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花开

1年前 (2024-04-22)
泡桐花开同德 清明前后,正是泡桐花盛开的时候。
前几日,同德乘公交车路过抚河中路时,见路边有几棵十分高大,且开满白色花朵的泡桐树。
那一簇簇的泡桐花,如瑞雪压枝,那凋落的泡桐花,如飘逸的雪花。
蓝天衬托着白花,好一幅蓝底白花的画图,那么优雅,不由你不多看几眼。
刚好旁边就是公交站,车一停,赶紧下车,拿出手机拍上几张。
回家后上网一查,泡桐树不仅花好看,它一身都是宝呢 ! 泡桐树,为玄参科泡桐属物种的统称。
属于落叶乔木,共7种,均产我国。
除东北北部、内蒙古、新疆北部、等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有些地区正在引种。
白花泡桐在越南、老挝也有分布,有些种类已在世界各大洲许多国家引种栽培,主要用其木材。
我国具有完整的泡桐属植物种群,这为选育良种,实现泡桐生产良种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泡桐的用途1 . 品种多,分布广,适大范围造林绿化 2 . 成长快,材积多,解决木材供应不足问题 3 . 属深根性树种,适宜大面积农桐间种 4 . 木质又轻又好,被各个方面广泛应用 5 . 叶、花富含肥分、养分,可以作肥料、饲料,树叶还能诱杀害虫 6 . 叶、花、果、树皮可制药,治疗气管炎,疗效显著 7 . 树态优美,花色绚丽,叶片分沁沾液,净化空气 8 . 供观赏。
窃想,泡桐树有如此功用,自古以来一定会有文人墨客吟诵它吧。
上网搜索,桐花诗虽然没有那些名花诗多,但是也找到了几首。
唐代白居易、元稹,宋代欧阳修,清代谭嗣同等都写过桐花的诗。
寒食江畔唐•白居易草香沙暖水云晴 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 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沈吟立 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 下邽明日是清明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唐•元稹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
怨淡不胜情,低徊拂帘幕。
叶新阴影细,露重枝条弱。
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
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
但感事暌违,非言官好恶。
奏书金銮殿,步屣青龙阁。
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
注:这是元稹寄给白居易的诗,白居易字乐天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兼寄桐花诗必然感怀因以此寄唐•白居易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
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
桐花诗八韵,思绪一何深。
以我今朝意,忆君此夜心。
注:这是白居易回给元稹的诗,元稹排行第九,故以元九称之。
桐花(节选)宋•欧阳修猗猗井上桐,花叶何蓑蓑。
下荫百尺泉,上耸陵云材。
翠色洗朝露,清阴午当阶。
幽蝉自嘒嘒,鸣鸟何喈喈。
日出花照耀,飞香动浮埃。
似曾诗清•谭嗣同死生流转不相值 天地翻时忽一逢且喜无情成解脱 欲追前事已冥蒙桐花院落乌头白 芳草汀洲雁泪红隔世金环弹指过 结空为色又俄空 虽然泡桐花在文坛不那么有名,但是泡桐树在琴坛却名气很大,几乎是琴霸。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到泡桐木质优,适制作乐器。
文章引用了两段古书的记载,证明我国很早就用泡桐木制作乐器了。
现转录于下 : 《新论•琴道》:“ 昔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明之德,天地之和焉。
”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泡桐制琴的传统,泡桐木导音性能好,是做乐器的良好木材。
《后汉书•蔡邕传》:“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
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 四大名琴中的 “ 焦尾 ”,就是用泡桐木制成的。
白居易和元稹都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两人又有相近的写诗习惯。
白居易是洗个澡,打了一只蚊子都要做首诗,元稹差不多也有此爱好。
所以,二人趣味相投,经常互赠诗文,离的远了,寄也要寄去。
有文章说,元稹在他的另一首《桐花》诗中写道:“ 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
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
” 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桐花无人赏识,不如就由我将桐木做成古琴好了。
这首诗被白居易看到后,他可着急了,赶忙写了一首《答桐花》诗,劝元稹三思,千万别一时冲动去砍树。
他在诗里细数了桐树桐花的种种好处:为君布绿阴,当暑荫轩楹。
沉沉绿满地,桃李不敢争。
为君发清韵,风来如叩琼。
泠泠声满耳,郑卫不足听。
受君封植力,不独吐芬馨。
助君行春令,开花应晴明。
受君雨露恩,不独含芳荣。
戒君无戏言,剪叶封兄弟。
受君岁月功,不独资生成。
为君长高枝,凤凰上头鸣。
看花的人络绎不绝,这位白发老太太却静静地坐在泡桐树下,任凭泡桐花一朵朵地飘落在脚旁。
她,那么专心致志地玩着手机,那情,丝毫不让年轻的刷屏族。
她是在浏览新闻,还是发朋友圈,或是......,也许,她也在查询泡桐树的相关资料呢 ! 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