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韩江岸边有座400多年的古塔——凤凰塔

1年前 (2024-04-22)
潮州韩江岸边有座400多年的古塔——凤凰塔罗成   塔是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塔的种类非常多,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
位于潮州市涸溪村的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就有一座守护着韩江400多年的古老之塔——凤凰塔(俗称“涸溪塔”)。
据有关资料记载:“凤凰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为知府郭子章倡建。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进行重修。
1990年,广东省文管会、潮州市政府拨款重修。
2007年底,又对塔的内外进行全面整修。
“凤凰塔”塔高47.72米,基围46.6米,墙厚2米多,为七层八面的石砖结构,塔身位于须弥座的上方,第二层为石条砌筑,用丁头拱逐层挑出塔檐。
第三层第七层为青砖构筑,形成上砖下石的特殊结构。
最顶端的塔刹由覆体及一个3米高重达2万多斤的青铜葫芦组成(以增强塔身稳度,提高抗风抗震能力)。
塔内有旋梯可登顶层,塔门上有“凤凰塔”三字,两侧有对联“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为明万历十三年潮州知府郭子章手笔。
塔的第二层正面复嵌“万代瞻依”石匾,塔基须弥座分别刻龙、凤、鹤、狮、马、鹿、犬、羊、鱼等祥禽瑞兽和奇花异草等精美图案。
塔各层以木楼板分隔,二层以上每面错开位置开四门或窗。
在中国的古塔中,这样的结构十分罕见。
1962年7月,凤凰塔被公布为广东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塔地处潮州古城外东南约2公里处的韩江之滨,因遥对凤凰山,且与隔江的凤凰台相望,而得名。
此塔的右边为韩江支流北溪(旱时溪水常涸,俗名"涸溪"),故又称涸溪塔。
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小舟常系缆于此而名),因塔边有“龙求湫泉”,而又名“龙湫宝塔”。
宝塔清代已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
现今的凤凰塔,就是代替当初的“龙湫宝塔”。
  有关凤凰塔的来由,民间有着美丽的传说:相传明万历年间,潮州知府要在韩江两岸各建一座塔以镇湍急洪水,而承建这两座塔是当地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和他的徒弟。
师傅为了试一试高徒的功夫,决定各承建一座,且各自设计,各自施工(师傅建凤凰塔,徒弟建三元塔)。
两座塔同时开工,进度差不多。
塔快建成时,过往行人多数称赞徒弟的三元塔,没有人赞赏师傅的凤凰塔。
师傅不解,就坐船到20多里的江东圆山看三元塔。
他这里摸摸,那里敲敲,确实挑不出毛病。
他表面连连点头,内心却妒嫉,于是找到徒弟说:“塔封顶那天,你我都不能从楼梯走下去,得各显通从塔顶跳下去。
”还择定了跳塔的时辰,徒弟只好点头答应。
约好跳塔的前一晚,师傅把事先准备好的两把伞拿出来,将其中一把叫妻子送到徒弟家里,让徒弟明天打开这把伞从塔顶住下跳。
妻子接过雨伞,她心里清楚丈夫平素的为人,艺精但嫉妒心强,她猜丈夫没安好心,便打开雨伞检查,果然是做过手脚的。
她于心不忍,吩咐徒弟一定要换把漳州产的好伞。
第二天,两座塔的下面围满了人,观看师徒两人跳塔。
时辰一到,徒弟定打开一把新雨伞,从三元塔从容跳下,人徐徐着地,没受半点伤。
师傅因心中有愧,迟迟不跳,围观的人以为他害怕不敢跳,就一齐喝倒彩。
他心一慌,往西边韩江里跳,竟忘记打开雨伞,倒栽到水里,幸有船老大救起他,才捡回性。
显然,这只是人们对当地工艺的昔时斗艺而互不服气所编造的传奇故事。
  凤凰塔的建筑工艺精巧绝伦,无论从造型上,还是建筑工艺上,都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古塔。
凤凰塔融自然风格、人文景观、历史胜迹和传奇故事于一身,透过此塔,可以了解和研究四百多年前潮州社会的政治、经济、人文、宗教、艺术等情况。
从建筑的理念、形制、功用、装饰等方面看,凤凰塔都蕴含着儒释道的人文精。
可见,潮州先民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以及精致的能工巧匠,实在令人赞叹! “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绣;塔做笔,仰写天上文章”。
古塔穿越数百年历史,历尽沧桑,虽经历了台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今仍屹立不倒,默默守护着韩江,守护着潮州城。
古塔的奇,引起无数文人的诗句赞美:古塔峥嵘鳄水头,潆洄院落好维舟。
帆藏灯影三更月,缆系钟声五夜游。
停棹不妨风瑟瑟,开窗正爱浪悠悠。
几层磴道遥望处,一幅江城入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