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过茶泡饭

8个月前 (04-22)
好吃不过茶泡饭吴洛加 (金风飞扬) 很多年以前,坊间曾经流行两句话: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茶泡饭。
我对着装打扮一向缺乏研究,放下不提,单说有关“茶泡饭”的人和事。
中国人都知道,茶是我们的国粹,茶在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可或缺。
记忆中我父亲每天起床后的件事就是烧水泡茶。
民间风习:有客造访,主家必然热情捧上香茗款待;围桌欢宴,一盏香雾氤氲的茶汤活跃了现场气氛。
洽商生意,劝茶能拉近彼此距离;旧时两家发生矛盾,往往也会前往茶馆吃吃“讲茶”以求缓和。
对国人而言,饮食自古就是天大的事儿,其中的“饮”就应该与茶发生联系。
茶分多种,高下有别,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却殊途同归。
按老祖宗千百年来传下的规矩,饮茶有诸般讲究,最不屑的就是一头扎下吮吸山响状如牛饮,说那样的话再好的茶也给糟蹋了。
小时候我家穷,缺少像样的茶具,茶也很一般,来了贵客才能泡上一杯花茶(那茶真香)以示敬重。
平素家里喝的多是粗枝大叶上不得台面的普通茶。
茶水装在一个硕大的蓝釉白花的陶瓷壶内,壶嘴短而粗,朴拙得可爱。
夏天放学后,我满头大汗冲回家,连书包都不及甩下,双手抱起那壶大嘴衔着小嘴咚咚咚咚一通猛灌,直到肚儿喝得溜圆才肯罢手。
长辈看见我这副不雅吃相,往往会笑着叱骂:“你是牯牛吗?这般野蛮。
”后来经济条件改善,家里茶具一茬茬更新换代,那把陶壶不知去了哪里,有时怪想的。
娃儿时我们天马行空,没有啥子羁绊,待长大后弄懂学会了这样和那样的规矩,人温文尔雅了,倒失去了诸多快乐和自由,比如不管不顾酣畅淋漓地饮茶。
就个人而言,怀念家里那把蓝釉白花伴我度过童年和少年的茶壶其实是有理由的。
那时我家跟很多人家一样,虽然喜饮,却无福消受龙井普洱铁观音大红袍之类名茶,壶里装着的永远是一种名曰“老荫茶”的茶水。
在我印象中,它是茶叶里品质最普通价格廉的。
街上的茶水摊,也有将老荫茶写作“老鹰茶”的,据观察二者似乎同为一物,叶大,梗粗,汤色红褐,其香独特,先涩后甘。
小娃儿嘴馋,对啥都好奇,有次路过茶摊,嗓子渴得冒烟,被那透明玻璃杯里的茶水吸引,缠着母亲给一分钱买一杯。
母亲根本不瞧那茶,弯腰附着耳朵轻声告诉我,那老荫茶是人家收集茶馆喝剩的残茶加水熬成的,吃了会拉肚子。
咱们家里泡得有,回去你尽管喝个饱。
不由分说拉着我匆匆离开。
后想起此事,忍不住笑了,知道这是天下母亲都对馋嘴娃儿说过的谎言。
白驹过隙,有几十年没有看见这种茶摊了,前天路过张家花园,见一家火锅馆在路口梯坎边设了茶桌,声明免费茶水欢迎饮用。
我望着桌上那个亮锃锃的不锈钢茶桶,猜,那里面装的会是老荫茶么? 重庆火锅几万家,这些年老荫茶成了店里的标配,不收费,尽可敞开肚儿喝。
有个别店用米汤,但效果没有老荫茶出彩。
火锅又麻又辣,油大火重,如能饮些老荫茶,无论调剂口感还是保体都是适宜的。
世上茶数不胜数,店家为何偏好选择老荫茶,大概有几条原由:其一,价格低廉;其二,久泡不馊;其三,便捷省事。
还有一条,老荫茶与其他茶相较,除烦去腻、、生津止渴、亲热败火的特点更加明显,因而备受欢迎。
火锅吃到,米饭上场,尽管锅中还沃着很多菜肴可以下饭,但吃客们往往会端过旁边的茶杯,倒一些茶水入饭,连茶带饭一扫光,便大声招呼老板买单。
此时的茶泡饭无疑成了宴席的休止符。
国人吃茶泡饭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典名著《红楼梦》里有贾宝玉吃茶泡饭的记载;《古食珍选录》云:“冒(辟疆)妾董小宛精于烹饪,性淡泊,对于甘肥之物无一所好,每次吃饭,均以一小壶茶,温淘饭。
此为古南京人之食俗,六朝时已有。
”董小宛是公认的庖厨女杰,她对茶泡饭的偏好,对后世厨师影响深。
我曾在饮食行业工作几十年,熟悉的不少厨师随身都泡有一缸子浓茶,在厨房烟熏火燎几小时之余,往往就是一碗茶泡饭对付了事。
厨师吃茶泡饭为的是解腻,有人却图的是省事。
小时候我邻居周大汉,用现在的网络语形容就是典型的“茶饭控”。
他在运输队拉板车,下力人,烟酒茶三开。
他饮茶的家什是一个不知补过多少回的大号搪瓷盅,从未见他认真清洗过。
早晨天刚亮,他就端着茶盅出门,哗的一声将隔夜茶泼进下水洞,并不洗盅,抓一把茶叶甩进去,开水便接踵而。
年深日久,茶盅内的颜色貌似咖啡又呈炭黑,即便只放白水,开盖也是茶香盎然。
他三十几了尚未成家,加之不谙厨事,饮食也就得过且过。
三伏天家里呆不住,家家户户都在室外摆桌宵夜。
常见赤了上身的周大汉捧着饭碗蹲在门口狼吞虎咽,下饭菜常常只是两坨豆腐乳,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满碗米饭吃到过半,总会倒入些茶水,筷子搅匀了,三下五除二送进肚子。
还嫌不够,端过茶水猛灌几口,在嘴里哗啦啦一通洗涮,脖子后扬咕咚吞下。
咂咂嘴巴,摸摸肚皮,响亮地打个饱嗝。
看那心满意足的情,幸福也莫过如此。
旁人问大汉啷个吃得这么简单,大汉答:呃,炒菜麻烦,好吃不过茶泡饭。
众人笑了,心想这娃还会找些理由作挡箭牌,应该说好吃不过肉嘎嘎才对呀。
说实话,在上世纪主副食品短缺、生活异常艰苦的年代,茶泡饭有时是不得已的选择。
都知道肚儿里的油水本来就少,再用除油解腻的茶水泡饭,无异于光骨头上刮油。
悲哀的是很多人因为家境困难,只得时不时以茶泡饭这种简餐打发日子。
真正体会到“茶泡饭”的妙处,是在国家强起来人民富起来之后了。
这些年好多人大鱼大肉吃腻了,开始用茶泡饭来清洗肠胃。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重庆渝中区浮图关有家酒楼,店名就叫“茶泡饭”。
我去看过,那儿倒并非只卖茶泡的饭,鸡鸭鱼肉都有,但食客几乎都会来一碗茶水泡饭。
饭是颗粒散疏的甑子饭,茶是资格的老荫茶,下饭菜则是店家自做的红油大头菜或者跳水泡菜。
米饭、茶汤、咸菜三物配齐,这顿“茶泡饭”便吃得有滋有味了。
许多史料表明,中国的饮茶历史很长,已经无法确切查出始于何朝何代,世界很多地方的种茶、制茶、饮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
突然对一件事情发生了兴趣,不知其他国家的人们可曾享受过以茶佐餐的口福?如有,实在算是一件好事,因为会有更多的人对咱们中国人的发现竖起大拇哥:好吃不过茶泡饭。
  (图片选自网络,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