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帕米尔高原之上
1年前 (2024-04-22)
穿行在帕米尔高原之上李巨明 “云雀唱着歌在天上飞,帕米尔啊,我的家乡多么美...”,殷秀梅这首脍炙人口的《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曾经唱遍大江南北,让人对常在地理书里提到的原始秘、巍峨壮观的帕米尔高原充满无限幻想和无尽向往。
从喀什塔什库尔干县城驱车前往红其拉甫口岸,从海拔3000米跃升近5000米,穿行在帕米尔高原之上,沿途一路雪山环绕,一路美景相随,着实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旅程。
地理上的帕米尔高原,处在中国最西端,中亚东南面,横跨中国新疆西南面、塔吉克斯坦东南面、阿富汗东北面,汇聚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等山脉,总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
帕米尔高原山脉连绵,山体庞大,这里的山峰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则超过6000米。
帕米尔高原地形极其复杂,雪山林立,河网密布,冰川湖泊众多,帕米尔高原东部地处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新疆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高原地貌主要包括5000米以上的山地和3500以上的高原盆地。
因此有人说,如果把青藏高原形容为“世界屋脊”,那帕米尔高原,就是“世界屋脊上的屋脊”。
作为中国西疆极地,帕米尔高原在古代被称为“葱岭”,在尚未开辟海路之前,这里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在古代,东西商贸货物经由这里,往返中亚、南亚,乃欧洲大陆等。
帕米尔高原地势险要、交通险阻、气候多变、气温极寒,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艰险秘的一段。
这里作为东西之间来往交流的必经之路,既藏有无数撼人心魄的绝世美景,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传说,见证着古今中国的开放包容。
从塔什库尔干县城驱车沿着中巴公路一路攀爬,去往处在中巴公路终点的红其拉甫界碑。
因为10月份帕米尔高原气温极低,寒风刺骨,沿途巍峨雪山一路随行,几乎极少看到人影。
远处巍峨雪山连绵环抱,近处山地荒凉野草枯黄,几位塔吉克族妇女正在寒风中驱赶牛羊,牛羊奔跑尘土飞扬,多么美丽动人的生活画面啊,这不就是我常在油画里看到的景致嘛!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在帕米尔高原的东南部,是中国新疆西南部最接近帕米尔高原的地方,这里世居着高原上的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他们勤劳勇敢、淳朴豪爽、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自古今多以游牧为生。
而栖息在“世界屋脊”帕米高原上古老而秘的塔吉克族,是我国的欧罗巴人种,他们真诚朴实、勇敢坚毅,号称“高山之鹰”、“冰山上的来客”,世代戍守在祖国的西北边疆,为抵御外来入侵,做了巨大的贡献。
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打着手鼓,吹响鹰笛,唱歌跳舞进了一户塔吉克人家,新娘已被新郎接走,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女人们大多头戴圆筒花帽和孩子在毡房就座,男人们大多头戴圆筒羊皮帽在房间就座,相互问候,彼此祝福。
县城中心依旧矗立着一座鹰的雕塑,梯形基座的圆柱上一只展翅的大鹰,俯瞰高原,欲向苍穹。
我仿佛听到一声古老的啸叫声从遥远的年代掠过天空,我看到了一个高原民族千百年来沉默、隐忍,历经雪山雪,冰川冰砺练之后鹰击长空般的强悍。
我们步行到了石头城,整个石头城已经变成了残垣断壁的土墙,就是一个城郭的形状,由石头和土堆砌而成,也许是某一个国王的宫殿吧。
登上城郭的顶端,往东南看是塔县县城,在路边树立着一个塔吉克族男人雕像,头上顶着一只鹰,其实在来的路上转盘中间也有一个鹰的雕像,也许塔吉克族人把鹰比着鸟吧,也是他们民族的图腾。
石头城的北边就是美丽的金草滩,看着就是一片湿地草原,从石头城下来,漫步在金草滩的木质长道上,从山下的雪水形成了小溪,溪水在草丛中缓缓流淌,小鱼在溪水中穿梭,尽管有的地方还有薄冰,但在干草的底部又发出了新芽。
成群的牦牛在草滩上吃草喝水,好像一点都不怕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在湿地旁看云层、蓝天、雪山、水面组在一起扑面而来一场视觉。
阿拉尔金草滩湿地公园 位于塔县县城东侧,毗邻石头城,因那里水草丰美,牛羊遍地,还有一个叫阿拉尔的乡村,故名阿拉尔金草滩。
湿地公园里现有石头城文化景墙、惊险吊桥、演艺广场、纳依观景台、古城夕照看台、涌泉看台、亲水平台、木质栈道、观光水车等多种景态。
由远及近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终于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在蓝天的映衬下,整个山体折射出一层淡淡的更有诱惑力的蓝色。
让人有着瞬间的窒息,哇!真的是美! 红其拉甫口岸 红其拉甫口岸距塔县县城125km,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
因口岸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所以当地人形容它“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
新疆是一个你来了不想走的地方,是一个你走了还想来的地方,是一个让你流年忘返的地方!如果想让灵魂回归宁静,让生得到尊重,你应该远离喧嚣的城市,去虔诚地拜谒一次高原上的山水。
离开繁华的都市,舍去人生杂念,行进在帕米尔高原,品味雪山冰川之静默,聆听鸟雀河流之倾诉,细看天空云卷云舒,领略高原缺氧之煎熬,整个身心就像浸浴在洁净的冰雪里,我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从喀什塔什库尔干县城驱车前往红其拉甫口岸,从海拔3000米跃升近5000米,穿行在帕米尔高原之上,沿途一路雪山环绕,一路美景相随,着实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旅程。
地理上的帕米尔高原,处在中国最西端,中亚东南面,横跨中国新疆西南面、塔吉克斯坦东南面、阿富汗东北面,汇聚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等山脉,总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
帕米尔高原山脉连绵,山体庞大,这里的山峰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则超过6000米。
帕米尔高原地形极其复杂,雪山林立,河网密布,冰川湖泊众多,帕米尔高原东部地处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新疆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高原地貌主要包括5000米以上的山地和3500以上的高原盆地。
因此有人说,如果把青藏高原形容为“世界屋脊”,那帕米尔高原,就是“世界屋脊上的屋脊”。
作为中国西疆极地,帕米尔高原在古代被称为“葱岭”,在尚未开辟海路之前,这里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在古代,东西商贸货物经由这里,往返中亚、南亚,乃欧洲大陆等。
帕米尔高原地势险要、交通险阻、气候多变、气温极寒,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艰险秘的一段。
这里作为东西之间来往交流的必经之路,既藏有无数撼人心魄的绝世美景,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传说,见证着古今中国的开放包容。
从塔什库尔干县城驱车沿着中巴公路一路攀爬,去往处在中巴公路终点的红其拉甫界碑。
因为10月份帕米尔高原气温极低,寒风刺骨,沿途巍峨雪山一路随行,几乎极少看到人影。
远处巍峨雪山连绵环抱,近处山地荒凉野草枯黄,几位塔吉克族妇女正在寒风中驱赶牛羊,牛羊奔跑尘土飞扬,多么美丽动人的生活画面啊,这不就是我常在油画里看到的景致嘛!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在帕米尔高原的东南部,是中国新疆西南部最接近帕米尔高原的地方,这里世居着高原上的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他们勤劳勇敢、淳朴豪爽、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自古今多以游牧为生。
而栖息在“世界屋脊”帕米高原上古老而秘的塔吉克族,是我国的欧罗巴人种,他们真诚朴实、勇敢坚毅,号称“高山之鹰”、“冰山上的来客”,世代戍守在祖国的西北边疆,为抵御外来入侵,做了巨大的贡献。
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打着手鼓,吹响鹰笛,唱歌跳舞进了一户塔吉克人家,新娘已被新郎接走,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女人们大多头戴圆筒花帽和孩子在毡房就座,男人们大多头戴圆筒羊皮帽在房间就座,相互问候,彼此祝福。
县城中心依旧矗立着一座鹰的雕塑,梯形基座的圆柱上一只展翅的大鹰,俯瞰高原,欲向苍穹。
我仿佛听到一声古老的啸叫声从遥远的年代掠过天空,我看到了一个高原民族千百年来沉默、隐忍,历经雪山雪,冰川冰砺练之后鹰击长空般的强悍。
我们步行到了石头城,整个石头城已经变成了残垣断壁的土墙,就是一个城郭的形状,由石头和土堆砌而成,也许是某一个国王的宫殿吧。
登上城郭的顶端,往东南看是塔县县城,在路边树立着一个塔吉克族男人雕像,头上顶着一只鹰,其实在来的路上转盘中间也有一个鹰的雕像,也许塔吉克族人把鹰比着鸟吧,也是他们民族的图腾。
石头城的北边就是美丽的金草滩,看着就是一片湿地草原,从石头城下来,漫步在金草滩的木质长道上,从山下的雪水形成了小溪,溪水在草丛中缓缓流淌,小鱼在溪水中穿梭,尽管有的地方还有薄冰,但在干草的底部又发出了新芽。
成群的牦牛在草滩上吃草喝水,好像一点都不怕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在湿地旁看云层、蓝天、雪山、水面组在一起扑面而来一场视觉。
阿拉尔金草滩湿地公园 位于塔县县城东侧,毗邻石头城,因那里水草丰美,牛羊遍地,还有一个叫阿拉尔的乡村,故名阿拉尔金草滩。
湿地公园里现有石头城文化景墙、惊险吊桥、演艺广场、纳依观景台、古城夕照看台、涌泉看台、亲水平台、木质栈道、观光水车等多种景态。
由远及近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终于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在蓝天的映衬下,整个山体折射出一层淡淡的更有诱惑力的蓝色。
让人有着瞬间的窒息,哇!真的是美! 红其拉甫口岸 红其拉甫口岸距塔县县城125km,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
因口岸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所以当地人形容它“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
新疆是一个你来了不想走的地方,是一个你走了还想来的地方,是一个让你流年忘返的地方!如果想让灵魂回归宁静,让生得到尊重,你应该远离喧嚣的城市,去虔诚地拜谒一次高原上的山水。
离开繁华的都市,舍去人生杂念,行进在帕米尔高原,品味雪山冰川之静默,聆听鸟雀河流之倾诉,细看天空云卷云舒,领略高原缺氧之煎熬,整个身心就像浸浴在洁净的冰雪里,我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