会上征求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教练的意见,并继续进行了许多修改。直到1976年底,48式太极拳才定型。

太极拳比赛套路(综42式)

1988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所(前身为圣

在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不懈努力下,标准太极拳竞赛套路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并在国内、各大比赛中作为统一套路使用。

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国内比赛和健身活动的标准套路。其动作规范,技术全面,结构新颖,风格突出,包罗万象,融为一体,转移灵活,适中舒适。

42式太极拳比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了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动作连续、轻松、灵活、自然的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愿意带路、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作为比赛套路,动作规格非常标准。中动作技术和步法清晰准确;身体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和谐运动)非常清晰;过渡路线明确,方向和高度固定;与上肢的眼接触顺畅,手、眼、身体动作完整完整。动作姿势的手型、步型、高度、大小、角度、方位都有明确规定。

42式太极拳比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础,是一套综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有陈式太极拳刚健的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开的手法和灵活的步法变化。

在动作的安排上,不仅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还增加了一些复杂的高难度动作,如用肱骨覆盖手、劈腿、踢腿等。既有有力、稳健、充实的动作,也有轻柔、活泼、连贯的动作;有一个平衡,一个转折,一个独立的高潜力,和一个低脚步。

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高难度动作都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对应,动静结,轻重结,技术表现全面、全面。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动作选择

择及组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15式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达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作选择、组得很巧妙。

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

山人运动祝拳友身体康健 ,运动畅快~

什么是42式太极拳 它的招式和要领有哪些

四十二式太极拳(又名42式太极拳),它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收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的平圆动作以及孙式太极拳的舒展圆活动作。动作气势舒展大方,动作劲力刚柔并重,动作速度刚柔有变。1,立顶。头不前俯后仰、左偏右斜、轻松地竖立起来,不要用力。习称“顶头悬”,意为好像悬在半空一样。很多拳种也讲究头要直,但要求用力。这不是说别的拳种不好,而是用力对血压高的患者的血压有影响。2,松肩。不能理解为耸肩,更不应该误解为往下坠肩。而是肩背放松,不用力。3,垂肘。肘关节要有重意。因为打起拳来姿势很复杂,有很多动作不注意就会成为横肘。例如现在普及的二十四式或八十八式,其中有很多的抱球姿势,练习时如变垂肘为横肘,那么气便壅于胸部,一趟拳没打下来就呼呼直喘。太极拳要求虚其胸,实其腹。胸部始终不受气的影响,觉得很轻松。垂肘与松肩是有连带关系的,如果这方面乎要领,太极拳不管打几趟,周身汗出,但不气喘;否则就难免气喘吁吁了。4,含胸。不挺胸就是含胸,很自然地把躯干竖立起来,但不要往里缩胸。5,拔背。背指脊椎。用顶头悬把脊椎骨提起来,“上下一道线,全凭两手转”,腰部躯干是直的。太极拳是以腰为轴心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的,因此这个轴绝不能弯。如挺胸或缩胸,则脊椎便不能直。6,气沉丹田。丹田指小腹。在立顶、松肩、垂肘、含胸、拔背的基础上,全身都要自然地放松,并自然地呼吸,这样才能气沉丹田。这里讲的气不是呼吸之气,练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讲究练浩然正气,讲的就是这个“正气”,或叫“内气”。《拳论秘本》上有句话:“不使气流行于气”,指的也就是这个“正气”。锻炼出来的气不能同呼吸之气一块流通。练大极拳讲“始而意动”,因为太极拳讲究练“意”不练力;“继而内动”,就是紧接着里边的“气”动;“后而外动”,才表现外边的动作。 7,节奏分明。每一个动作的中间过程和完成姿势,要做到节奏分明。有人说,打太极拳好像行云流水一样,但不能离开节奏分明这一前提,同时还要注意掌握每两个式子之间似断非断,即式断意不断的关系 8,连贯圆活。太极拳的姿势由开始到收式,都是前后连贯的。每一个动作的运行路线都呈圆形,不是大圆、小圆,就是椭圆、半圆。例如向前按掌,上肢由于松肩垂肘,因而呈弧形,拉也拉不直。活,就是灵活,特别是肩、肘、腕、指关节都要放松,不能僵劲。再配动作的圆弧形,就能灵活 9,速度均匀。不论出掌、出拳、迈步,都要运劲如抽丝,快了怕它断,不拉它就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