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众号写手到月入百万的CEO,杜绍斐:最懂300万直男的理工男

1年前 (2024-04-22)

死忠粉们

虽然如今创办了公众号,粉丝数百万,可其实杜少以前都没怎么写过文章。

「我是理工男,误打误撞进入自媒体行业,对写文章这件事一度非常犹豫。」

起初,杜少没有把公众号当做主业,只是保持一周一更的频率。做了半年之后,积累了5- 6 万粉丝。没过多久,他发现公众号的用户粘性以及活跃度都特别好。

以于最早的团队成员都是他从后台里挖来的。

最初只有几千订阅的时候,杜少看到有一个女孩天天在后台写老长老长的读后感,结果她成了团队的第二名员工。

还有一个哥们儿每天留言,一个个挑错别字。

直到有,杜少“忍无可忍”,他在后台和这哥们儿聊上了。结果就把人家从上海挖来北京,现在这个读者已经成为团队的商务负责人。

这几件事让杜少意识到,阅读量的数字背后,实际上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写自媒体文章本质上和运营产品是一样的。

从此,他不再畏惧文字了。

「杜绍斐」在发展中经历过三个阶段:

阶段是纯粹科普的穿搭型内容;

第二阶段是介绍生活方式;

第三阶段则是如今的文化品牌。

最让杜少得意的栏目是去年年底立项的「真实故事」栏目,这是原生新媒体里少有的重度采访。为了这个栏目,他邀请了GQ新媒体的特稿写手何滔来做导师。

「自媒体虽然是一股冲击传统媒体的力量,但是我做久了才发现,最终还是要致敬行业。」杜少说,真正的好内容不会是快餐式的转载整,而是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一手采访。

商品即内容

如果说,「杜绍斐」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了,那么「老爷会」则是未来。这个原创西装定制品牌的出现,也给「杜绍斐」带来了包括头头是道,以及华人文化基金的投资。

2016 年年底,在自媒体圈打拼了一年多,杜少真切的感受到所谓单纯的内容生产者会在 2017 年迎来一波洗牌。真正会留下来的只有两种人:

种,具备独立的品牌能力。用户认为这是一个品牌,而所有内容都是围绕品牌建立;

第二种,能够挖掘用户价值,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流量和广告费。

田翔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品牌的,他认为「杜绍斐」用两年时间获得了足够的用户认知和忠诚度,但是需要跳出原有的圈子去覆盖更多的用户。

这时单靠文字已经很难了,而商品作为一种内容载体,实际上更容易获得用户认可。毕竟很多时尚品牌都是靠商品,而不是文字发家的。

商品即内容,在这一逻辑上,杜少自然而然想到了定制西服。这不仅是一个生意,更是一门传统手艺,同时也是传统互联网难以涉足的高端服务行业。

为了服装生意,他找到了朱子奇,现在后者已经成为「杜绍斐」伙人。朱子奇是英籍华人,英格兰精算协会会员,曾经担任伦敦安永精算咨询经理等,也是在服装行业里非常资深的前辈。

这点让田翔非常佩服,毕竟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能力让行业大佬帮自己打工的。

说回「老爷会」,杜少的做法是将产业链上原本暴利的部分压缩,缩短产业链的环节。他将原料、供应链、量体师以及用户通过老爷会的平台糅在一起,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以 Zegna 西服套装为例,一件传统的 Zegna 成衣需要 30000 元,其中运营成本及分销利润就占据了 17000 元。而在「老爷会」定制,只需要 7000 元。(来源:网络资料)

▲「老爷会」涉及的定制面料较多,总 SKU 在 4000 个以上

当然,「老爷会」并不是主打性价比的品牌,相反它的定位是品。挤出原来的品品牌多余的水分,让很多不懂西装的直男用最理的价格买到品质最好的西装。

性价比虽高,但售价仍旧不便宜。抱着花几百元买一件西装想法的直男可以不用看了。

慢生意

涉足定制生意后,这个全新的行业也给杜绍斐带来了全新的认知。

有一次,老爷会最资深的一个量体师在给一个重要客户量体时,竟然认出了对方。原来早在 20 年前,这位客户刚刚大学毕业就曾经到这位量体师的小店里做过西装。

杜少感慨说,在互联网这样以月计算的行业待惯了,真的很难想象 20 年专注一件事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执着。

「很多创业者恨不得一下子做出 1000 万用户,三年就在纳斯达克敲钟。」

经过这件事后,杜少决定让自己的团队慢下来,下沉到行业内部。这也是为什么「老爷会」并没有急于收割大号「杜绍斐」的流量,而只是选择性地导流。

说到底,杜少不希望只是做一个媒体电商,而是想把「老爷会」做成一个原创品牌。

媒体电商是一个流量生意,一切的目的是提高购买转化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阅读原文来卖货,薅羊毛。如今线量这么昂贵,显然这笔账是算不过来的。

「杜绍斐」A轮投资方,头头是道的董事崔璀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投资「杜绍斐」就是看中了背后的人群。

这些 20 岁出头的年轻男性本身就具备很高的用户价值。对于这些大多数没接触时尚的直男来说,「杜绍斐」意味着一种价值观和认同感,这是形成品牌的基础。

杜少认为,做内容的真正价值是影响用户的想法,产生情感联系,最终才可能从内容中孵化出品牌。

「假如我们只是在T恤上印个 LOGO,其实现阶段也可以赚钱。但我希望『老爷会』的西装,未来那些从来不知道『杜绍斐』的人也会去定做。」

这也和杜少的性格有关,虽然文字风格很不羁、观念超前,但本质上说杜少仍然是一个保守且谨慎的人,这样的人或许才更适做一个长久的品牌。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