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过年习俗(王采薇)

1年前 (2024-04-22)
醴陵过年习俗(王采薇)Renee   话说:“插完银柳就是年。
” 醴陵人又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我也回到家乡醴陵!   我的家乡醴陵是一个盛产陶瓷、花炮,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
醴陵的瓷器是醴陵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家乡醴陵的春节,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也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妈妈说以前,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位。
现在就是简单作个揖,然后包个红包放抽烟机上面,象征生活越来越美好。
  醴陵人以前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选择公鸡,宰杀好还有祭祖,祭祖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剩余下来,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不敢大鱼大肉,而且吃不完也是浪费,就做了家里人爱吃的一些菜,妈妈和我回家时日不多,做了妈妈爱吃的醴陵小炒肉,香干,还有驴肉,我爱吃的肉丸子和蒸蛋。
醴陵人爱吃驴肉,不爱吃牛肉。
  家乡醴陵人还喜欢一起过年吃年夜饭,去年我们就是一个生产队一起过年的,每家都派一个人来干活,杀猪,杀羊,宰公鸡,热热闹闹,在祠堂的门口摆宴席,只要你是这个生产队的人,就可以来吃。
老家农村的道路也宽敞漂亮,树上全部挂了小灯笼,生活是越来越好,越过越幸福。
除夕到半夜凌晨都有人放鞭炮和烟花,初一早上又开始放,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说就是从醴陵开始,花炮祖师李畋故里就在醴陵。
  家乡醴陵以前喜欢腌制腊肉,但是我们不叫腊肉,叫焙肉,而且不管什么荤腥都可以制作,有焙肉,焙排骨,焙猪肝,焙猪肺,焙牛肉,焙鸡肉,焙鸭肉,焙鱼……甚焙排骨和焙猪脚都有。
不过今年回家就没有了,大人说腌制食品吃多了不好,还是得吃新鲜的食品。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思想也在进步,以前是因为买不到新鲜事物才准备腊肉的,现在想吃什么都特别方便,所以也就不准备了。
大年初一这要吃素,早上甜酒汤圆,中午有象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大红辣椒,希望清清白白的小葱拌豆腐,寓意财源滚滚的南瓜蒸芋头。
但是晚上我们还是吃鱼和肉了。
而且初一要早起,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然后开始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接连几天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就是我们说的拜年。
我也录制了拜年视频,给远方亲人送上祝福。
拜年就有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家里吃完年夜饭后,爷爷奶奶发给我们晚辈,并勉励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妈妈是在夜晚等我睡熟后,放在我的枕头下压岁。
现在老家醴陵过年和传统过年有些不同,但是年味还是很浓,热情欢迎大家来我老家游玩,有李立三故居,千年渌江书院……给大家拜个年,猪大家猪年大吉,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