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四一(胡四一)
胡四一(胡四一)
写一篇调查报告关于学校用水的情况400字左右
众所周知,水是生之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联国将2005-2015年定义为生之水行动十年。2007年,我国发布了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很想知道中国到目前为止有多少水。每年使用多少水?未来中国每年要节约多少水?为此,《中国金融报道》特别策划制作了四期特别节目《2007中国节水报道》揭开这一系列问号。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先探访一群抢水的人,用数字解读探寻中国水资源。记者见到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尔坤时,他刚刚结束以色列考察归来。这个以缺水闻名的中东国家,是高尔坤回国后谈论的话题。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尔坤表示:“(以色列)人均水资源不足370立方米,那么以色列缺水程度如何?如果没有海水淡化,没有污水处理后的回用,其淡水资源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中国相比,以色列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一瓶矿泉水可以买四瓶牛奶。以色列全年降雨量只有4个多月,平均降雨量不足180毫米。随着干旱的自然条件,以色列形成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水管理制度。全国所有的水源都要进入国家管网,然后国家实行统一分配。极度缺水的以色列,以严格的制度和开源节流,保证了年人均700立方米以上的需水量。这一点值得中国学习。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尔坤说:“我国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几乎与以色列持平,不到400立方米,但在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意识和节水意识,以及节水管理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以色列的水平。应该说差距很远。“这样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中国水资源的现状——2007年,中国有23个省份干旱缺水,其中就包括海河流域;在699个老牌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尔坤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实现节水目标,那么排除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减少损失,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2007年,节水无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什么样的水资源,在过去的2007年,中国人使用了多少水?下一步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什么节水措施?从事水资源研究多年的水利部副部长胡思毅用数字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胡思毅:“个数字是水资源总量。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结果,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超过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应该是相当多了。然而,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非常少。”记者:“人均水资源排名现状如何?“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是世界上最缺水的20个国家之一,这是中国水资源最基本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水资源丰枯变化,且波动较大
所以,今年的情况,目前的数据还没有整理出来,但是从来水的现状来看,除了淮河和黄河上游来水丰富之外,大部分河流都处于干涸状态,来水减少了2%到30%左右。据估计,今年可能比去年更干燥。事实上,2007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持续减少,其中海河、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12%。自2007年10月以来,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降雨量比多年同期少8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胡思毅说:“过去对节水有一个误解,一直认为节水是北方缺水地区的事。事实上,在南方,也有节水的问题。今年,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由于长江处于枯水状态,水资源也相当匮乏,南方在枯水期就出现了这样的水资源短缺。”面对近年来水资源总量的减少和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2007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该规划不仅提出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的节水重点,而且有一系列预定的目标要逐一实施。水利部副部长胡思毅说:“如果‘十一五’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完成,我们可以节约水资源690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多一条黄河平均流入量。”五年节约的水将超过一条黄河。这个目标一旦实现,中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将大大缓解。但是,五年完成这个任务,分解成每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么这几年的执行情况如何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胡思毅:“目前,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确实取得了这一显著进展。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7.6%8.9%,超过4%或6%的预定目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从0.45提高到0.46,每年稳定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了预期的节水目标。”对比2006年农业节水和工业节水的系列成果数字,胡思毅坦言自己更注重农业节水,因为农业用水量约占中国总用水量的70%,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只有先进国家的一半。因此,节水的重点是农业,难点是农业。胡思怡对2007年农业节水的许多做法印象深刻。
。这一年,吉林、山东等农业大省分别投入资金进行灌溉节水工程改造,有的农民还自发地组织了用水协会,自主调剂各家各户的用水时间,一些乡村还通过ic卡的方式管理灌溉用水。这些举措都成为缓解农村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希望所在。 盘点2007年,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全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胡四一预测,照这个趋势,中国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得到根本缓解有望提前实现。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要使中国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得到根性的缓解,也就是我们一个具体的指标,就是要实现用水的零增长,初步的考虑是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够实现这个零增长。但是根据目前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的这个力度,和它的成效来看,可望一定程度的提前。” 2007年对于中国的水资源保护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提出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财经报道栏目制作的系列报道《2007中国节水报告》,将在接下来的节目中分三期,继续追踪中国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的2007年,相信其中的一些节水的方法和思路也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实现中国用水的零增长或许也就在这点滴之间。水资源三条红线的水资源管理现状谈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的初衷,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认为,无论是我国的水情和国情,还是水资源管理改革的现实需求,都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具体来说,水资源总量的约束日趋突出,我国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
胡四一同时指出,我国水资源水质的约束也更加突出,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约。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了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其中丧失了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占了20%。
城市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在水源地由于污染而无奈舍弃之时,第二水源地同样面临污染威胁。有水利和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并非单一地区和城市的特有现实,从全国来看,供水体系单一、水资源污染严重已成为普遍问题。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