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好河山,三山五岳中五岳之三(南岳)衡山
1年前 (2024-04-22)
祖国大好河山,三山五岳中五岳之三(南岳)衡山乐游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距衡阳市49km,是著名的五岳之一(南岳)。
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
衡山山势雄伟,有峰72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峰最著名。
祝融殿、望日台、魔镜台等景点群峰峥嵘,古木参天,亭台掩映,云海漂浮,历来被称为“五岳独秀”,而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被誉为衡山“四绝”,衡山虽是道教圣地,佛寺也不少,最有名的有南台寺、祝融殿等,香火很旺。
南岳衡山的古地貌,初起于侏罗纪,形成于第四纪未,先后受到了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
衡山地貌的形成,由侏罗纪燕山运动奠定古地貌轮廓和骨架,然后经历了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地壳隆起成为穹隆山地――上覆地层遭受剥蚀,花岗岩出露成为准平原――地壳下降成为大内陆湖――红色岩系沉积――地壳间歇性抬升及断裂构造、侵蚀剥蚀――今日衡山地貌等演化过程。
此外,南岳衡山具有典型的阶梯状地貌,其四级阶梯暗示着南岳衡山地区白垩纪以来有着少4次相对快速上升期和四次相对稳定期。
天下南岳坊 南岳衡山牌坊是进入衡山风景名胜区的标志,位于南岳区衡山路,1989年4月建成,坊高2O.4Om,宽21.7Om,花岗岩石砌体,坊上端均嵌有白色大理石额各一方,正面坊额上“南岳衡山”为当代艺术刘海粟题字,上方图案为南岳衡山山徽;北面坊额上“文明奥区”是当代书法艺木家吴作人题字。
南岳衡山牌坊 南岳衡山纪念 南岳衡山游客服务中心鲜花迎客 南岳衡山游客中心门前之大树 南岳衡山游客服务中心 南岳(衡山)大庙是中国江南的古建筑群,有“江南庙”、“南国故宫”之称,根据现存资料记载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形成现在985OO平方米的规模。
南岳大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
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每年八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盛大规模的庙会,不少东南亚的佛国华侨,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乡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长途跋涉来此朝拜,因此这里常年香火不息。
王震将军题词:“秀冠五岳” 南岳大庙 镇岳石(岳庙) 南岳大庙正南门 聖帝殿 南岳庙 众多香客闵诚叩拜 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 金刚舍利塔位于衡山南台寺后侧的瑞应峰,海拔标高6OO多米,是我国江南规模的高山金刚舍利宝塔,塔高48米,占地233平方米,楼分层八面,塔内256级阶梯绕塔壁而上,经国家文物部门和中国佛协鉴定的两枚佛舍利即安奉在顶层。
南台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O2~519年),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辟为禅宗道场,宋乾道元年(1165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O2年)三十一年(19O5年)重建,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藏经楼等,整个建筑群为砖木结构,硬山顶,195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衡山参天大树、直指天空 位于天柱峰下,相传为南岳魏夫侍女麻姑给魏夫人祝寿的地方,它采取“点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树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主要景点有麻姑祝寿、绛珠亭、盗桃石、卧虎石、灵芝喷泉等。
灵芝喷泉由灵芝涌泉和游泳池组成,人工造景灵芝喷泉将山上的泉水汇集后喷涌而出,十分壮观,是日光浴、森林浴的好去处。
麻姑仙境 麻姑仙境、风景这边独好 麻姑仙境 灵芝喷泉 我皈依佛 衡山半山亭,始建于齐梁年间(48O~557年),位于南岳区和祝融峰的中间。
半山亭于清代改亭:为观,取名玄都观。
观闪有宋徽宗赵佶题的“天下各山”匾额。
半山亭周围的参天古松风情,由于长年被北风吹刮,枝干一概朝南,似乎在向游人频频招手,引人入胜。
立在半山亭门庭眺望,号称“南天一柱”的天柱峰直插九霄;向南俯望,便见湘江透施,波光如练;向上仰视,隐约可见白云深处的南天门。
半山亭 层层波浪式的衡山山脉,眺瞰远方峰顶为祝融(衡山)主峰 衡山上白雲妖娆 悬崖上眺瞰云层 远眺衡山祝融峯 湘南寺:始建于唐朝,后来寺院荒废,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重修。
现存寺院为石墙铁瓦,是1935年该寺住持醒悟重建。
此处视野开阔,站在寺院前的石台上,远眺湘江如练,下瞰群峰如螺,令人心旷怡。
清秀、树木茂盛的南岳 皇帝岩:宋徽宗为南岳题“寿岳”,刻金简峰巨石上,字经六尺。
隐瘦秀丽之容,颐宽博端庄之体,游觉止,豪气横来。
拾级上微园,一日千里,心旷怡;携侣登祝融,则山矗天止,我为峰矣。
雍容大雅 南无阿弥陀佛 远方众多游客缓慢朝着祝融峰或上封寺攀登 南天门下方,有船状的卧龙石,名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的石牌坊,就是高耸的桅杆。
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
南天门,大雾散去,稍显蓝天 行雲 施雨 游客行走在林荫大道上 方广寺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5O3年),历经兴废,明代崇祯年间,堵允锡与王夫之兄弟等又进行了修缮。
寺有正殿和祖师殿,寺侧有“二贤祠”,专为纪念南宋朱熹、张轼到此游览和讲学而建,寺周围有黑沙潭、黄沙潭、石漳潭、白沙潭等。
为南岳四绝之一“方广寺之幽”。
方广寺 大雄宝殿 个别游客坐着人工抬轿向祝融峯或上封寺登爬 游人如织,缓慢朝着祝融峯(祝融大殿)或上封寺行进 不怕劳累,朝既定目标前进 众多游客、步行登山 过了南天门往上行,来到一片平地,道路石侧前后有几块巨石矗立,先经过《狮仙洞》,后面就是《狮子岩》。
稍离远看,狮子岩的右侧为狮身,左上为狮首,看起来并不像一头动物狮子,而确实像一头庙会上舞动的狮子。
游客朝着狮子岩行进 狮子岩之凉亭 狮子岩 观音岩 伏象朝真 游客慢步往祝融峯攀登 往左为祝融峰,往右为上封寺 上封寺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隋朝以前叫光天观,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
是现今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自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寺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上封寺在东汉时期系道教宫观,称“光天道观”。
大业年间,隋炀帝南巡此,下旨改观为寺名“上封寺”。
上封寺 大雄宝殿 佛 禹王城有“禹王城”三字石刻碑,从前就把这里叫做“禹王城”。
相传这是夏禹治水来南岳时驻跸的地方。
说到夏禹来南岳,还有一个话故事:传说夏禹治水七年没有成功,但他还是再接再厉,艰苦奋斗。
他听说黄帝曾把一部以金简为页、青玉为字的宝书,即金简玉书,埋藏在南岳。
他不知道这部书究竟在什么地方,于是,他来到南岳,就杀了一匹白马,祷告天地,接着便卧倒在山峰上。
不久,他梦见一位仙人,自称苍水使者,告诉他这部书的所在地。
梦醒后,果然找到了这部书。
按照书上的指点,他率领广大劳动人民,凿山开石,疏通壅塞,把危害人民的洪水引进江河,浩浩荡荡地流归大海。
后来,人们就把大禹杀白马以祭祀的山峰叫做“白马峰”把掘出宝书的山峰叫做“金简峰”,把那块石碑叫做“禹王碑”。
禹王城 游客游玩于祝融峰下之岩石 游客在祝融峰下巨石游玩 祝融峰之巨石与凉亭 游客正朝着禹王城方向攀登 衡山祝融峰下不远处有《望日台》,是面向东方很大的一片视野开阔的平台。
平时若天气晴好,会有人在此搭建帐蓬过夜等待次日黎明观看日出。
当日晚间到这里时,山前望出依然浓雾笼罩,但次日清晨的日出却是分外睛朗。
衡山望日台 东方鱼肚白 佛晓 佛晓 东方红了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衡山迎客松,天空也暂放晴 财殿前朝天子山,后靠凤形岭,庙坐龙口上,是龙飞凤舞的接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庙名“财殿”。
庙内香火鼎盛,每年有世界各地的华人及港、澳、台香客组团前祭拜,前来朝拜的信士、香友每年达数十多次。
财殿 聖公聖母殿 广济寺:在毗卢洞。
原名清凉寺,因衡山县城有一清凉寺,故更名为广济,取佛法广济众生之意。
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无碍和尚募建。
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年间智犁和尚重建,现存建筑有二进,外有石墙,寺内无佛事。
相传此地时见佛光,故又名肶佛洞,实非洞,因处于祝融、紫盖两峰之间的峡谷中,地形似洞,即以洞名。
寺外存有唐以来多处石刻,并长有原始次森林和金绒毛皂荚等稀有树种。
广济寺一带树木葱笼 广济寺 祝融峰位于湖南省东部中间的南岳衡山,北纬27度18分6秒,东径112度41分O5秒,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盖、天柱、祥光、烟霞、轸宿诸峰之上,祝融峰,海拔标高13OO.2O米,高耸云霄,雄峙南天,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高峰和主峰。
其景点包括老圣殿、上封寺、望日(月)台、南天门、会仙桥等景点,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景区。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此观日出,看雲海、赏雪景。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祝融峰之高”被誉为“南岳四绝”之首。
衡山祝融峰上森林郁郁葱葱 五岳独秀 衡山赋释文 南岳 孝心石 寿比南山 寿石 祝融峰上 南岳衡山 祝融峰 祝融峯 祝融峯绝顶 祝融峯大殿广场游人如织 祝融殿,佛教著名庙宇。
在湖南省衡山祝融峰上。
又名老圣殿。
相传上古祝融氏葬于此峰。
该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时名开元祠,内祀祝融火,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建曰殿,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殿字以石墙铁瓦建成,后因年久失修被废;现仅留遗址。
原为衡山道教庙宇。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祝融殿》 众多香客准备朝祝融大殿敬香 闵诚香客向祝融大殿(祝融)敬拜 南岳水库:控制面积1O.1平方公里,总库容3O6万立方米;水库四周青山环绕,景色怡人,是“山水与文化的融,基础设施与自然景观的融,生态环境与民生工程的融”之妙境。
玉溪 枫树“未到红叶时” 风景这边独好,湖山一色,美极了 桥在湖中倒映 湖光山色,倒映特美 湖水阵阵涟猗 衡山秀色、树木参天 天下南岳坊(夜景) 谢谢对祖国锦绣河山三山五岳中五岳(南岳)衡山风光的欣赏!
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
衡山山势雄伟,有峰72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峰最著名。
祝融殿、望日台、魔镜台等景点群峰峥嵘,古木参天,亭台掩映,云海漂浮,历来被称为“五岳独秀”,而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被誉为衡山“四绝”,衡山虽是道教圣地,佛寺也不少,最有名的有南台寺、祝融殿等,香火很旺。
南岳衡山的古地貌,初起于侏罗纪,形成于第四纪未,先后受到了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
衡山地貌的形成,由侏罗纪燕山运动奠定古地貌轮廓和骨架,然后经历了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地壳隆起成为穹隆山地――上覆地层遭受剥蚀,花岗岩出露成为准平原――地壳下降成为大内陆湖――红色岩系沉积――地壳间歇性抬升及断裂构造、侵蚀剥蚀――今日衡山地貌等演化过程。
此外,南岳衡山具有典型的阶梯状地貌,其四级阶梯暗示着南岳衡山地区白垩纪以来有着少4次相对快速上升期和四次相对稳定期。
天下南岳坊 南岳衡山牌坊是进入衡山风景名胜区的标志,位于南岳区衡山路,1989年4月建成,坊高2O.4Om,宽21.7Om,花岗岩石砌体,坊上端均嵌有白色大理石额各一方,正面坊额上“南岳衡山”为当代艺术刘海粟题字,上方图案为南岳衡山山徽;北面坊额上“文明奥区”是当代书法艺木家吴作人题字。
南岳衡山牌坊 南岳衡山纪念 南岳衡山游客服务中心鲜花迎客 南岳衡山游客中心门前之大树 南岳衡山游客服务中心 南岳(衡山)大庙是中国江南的古建筑群,有“江南庙”、“南国故宫”之称,根据现存资料记载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形成现在985OO平方米的规模。
南岳大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
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每年八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盛大规模的庙会,不少东南亚的佛国华侨,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乡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长途跋涉来此朝拜,因此这里常年香火不息。
王震将军题词:“秀冠五岳” 南岳大庙 镇岳石(岳庙) 南岳大庙正南门 聖帝殿 南岳庙 众多香客闵诚叩拜 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 金刚舍利塔位于衡山南台寺后侧的瑞应峰,海拔标高6OO多米,是我国江南规模的高山金刚舍利宝塔,塔高48米,占地233平方米,楼分层八面,塔内256级阶梯绕塔壁而上,经国家文物部门和中国佛协鉴定的两枚佛舍利即安奉在顶层。
南台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O2~519年),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辟为禅宗道场,宋乾道元年(1165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O2年)三十一年(19O5年)重建,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藏经楼等,整个建筑群为砖木结构,硬山顶,195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衡山参天大树、直指天空 位于天柱峰下,相传为南岳魏夫侍女麻姑给魏夫人祝寿的地方,它采取“点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树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主要景点有麻姑祝寿、绛珠亭、盗桃石、卧虎石、灵芝喷泉等。
灵芝喷泉由灵芝涌泉和游泳池组成,人工造景灵芝喷泉将山上的泉水汇集后喷涌而出,十分壮观,是日光浴、森林浴的好去处。
麻姑仙境 麻姑仙境、风景这边独好 麻姑仙境 灵芝喷泉 我皈依佛 衡山半山亭,始建于齐梁年间(48O~557年),位于南岳区和祝融峰的中间。
半山亭于清代改亭:为观,取名玄都观。
观闪有宋徽宗赵佶题的“天下各山”匾额。
半山亭周围的参天古松风情,由于长年被北风吹刮,枝干一概朝南,似乎在向游人频频招手,引人入胜。
立在半山亭门庭眺望,号称“南天一柱”的天柱峰直插九霄;向南俯望,便见湘江透施,波光如练;向上仰视,隐约可见白云深处的南天门。
半山亭 层层波浪式的衡山山脉,眺瞰远方峰顶为祝融(衡山)主峰 衡山上白雲妖娆 悬崖上眺瞰云层 远眺衡山祝融峯 湘南寺:始建于唐朝,后来寺院荒废,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重修。
现存寺院为石墙铁瓦,是1935年该寺住持醒悟重建。
此处视野开阔,站在寺院前的石台上,远眺湘江如练,下瞰群峰如螺,令人心旷怡。
清秀、树木茂盛的南岳 皇帝岩:宋徽宗为南岳题“寿岳”,刻金简峰巨石上,字经六尺。
隐瘦秀丽之容,颐宽博端庄之体,游觉止,豪气横来。
拾级上微园,一日千里,心旷怡;携侣登祝融,则山矗天止,我为峰矣。
雍容大雅 南无阿弥陀佛 远方众多游客缓慢朝着祝融峰或上封寺攀登 南天门下方,有船状的卧龙石,名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的石牌坊,就是高耸的桅杆。
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
南天门,大雾散去,稍显蓝天 行雲 施雨 游客行走在林荫大道上 方广寺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5O3年),历经兴废,明代崇祯年间,堵允锡与王夫之兄弟等又进行了修缮。
寺有正殿和祖师殿,寺侧有“二贤祠”,专为纪念南宋朱熹、张轼到此游览和讲学而建,寺周围有黑沙潭、黄沙潭、石漳潭、白沙潭等。
为南岳四绝之一“方广寺之幽”。
方广寺 大雄宝殿 个别游客坐着人工抬轿向祝融峯或上封寺登爬 游人如织,缓慢朝着祝融峯(祝融大殿)或上封寺行进 不怕劳累,朝既定目标前进 众多游客、步行登山 过了南天门往上行,来到一片平地,道路石侧前后有几块巨石矗立,先经过《狮仙洞》,后面就是《狮子岩》。
稍离远看,狮子岩的右侧为狮身,左上为狮首,看起来并不像一头动物狮子,而确实像一头庙会上舞动的狮子。
游客朝着狮子岩行进 狮子岩之凉亭 狮子岩 观音岩 伏象朝真 游客慢步往祝融峯攀登 往左为祝融峰,往右为上封寺 上封寺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隋朝以前叫光天观,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
是现今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自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寺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上封寺在东汉时期系道教宫观,称“光天道观”。
大业年间,隋炀帝南巡此,下旨改观为寺名“上封寺”。
上封寺 大雄宝殿 佛 禹王城有“禹王城”三字石刻碑,从前就把这里叫做“禹王城”。
相传这是夏禹治水来南岳时驻跸的地方。
说到夏禹来南岳,还有一个话故事:传说夏禹治水七年没有成功,但他还是再接再厉,艰苦奋斗。
他听说黄帝曾把一部以金简为页、青玉为字的宝书,即金简玉书,埋藏在南岳。
他不知道这部书究竟在什么地方,于是,他来到南岳,就杀了一匹白马,祷告天地,接着便卧倒在山峰上。
不久,他梦见一位仙人,自称苍水使者,告诉他这部书的所在地。
梦醒后,果然找到了这部书。
按照书上的指点,他率领广大劳动人民,凿山开石,疏通壅塞,把危害人民的洪水引进江河,浩浩荡荡地流归大海。
后来,人们就把大禹杀白马以祭祀的山峰叫做“白马峰”把掘出宝书的山峰叫做“金简峰”,把那块石碑叫做“禹王碑”。
禹王城 游客游玩于祝融峰下之岩石 游客在祝融峰下巨石游玩 祝融峰之巨石与凉亭 游客正朝着禹王城方向攀登 衡山祝融峰下不远处有《望日台》,是面向东方很大的一片视野开阔的平台。
平时若天气晴好,会有人在此搭建帐蓬过夜等待次日黎明观看日出。
当日晚间到这里时,山前望出依然浓雾笼罩,但次日清晨的日出却是分外睛朗。
衡山望日台 东方鱼肚白 佛晓 佛晓 东方红了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衡山迎客松,天空也暂放晴 财殿前朝天子山,后靠凤形岭,庙坐龙口上,是龙飞凤舞的接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庙名“财殿”。
庙内香火鼎盛,每年有世界各地的华人及港、澳、台香客组团前祭拜,前来朝拜的信士、香友每年达数十多次。
财殿 聖公聖母殿 广济寺:在毗卢洞。
原名清凉寺,因衡山县城有一清凉寺,故更名为广济,取佛法广济众生之意。
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无碍和尚募建。
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年间智犁和尚重建,现存建筑有二进,外有石墙,寺内无佛事。
相传此地时见佛光,故又名肶佛洞,实非洞,因处于祝融、紫盖两峰之间的峡谷中,地形似洞,即以洞名。
寺外存有唐以来多处石刻,并长有原始次森林和金绒毛皂荚等稀有树种。
广济寺一带树木葱笼 广济寺 祝融峰位于湖南省东部中间的南岳衡山,北纬27度18分6秒,东径112度41分O5秒,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盖、天柱、祥光、烟霞、轸宿诸峰之上,祝融峰,海拔标高13OO.2O米,高耸云霄,雄峙南天,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高峰和主峰。
其景点包括老圣殿、上封寺、望日(月)台、南天门、会仙桥等景点,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景区。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此观日出,看雲海、赏雪景。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祝融峰之高”被誉为“南岳四绝”之首。
衡山祝融峰上森林郁郁葱葱 五岳独秀 衡山赋释文 南岳 孝心石 寿比南山 寿石 祝融峰上 南岳衡山 祝融峰 祝融峯 祝融峯绝顶 祝融峯大殿广场游人如织 祝融殿,佛教著名庙宇。
在湖南省衡山祝融峰上。
又名老圣殿。
相传上古祝融氏葬于此峰。
该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时名开元祠,内祀祝融火,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建曰殿,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殿字以石墙铁瓦建成,后因年久失修被废;现仅留遗址。
原为衡山道教庙宇。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祝融殿》 众多香客准备朝祝融大殿敬香 闵诚香客向祝融大殿(祝融)敬拜 南岳水库:控制面积1O.1平方公里,总库容3O6万立方米;水库四周青山环绕,景色怡人,是“山水与文化的融,基础设施与自然景观的融,生态环境与民生工程的融”之妙境。
玉溪 枫树“未到红叶时” 风景这边独好,湖山一色,美极了 桥在湖中倒映 湖光山色,倒映特美 湖水阵阵涟猗 衡山秀色、树木参天 天下南岳坊(夜景) 谢谢对祖国锦绣河山三山五岳中五岳(南岳)衡山风光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