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年前 (2024-04-22)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淡然 白菊三首 唐 · 司空图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
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白菊三首鉴赏  菊花虽以为正,但白菊因其洁白如玉的颜色,更易给人以清高脱俗之感,故历来咏白菊的诗词也为数不少。
司空图的这三首诗,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
  首诗是开题之作。
诗歌的首句就显得非常突兀,气势非凡。
尘世人间的纷纷扰扰,让人心烦意乱,渴求能有一方平静的天空来安抚自己的心灵。
那些杨柳难以完成这一使。
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常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杨柳只会让人想起离别之情,使原有的烦乱心情更加沉重了。
这种境况之下,诗人欣喜地发现,在置闰之前、霜雪未降的时节,菊花摇曳着轻盈的姿态,像是在为人作宽慰之解,此时,诗人心中的烦闷之情恐怕已经扫荡殆尽了。
  第二首诗是接承了上首诗的诗意,描摹了菊花开放时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菊花的赞美之意。
西风吹来,万物凋零,但此时此刻只有菊花还在池台庭院旁边以其婀娜多姿的体态绽放着生力。
虽然有严寒和霜雪袭来,但菊花毫无畏惧,摆动轻盈的舞袖,那醉人的花香就会萦绕在赏花人的面前,给人们带来了春天般的美好。
  第三首诗写道,繁霜降下,秋去冬来,菊花终究要与人们辞别了。
但是这种辞别没有哀伤与悲愁,只有从容与淡定。
“且莫催”、“自低垂”的“且”与“自”二字,将菊花的从容姿态充分展现出来。
尽管是辞别,菊花依然是横拖长袖,呈现出让人怜惜的姿容,那种乐观与淡定,让人不由得对菊花在来年春天的重新萌发充满了乐观的期望。
“只待”与“舞来 ”也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字眼。
  三首诗前后结构整齐、意脉贯通,采取以短篇连缀成长篇的手法,不但将白菊的动人形象展现于读者眼前,更提炼、升华出其内在的优秀精品质,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咏菊 唐 · 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赏析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
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
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人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意趣盎然,用笔巧妙,别具一格。
诗人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时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题菊花唐末·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赏析自魏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但黄巢笔下的菊花,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在这首咏菊诗中,“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
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他要做“青帝”(司春之),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南宋·李清照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赏析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写秋景,寄乡愁之作。
作为一位明慧睿智而又经历了生活磨炼的女词人,晚年的她终于以豁达的心胸撇开凄凉感伤的情绪的折磨,唱出了“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趁着东篱黄菊盛开,何不把酒临风,欣赏这傲寒奇葩? 庭前菊唐·韦庄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赏析这首诗所吟咏的并不是绽放的花朵,而是还在生长之中的菊花,借此表达思乡之情(唐代长安城中,菊花栽种得非常普遍)。
诗人以拟人口吻说,为了追忆长安遍处开放的胜景,我把你们(指菊花)移植过来,载满了庭院;后两句也以拟人口吻转而对旁边的兰花说,不要笑话菊花现在青青的颜色,她们将会在秋天的登高欢会中开放。
可以看出,这首诗实际有两重主题,一是思乡,一是羡慕菊花的高洁不俗。
(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人遂以“龙山会”代称重阳登高聚会)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北宋·晏几道黄菊开时伤聚散。
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
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赏析晏几道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称“二晏”;这是一首感秋怀人的离别相思之词,黄菊开时,是双方离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故而黄菊成为了他们离聚散的标志。
可是,等待了一年,菊花(也称金英)又开了,人却没回来,于是,“相思一夜天涯远”。
这一句,非常真实,非常细致,也非常深刻。
咏菊明·丘浚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赏析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丘浚,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他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
要正确理解这首诗,关键在于对“可怜”一句的理解,“可怜”在这里也该作“可爱”解;意思是说不到重阳,海南菊花就开放得如此美好清芬,它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不屑为应时而开供人观赏。
因为海南是四季如春的地方,花儿四季开放,不受节侯限制,诗人对此深有体会,诗人通过对海南菊花反季节开放的动人景象的深情赞颂,热情讴歌了海南人民不趋时不媚俗的高洁品格和高贵情操。
不第后赋菊唐末·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唐末诗人林宽有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他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这首诗的境界比我们刚介绍的《题菊花》更雄伟、豪迈。
他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
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使他对李唐王朝越发不满。
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备注: 此小白菊集观赏,背景装饰,泡茶,入菜,做羹汤,甜点于一身,自己种的吃的也放心,只恨花儿太少! 是药菊,具有蔬散风热下火等等的作用 古诗赏析素材来源于网络图片素材: 院中自种小白菊,药菊图片拍摄: 淡然编辑整理: 淡然背景音乐: 【四张机】《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插曲谨以此曲缅怀武侠泰斗金庸: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