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稀货街”:让传统手工艺品“触电”

1年前 (2024-04-22)

稀货搜索站,攻克线下难点

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做这个项目呢?

向寿权对盐科技说:“,很多投资人可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有些急功;第二,这块的产品确实有些难度,不是想做就能做得起来的。难在哪里呢?就是产品供货商的问题,他们的区域分布非常偏远,这个信息是封闭的。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开发那么多产品。还有就是语言上的沟通问题,你一个电话打过去,可能 根本听不懂人家在说些什么,这也是一个难度。”

那么,稀货街是如何突破产品渠道挖掘的难点的呢?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这些情况。同时我们也是从互联网出来的,我们有我们的手段和思路去开发这些。比如,我们去从大学入手,因为再偏僻再小的一个乡村,一个镇,可能都会有大学生出来。我们可以去找校园代理,让他们给我们去找,去挖掘。”

向飞顺着向寿权的话,继续给盐科技解释道:“我们现在在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我们的稀货搜索站。比如在重庆,包括像温州那边,一些同事会跟大学生做互 动交流,比如说你们地方,家庭里面有没有稀货品符我们的定位的,可以把他们的产品拿到我们网上来销售。每销售一单,我们给他分成。他去跟当地人沟通就容 易得多。”

当然,这只是稀货的其中一个来源点。“还有的来源点就是政府部门。”

“他们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门,对哪里生产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很清楚,很了解。这个也是帮助他们当地的经济发展,他们也愿意。政府出面,帮你去进行作。或者他们把一些信息搜集起来,传输给我们,由我们的稀货搜索员去拜访这些民间艺人。”

“口碑相传”式的慢未来

打好线下基础, 推广便是稀货街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对此,稀货街选了一条慢发展的“口碑相传”的道路。社交型网站的分享链接和按效果付费的广告,目前是稀货街的。

“我们只做有效果的,没效果的或者说是效果只是很短暂的,投入很大的我们都会谨慎考虑。因为我们做电子商务这么多年,我们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需要慎重去做的。”

“我们不像之前那种团购网站,风投资金一过来,哗啦一下,烧起来,一千万就花掉了。当然这个是有效果的,但是这种只能烧一时。我们可能现在这种大量 付费的 推广是没有去做的。我们现在就是通过一些 免费的资源,一些社交网站,你觉得我产品好,分享出去,通过这样来进行口碑传播。”

为了激发大家口碑相传的热情,稀货街还意欲打造颇具新意的“人人营销”计划。用户在稀货街注册成为稀货街会员,通过产品页把产品的图片、文字内容一键分享到其它网站、博客,其它网友通过分享的链接进入稀货街平台购物,都可以享受到不同比例的佣金提成。

口碑相传式的传播方式是说服力也是效果最慢的。但是稀货街并不怕慢,相反,稀货街的产品倡导的就是一种“慢”和“品质”的生活理念。而这个理念,现在贯穿到了 推广当中。

稀货街的商品都是手工产品,而稀货街的野心又这么大,盐科技不禁疑惑,如果这个平台稳步发展起来,做大之后,将如何解决逐渐增加的订单量呢?是否会考虑改变生产方式?比如定制转为量产?

“不会。”对这个猜想,两位创始人异口同声的否决了。“比如你定制这个茶杯,就是要39天,甚半个月,我们就要说清楚,时间只能往后面排期。除了定制的,我们还有一些常规的产品,常规的产品是直接可以发货的。”

“可能以后订单做大的时候,我们也会采取一些手段,比如这个产品一个人不能购买三件以上,销售。因为这样才能凸显这个产品的价值,它不是机械生产的,它是有感情的。”

“我们希望消费者可以了解这个产品,也可以了解这个产品背后的故事。”稀货街梦想着口碑相传的慢未来可以让中华手工走进亿万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