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牛资本李绪富:京东初期模式让40家风投敬而远之
京东通过他的信息系统接入,使这个便利店在京东的万网上扩大到3万个。他再建立一个中央的仓库系统,就是仓库管理系统,使他的SKU从3千扩大到3万。实现了品类的扩充,突破了他货架的限制。如果他要再扩大规模的话,要么走出太原,要么在太原开更多的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了便利店的品类的扩充和规模的扩大。另外,服装、鞋帽、箱包,家具家装等品类,如果未来可能的话,有可能扩大到线下,把线下的库存搬到线上。
通过三个体系的搭建,京东基本上可以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绝大部分的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者“随时、随意”的购物需求,随时就是我想到了就去买,我可以实现我购买的行为。随意是指因为品类的丰富,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京东的O2O事实上只是初级便利店,未来会扩大到生鲜,事实上,很多便利店基本上都有生鲜这一块了,都有了全分层体系,就是零下18度的冷冻食品,4度的保鲜食品,25度的常温食品。这样可以将生鲜这样一个品类扩大。
京东通过三个体系的搭建,满足了消费者绝大部分购物的需求,因为京东做O2O之前事实上他整个配送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了,在250个城市建立起自己的配送体系,有45城市可以实现211的送达。有250个城市大实现次日达。通过京东的这个体系实现了另外一个体系,把他通过这样一个体系把商品品类扩大把服务体系完善了,实现了京东原来整个配送体系到同城配送体系,现在到了一个点对点的实时配送体系。
这三个体系更多的是通过两个体系去驱动的,个就是信息系统,第二个就是物流系统,这个不多讲了。
通过这几个体系的搭建我们就可以看到京东的商品流、物流、信息流完成了这样一个体系,非常顺畅。刚才讲到京东是通过搭建三个零售体系来运营他的零售业务的。
供应链的优化
我一开始讲了京东40家店,供应链的优化首先对品牌商端的优化,因为他是通过大数据的运营,可以使品牌商有更少的库存,更低的定价,更好的设计,更的营销,商品的功能变得越来越简洁,变得越来越透明。这是对品牌商的优化。
第二个是对品牌商市场集中度的越来越高,和品牌商所处的市场生态越来越健康。十几年以前我比较了一下几个大的商店厂商和他销售规模,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品牌商没有一家销售收入过100亿的,到13年的时候格力已经过了1000亿,美的1000亿,长虹接近1000亿。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他的销售利润。除了长虹是国有企业的原因,他的毛利润和净利慢一点,几乎格力也好,海尔也好,他净利润都了3到5个百分点。
个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市场集中度这一块,像空调这一块,格力、海尔、美的基本上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彩电也一样,彩电和洗衣机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当然跟我们过去30的经济发展有关,主要的是原因是零售业的效率越来越高,使品牌商有更多的精力投资到研发,投资到品牌内涵的积累、方方面面的,所以使他有更多的精力做更好的设计和更好的生产,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强者越强,弱着越弱。所以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品牌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不断优化自己,所以品牌商给他很多配套,他整个品牌就起来的,整个环境越来越优化。
互联网崛起的同时,最近几年品牌商的规模还在快速的增长,市场集中度还在快速的,尤其是在毛利,最近两三年,几乎所有的,我看了7、8家,几乎所有的毛利和净利都在快速地。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的零售使他渠道效率越来越高,他有更多的精力做其他的事情,有更多的精力优化产业上的战略。
在这个基础之上,其实也促进了我们制造业升级,就是制造业的精益化,制造业的服务化,制造业的精品化,也促进我们制造业走向。
第四个就是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关系,原来品牌商是依附于渠道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股票的,做股票的最近有很深的体会,个就是股票跌的很深,第二就是服装业他的跌很厉害。为什么跌的很厉害?其实就是渠道变革带来的。原来服饰和鞋类的更多的不是经营品牌,而是经营渠道,由于互联网零售,使他渠道越来越没有价值,所以跌的很厉害。
渠道商做渠道商的事,品牌商做品牌商的事,从品牌商到渠道商的依赖变成一个相互依赖和相荣共生。
京东是一家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公司,在金融服务这一部分,分为: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京东白条,为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支付业务(京东网银在线,第三方支付)、金融产品销售平台、京东。
我说一下我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个是京东的网银在线这一块发展非常快速,而且没有多的政策的限制。第二块就是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这一块就不多讲。第三块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模式经营金融产品,最近可能发现很多金融公司倒掉了,就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倒闭了。什么是金融?不管是传统的金融业也好,还是互联网金融也好,只要是金融产品就涉及到一个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和定价。
原来我们银行做信贷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评估、规避风险的?对大型企业进行授信信贷,中性企业则需要抵押,而对小型企业,银行需要其将整个现金流放在那儿,同时对这个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会非常高昂,本质上,银行对不同的企业的风险评估是不一样的,对民间个人的信贷来说有两类,一类是公司,一类民间借贷。
为什么会出现民间借贷?因为小范围对熟人的风险评估是有一定依据的,尽管他贷款的利率也很高,当然民间融资后来变味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是现在互联网金融把融资方和供给方怎么拼在一起?很难很难。为什么京东能做,因为京东是基于对客户的了解,对客户资讯的把握,通过平时的观察,通过他对客户的把控,所以他能够对自己的供应链金融能做起来,包括对他消费者信贷也能做起来。原因在于它对这些客户的风险评估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所以我相信,未来谈互联网金融,更多的还是谈阿里、京东、苏宁的金融,其它没有实体支撑的互联网金融大家尽量少碰。
互联网金融还有另外一个块,就是。一个是债券,债券的模式是一样的,是涉及到风险评估。股权很多人看好,但是我觉得很难,如果股权能起来的话,事实上对一家公司股权需要很多监控,需要很多环节去做的,并不是通过网络能做的。京东是通过这几个方面把产业链的金融给串起来了。
京东供应链优化事实上还有一块,他整个体系是共享供应链,共享他的技术体系,共享采购体系,共享会员体系,共享供应链金融,共享物流体系。
供应链优化这一块涉及到整个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和销售,这个京东是通过他的大数据体系将进一步的渗透到厂家的上半段的供应链上来。这个就不多了,大家都明白。
刚讲了京东的三大零售体系,市场上有一个误解,认为京东是自营不赚钱,靠开发平台去赚钱,事实上这是误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事实我一直说做什么事,赚什么钱,京东自己是从采购、定价、营销、配送,一是全供应链的服务。第三方开放平台他仅仅提供半程服务,仅仅提供导流、支付。未来物流加起来可能对第三方的大部分的由京东提供的,他仅仅是完成的半程服务,所以提供不同的服务会收取不同的费用。所以京东未来更多的赚钱是来自于自营,而不是来自于第三方支付。
为什么说京东是中国最好的零售公司呢?从他的整个成本效率和企业来说,京东的毛利率是9.9%,其中直营是6.7。苏宁是新毛利是14.9%,国美是15.07,亚马逊27.24%、沃尔马是24.82%。京东和苏宁国美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品牌商投入的渠道费用是9.9%,苏宁和国美是14.9%15.07,他仅仅覆盖了的一部分,品牌商除掉还有其他不一般的,比如说促销员,比如说他的营销体系。事实上品牌商投入的资金成本和京东相比也是偏高的。事实上品牌商在国美和苏宁渠道商投入是20%以上。而基于互联网的成本是远远低于门店零售的成本。
而且京东这些年费率是不停的优化,从最上面讲的那个结构,我主要想提醒大家,京东从这几年履约产品,就是从厂家仓库里到消费者手上,每一单履约最开始是25块钱,到后来是十几块钱,到后来几块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
库存方面,京东是32天,当当天112天,苏宁是72天,国美是60天,亚马逊45天,沃尔马是45天。100天就是三个多月,三个月资金成本也是很高的。品类的限制,商品极为丰富,选择多,价格低廉,透明。还有可参考性比较强,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京东意在打造一个优质的购物平台的入口,优质的客户,优质的商品,优质的服务。
我想评价一下京东和阿里的区别,京东为什么会优于苏宁?苏宁转型为什么会出现的困难。
刚才讲了很多,京东事实上是基于一家管理供应链的公司,他经营的是商品,提供的是服务,为供应链各方创造了价值;而阿里是一个流量经济,他经营的是流量,千方百计的吸引流量,千方百计把流量变现。其实每年的双十一就是阿里进行流量极端的体现,通过双十一来聚集流量,把流量分化,进而变现。所以阿里这整个收入模式是广告和导人的基础上。这是,他的模式。
第二,为什么阿里会很难杜绝假货水货呢?京东相对来说水货,假货比较少了。因为阿里经营的是流量,有些消费者喜欢水货,喜欢假货。阿里要丰富自己的流量,所以阿里打击水货方面没有那么强的。京东是经营的是供应链,所以他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尽管有时候第三方平台假货、水货难以杜绝,但是他打击起来是下重拳头。
第三,有人发现阿里比京东的东西便宜,为什么会便宜呢?理论上来讲京东不应该比阿里贵,因为他是大规模采购,应该是便宜才对,便宜的原因在于什么?他不用开票。所以这个一旦税收公平的话,阿里上的商品价格优势可能就会没有了。
第四,从业态层面上说,淘宝是集市的业态、天猫是百货公司的业态,大家知道集市的业态越来越的,天猫百货公司业态,为什么利润会那么高呢?就是因为他是买手制的,他基于自己对商品对消费者的理解,提供了别人所不能提供的服务,所以他毛利是高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这个平台和京东这个平台,他的优势和劣势会慢慢的凸显出来。我相信京东未来的价值会越来越大了。
为什么苏宁转型会出现这么大的困难?其实很简单,苏宁和国美跟京东在竞争,从成本、效率、体验来说他已经差了一截了,为什么会差了一截呢?就是因为苏宁基于门店经营,所有的信息、商品都是以门店为核心的,所以效率是不一样的。
苏宁最近几年花了很大的力气去转型,最早是提出来计划,后面是沃尔玛亚马逊,或者是以互联网为中心,事实上都没有突破原来的转型。所以有人说苏宁的转型是“哪儿转哪儿破”,就是因为体系,为什么?互联网是以客户为体系,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当然,京东这么当年转型的勇气和他的魄力,还有百折不挠的信念还是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