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长影(六)长影译制片配音演员
1年前 (2024-04-22)
心中的长影(六)长影译制片配音演员长河落日 谨以此篇献给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们。
长影译制片演员 袁乃晨, 生于1919年,河北省雄县人,1938年投身革,1946年从晋西北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参与东影时期的初创工作,曾主管东影演员科,1948年拍摄了新中国部科教片《预防鼠疫》领导译制了我国部译制片《普通一》,后陆续执导了《马》、《悬崖》、《昆仑铁骑》、《两家人》、《向阳院的故事》、《蝶恋花》等多部影片。
向隽殊 1925年生于四川省巫山县,1949年从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结业分配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先后为《俄国问题》、《伟大的转折》、《攻克柏林》、《真正的人》、《流浪者》、《一仆二主》、《静静的顿河》、《复活》、《忠诚》、《战争与和平》、《舞台生涯》等40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并因此荣获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还曾在《虎穴追踪》、《大小伙子》、《暗礁》等多部影片中饰演了重要角色,并为多部国产影片女主角配音,还曾参加多台话剧的演出。
张玉昆1925年生于山东省郓城县,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1948年转入齐齐哈尔军政大学宣传队工作,1949年参加我国部译制片苏联电影《普通一》的配音工作,同年调到东影任译制片配音演员,从那时起,40多年先后为《列宁的故事》、《保卫察里津》、《百万英镑》、《夏伯阳》、《爱情的故事》、《秘的黄玫瑰》等400多部外国电影配音,同时还为多部集电视剧配音,参加了剧团、译制片多台话剧中演出。
孙敖 1932年生于北京,1951年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1953年,毕业,1955年调到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1956年任译制片配音演员,曾为《永恒的爱情》、《蝴蝶梦》、《两个人的车站》、《斯特凡大公》、《疯狂的贵族》、《警告》等40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其中《永恒的爱情》、《蝴蝶梦》、《两个人的车站》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还曾在《三进山城》、《吉鸿昌》等多部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87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首届学会奖,亦曾参加多台话剧的演出。
刘雪婷 195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8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碰海人》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后调任译制片分厂任配音演员、厂长,曾为《战地浪漫曲》、《弗兰西丝》等上百部译制片和《嗯》女女王马尔格等大量外国电视剧微信,1987年获中国电影学会首届学会奖。
李真 1935年生,北京人,1955年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百余部译制片配音,为《两个人的车站》女主角薇拉配音获1989年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奖,为《爱情与女王》女主角配音获届大众电影金鹰奖女配音演员提名,也称为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配音,任《卡卡》译制导演兼配音演员,还曾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金毅195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72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创业》、《沙漠里的春天》、《在被告后面》、《自豪吧,母亲》等多部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88年调译制片分厂做配音演员,曾为《卡卡》、《罗马假日》等百余部译制片中主要角色配音。
1987年为女主角卡卡配音获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首届学会奖。
1995年出任译制片分厂厂长,其间还为国内外电视剧配音,并在《咱爸咱妈》等多部电视连续剧演重要角色。
胡连华 195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1985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后兼任译制片导演,曾为《魔窟寻谍》、《罗马假日》、《月夜、》、《变相怪杰》、《蝙蝠侠与罗宾》等150余部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上述列举的前三部影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他本人获第三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奖,还在《白山黑水》、《跨国劫杀》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
吴静 黑龙江哈尔滨人,(1930~1996),1946年考入东北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军大文工团团员,1948年借调到东影参加译制片《普通一》配音工作,后调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参加过《丹孃》、《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多部制片配音工作。
白景晟,河北定兴县人,(1927~1991)。
1949年入华北大学三部艺术系,同年到东影工作,历任译制片配音演员译制导演、长影艺术处处长等职,曾为《列宁在十月》、《革摇篮维堡区》、《风从东方来》等十几部影片中列宁配音,担任《我的大学》等十几部译片的译制导演,还曾为《难忘的1919》、《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流浪者》等上百部译制片中的主要角色配音。
车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14~1995)1949年华北大学结业后,进入东影任配音演员,曾为长影译制的《攻克柏林》、《我的大学》、《我的童年》、《优秀员》等200余部外国影片中主要角色配音,还曾在《寂静的山林》 、《金玉姬》、《复試》等多部国产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亦曾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肖南 1930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县,1948年考入东影第四期训练班,毕业后一直从事译制片配音和导演工作,先后参加了《世纪之初》、《攻克柏林》、《斯维尔德洛夫》、《魔鬼集团》、《历史的教训》、《教育的诗篇》等200多部外国影片的配音工作,1977年后任译制片导演工作,先后译制导演了《妈妈的生日》、《罗马假日》、《两个人的车站》等20多部外国影片,其中《妈妈的生日》、《两个人的车站》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陈汝斌1932生于北京,1950年调入东影演员科任配音演员,40多年来曾为《复活》、《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蝴蝶梦》、《舞台生涯》、《秘的黄玫瑰》等近500部外国影片配音。
还曾在国产故事片《地下尖》、《临城下》、《寂静山林》、《黄英姑》等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
并担任译制片导演、演员剧团团长、译制片分厂厂长等职。
张桂兰 1934年生于辽宁省金县,1949年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1955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演员专修班学习,1963年调往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1973年调北影任导演,1982年调任中国儿影导演室副组长,四十余年来曾为200多部中外影视片配音,曾荣获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女配音演员奖,第七届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配音演员奖。
徐雁 1933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48年嫩江师范艺术班毕业后到东影工作,1949年去齐齐哈尔读书,1951年重返东影任配音演员,40多年来曾为《保尔.柯察金》、《上尉的女儿》、《被开垦的处女地》、《人证》等400余部译制片配音,并任《伞中情》、《幕府风云》等30多部译制片的译制导演。
还参加剧团、译制片多台话剧的演出。
白玫 生于1921年,北京人。
1938年进入电影界,1953年调入东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先后在《寂静的山林》、《马戏团的新节目》、《甲午风云》等多部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
从1954年起,曾为《没落之家》、《流浪者》、《蝴蝶梦》、《复活》、《卖花姑娘》、《忠诚》、《罗马11点钟》、《原形毕露》、《金姬和银姬的运》等300余部译制片配音,还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赵双城,1926年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48年入华北大学艺术系,1949年分配到东影专门从事译制片配音工作,几十年来,先后为《海军上将乌沙阔夫》、《攻克柏林》、《作曲家格林卡》等300多部译制片配音,还参加了《英雄儿女》、《人到中年》等故事片的拍摄。
李景超,生于1925年,北京人。
解放后在北京华北大学三部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
1953年任译制片导演,曾任《复活》、《静静的顿河》、《风筝》、《永恒的爱情》、《蝴蝶梦》等百余部译制片的配音导演,并为多部译制片配音,1964年任科教片导演,执导过十多部科教片,并多次获文化部奖。
彭勃 河北省武清县人,(1923~1995)。
1949年从北京华北大学三部结业分配到东影任配音演员,40余年来先后为《幸福的生活》、《海军上将乌沙闊夫》、《春寒》、《海底擒谍》、《可爱的小村庄》等400余部译制片配音,还曾为多部国产故事片配音,也曾在多台话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陈光廷,1932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1950年考入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先后为《列宁在十月》、《童年》、《地狱中足球赛》、《勇敢的米哈依》《春香传》、《姆母》、《女》等680余部影视片配音,并在《董存瑞》、《新局长到来之前》《第三个被谋杀者》等影中饰演角色,还参加了多台话剧的演出。
马玉玲,1930年生于北京,1952年由北京市中央卫生部防总文工团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30多年来曾为《保尔•柯察金》、《复活》、《一仆二主》、《百万英镑》、《蝴蝶梦》等20多个国家的300余部译制片配音。
郑万玉,生于1930年,山东省宁津人,1954年由大连工学院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青年一代》、《水陆两栖人》、《传奇英雄》、《多瑙河之波》、《柳生家族的阴谋》等500多部译制片和《女》等电视剧配音,还自编自导了广播剧《小刚和他的朋友》、《连心锁》等。
郑晓君,吉林省长春市人,(1921~1998),1952年入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先后为《不,我们要活下去》、《没落之家》、《天堂里的笑声》、《共产员》等几十部制片配音,并担任多部外国纪录片的解说,同时还在《金玉姬》、《寂静的饰山林》《马戏团的新节目》等国产影片中饰演角色'。
孙忠志 ,1928年生于山东省牟平县,1948年考入东影,第四期训练班,毕业后任配音演员,几十年来,曾先后为《我的童年》、《幸福的生活》、《山地大战》、《世外老人》、《马格丹娜的遭遇》等300多部译制片的女主角或重要角色配音,还为数十部国产影视片配音。
孙晓雯 生于1930年,辽宁省辽阳市人。
1946年于齐齐哈尔参加革, 1948年由东北文工团一团转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1953年转入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最高奖赏》、《在十月的日子里》、《乌里扬诺夫》、《姐妹》、《二十四只眼睛》、《天堂里的笑声》、《伟大的战士》等数十部译制片主角或重要角色配音,还曾在《卫国保家》、《白毛女》、《英雄儿女》等国产影片中饰演了角色。
在剧团多台话剧中参加演出。
李铧 1922年生,北京人,1949年加入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伊伦娜回家去》、《缩影》、《女人的一生》、《暗无天日》、《浪花之恋》、《战火中的妇女》、《三个忠实朋友》、《被开垦的处女地》、《列宁的故事》、《忠诚》等100多部译制片配音,还配唱过影片中的主题歌,其配音的《妈妈的生日》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还参加多台话剧的演出 郝光,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4年从部队调入长影译制片任演员,曾为《欧也妮•葛兰台》、《历史教训》、《九点整》、《渔人之家》等数十部译制片片配音,还参加了剧团、译制片厂多台话剧的演出。
1965年调厂资料室工作。
马静图 192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0年考入东影译制片任演员,30多年来先后为300多部译制片及国产影片配音,还曾在国产影片《马》中饰演主要角色,并在多部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高凤新 1938年生于哈尔滨市,1959年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五朵金花》、《金玉姬》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后调入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吉普在少年》、《梦幻世界》、《愤怒的人》等近600余部译制片配音。
其间还参加多台话剧的演出。
并曾在电视剧《告别少年》、《多情剑客》、《远东阴谋》、《飘雪》中扮演重要角色。
张慧君 生于1941年,吉林省吉林市人,1959年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卖花姑娘》、《无形战线》、《金姬和银姬的运》、《海蒂》等影片及电视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豪门恩怨》等百余部外国影视片配音,也曾在剧团多台话剧演出中任主要角色,1979年调北京电影学院任教。
徐丹, 生于1939年,辽宁省沈阳市人,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后调任译制片任配音演员,近30年来,曾为《浪花之恋》、《你好,出租车》等上百部译制片配音,并任《复仇天使》、《爱的十字架是》、《险恶人生》等多部译制片的译制导演,其中《浪花之恋》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还曾参加《女》、《卞卡》等数十部中外电视剧的配音,参加剧团多台话剧演出。
刘柏弘, 1941年生于安徽省,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先后在《两家人》、《景颇姑娘》、《冬梅》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中担任主要演员,1964年调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金牌》、《四年三班的旗帜》、《浪花之恋》等多国外国影片配音,1987年调往浙江省电视艺术中心。
潘淑兰 1939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后任译制片配音演员,曾在《我们是一代人》、《金光大道》、《残雪》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63年后为《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运》、《阿西门的街》、《失踪的女人》等数百部外国影片配音,还曾参加了多台话剧演出。
赵文瑜 194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8年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英雄儿女》、《雁红岭下》、《血沃中华》等多部国产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后调译制片厂工作,曾为《战地浪漫曲》、《妈妈的生日》、《四年三班的旗帜》等多部译制片配音,1987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导演专修班,1989年回长影译制片分厂任演员兼导演。
还曾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吴永庆, 1940年生于山东昌邑县,1959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后从事译制片配音,四十年来曾为《两个人的车站》、《爱情的故事》、《未来水世界》、《变相怪杰》等数百部译制片配音,也曾为《卞卡》、《女》等数百集电视剧配音,还曾在《忘忧草》、《爱并不遥远》等故事片中饰演了角色,还参加了剧团多台话剧演出。
隋桂凤 ,1941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9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曾在《十级浪》、《特别快车》、《炉火正红》、《黄河少年》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87年调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爱的十字架》、《我嫁给了一个影子》、《落水姻缘》、《邻居托托罗》等百余部译制片配音。
陆建艺,生于1957年,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1985年由吉林市话剧团调入长影译制片分厂任配音演员,后兼任译制片导演,先后成为《魔窟寻谍》、《罗马假日》`《阴谋的代价》等上百部译制片配音,并为多部电视剧配音并饰演角色。
《魔窟寻谍》、《罗马假日》、《阴谋的代价》分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孙佳禾, 1962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82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鬼仙沟》、《蓝色的爱》、《密令截击》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87年调译制片分厂任配音演员,先后为《缉毒警官》、《体育》、《未来水世界》等数十部译制片配音及录音工作。
王瑞生于1960年,辽宁沈阳人,1982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蓝鲸紧急出动》等多部影片中担任角色,1992年调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w的悲剧》、《幕府风云》、《布雷斯塔警长》、《纽约之恋》等多部影片主角配音。
后又调回剧团工作。
并为国内外多部电视剧配音。
苑晓君,生于1929年,吉林省长春市,1948年参加革,1950年考入东影任译制片演员,曾为《拳头大王》、《罗马11点》、《侦察》、《我的童年》、《我的大学》、《金星英雄》、《静静的顿河》等400多部译制片配音,在《董存瑞》、《马兰花开》、《母女教师》等影片中饰演角色,还曾在多部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陆小雅 ,1941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少年时就在长影摄制的影片《刘胡兰》中扮演小刘胡兰,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在《养猪姑娘》、《我们是一代人》、《五朵金花》等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后调到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几十部译制片配音。
1977年调峨影厂任导演工作,曾执导了《法庭内外》、《红衣少女》等影片并获得”金鸡”、”百花”等奖项,还曾在长影演员剧团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从连文 生于1932年,辽宁省新民县人,1950年考入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流浪者》等多部译制片配音,195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进修班,1958年回长影先后担任译制片导演、科教片编导、故事片副导演等职,1974年调峨影工作,曾执导了《法庭内外》、《我在他们中间》、《小巷名流》等影片。
刘大航,生于1959年,辽宁省人,1982年由部队考入长影剧团任译制片配音演员,曾在《蝙蝠侠与罗宾》、《黑天使》、《疯狂的决斗》等百余部译制片'中任主角或重要角色,近年来担任译制片导演工作,曾任《两个幽灵》、1《爱随心愿》、《阴谋》、《阻击手》等影片的译制导演。
长影译制片的翻译与导演 崔隐, 生于1929年,山东挹县人,1951年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先后为《海鹰号遇难记》、《马克辛青年时代》、《难忘的1919年》等数十部外国影片配音,1953年任译制片导演,译制了《保尔.柯察金,》、《列宁的故事》等数十部外国影片,70年代相继执导了故事片《医扁鹊》等。
陈占河,1930年生于河北省天津市,1949年从华北大学毕业分配到东影译制片任演员,导演,60年代中期后改任科教片编导,80年代改任故事片导演,曾为多部译制片配音并任《伊伦娜.回家去》、《青年时代》、《欧也妮.葛兰台》、《被开垦的处女地》等数十部译制片的译制导演,任《稀土》、《宇宙来客》等多部科教片导演和《大小伙子》、《东方大魔王》故事片导演。
林白(1923~),河南郑州人,1938年参加革,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
1948年调东影,先后担任电影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译制片导演等职,导演的影片有60余部,其中,1979年导演的《舞台生涯》获文化部优秀译制影片奖。
1983年导演的《金牌》获文化部优秀译制影片奖,长影第六届小百花奖优秀译制片奖。
孟丽,生于196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2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风云初记》、《碰海人》、《城市假面舞会》等十几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后调入译制片任配音演员,为译制片《黑月亮》、《未来水世界》、《蝙蝠侠》等主要角色及多部电视剧配音。
王晓巍1966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77年由吉林艺术学院毕业分配到吉林省吉剧团任演员,1986年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桃李梅》、《佩剑将军》、《逃犯》、《自行车圆舞曲》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中饰演主角。
胡伯胤(1929~)辽宁沈阳人,1949年调东影译制片任翻译,在长影工作期间,共翻译了近90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影片,主要影片有:《忠诚的朋友》、《劳动与爱情》、《萨德库》、《十字军》、《台尔曼传》、《骄傲的公主》等 兰馥馨( 1918~1984),福建人,1949年参加工作,50年代调入长影译制片任翻译、导演。
曾先后为外国影片《百万英镑》、《罗马》、《罗马11点钟》、《上尉的女儿》、《春回大地》、《当机立断》、《雪地激战》、《影子》、《人间地狱》等作品做翻译、导演工作。
1983年调南京电影厂。
庄焰(1919~1993)1938年参加革,1949年任长影演员剧团演员。
1953年调长影译制片做导演。
1958年1979年任长影演员剧团演员、剧团副团长。
在其担任译制片导演期间,共导演了36部故事片,其主要代表作有:《动荡的青年时代》、《缩影》、《静静的顿河》、《人证》等。
吴代尧(1919~),青岛人,早年留学日本,1949年参加东影翻版组任配音演员,曾为《政府委员》等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1954年兼任翻译,曾翻译《24只眼睛》等故事片,1958年曾任剧务主任、制片主任。
1979年调译制片室任翻译兼配音演员,翻译了《妈妈的生日》(获1982年广电部优秀译制片奖)、《四年三班的旗帜》(获1985年文化部儿童片金牛奖)、《浪花之恋》(获1985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和长影小百花奖)等影片。
尹广文(1922~)1946年参加革。
1949年到东影公司任翻译,1950年调东影任译制片翻译,曾任电影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电影文学》副主编、译制片室副主任、综片室副主任等职。
40多年来,翻译了许多外国影片,主要有:《马克辛的青年时代》、《革摇篮维堡区》、《共产员》、《非常事件》、《战地浪漫曲》、《两个人的车站》、《流浪者》、《好帅克》等。
东影早期译制片人员在兴山影。
周恩来、邓颖超同志视察长影时与演员和创作干部影(1962.6.17) 1954年全体译制片的姐妹们 1965年全体译制片人员影 1989年12月长影译制片分厂与上译厂的人员在松花江畔回顾“新中国译制片40年”的辉煌历史(左起:刘雪婷、黄世光、曹蕾、童自荣、荣振东、刘广宁、孙敖、肖南) 由于时间、精力、个人水平及掌握资料的限制,有些译制片翻译、导演、配音演员未能纳入这个,在此表示歉意,今后修改中加以补充。
长影译制片演员 袁乃晨, 生于1919年,河北省雄县人,1938年投身革,1946年从晋西北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参与东影时期的初创工作,曾主管东影演员科,1948年拍摄了新中国部科教片《预防鼠疫》领导译制了我国部译制片《普通一》,后陆续执导了《马》、《悬崖》、《昆仑铁骑》、《两家人》、《向阳院的故事》、《蝶恋花》等多部影片。
向隽殊 1925年生于四川省巫山县,1949年从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结业分配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先后为《俄国问题》、《伟大的转折》、《攻克柏林》、《真正的人》、《流浪者》、《一仆二主》、《静静的顿河》、《复活》、《忠诚》、《战争与和平》、《舞台生涯》等40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并因此荣获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还曾在《虎穴追踪》、《大小伙子》、《暗礁》等多部影片中饰演了重要角色,并为多部国产影片女主角配音,还曾参加多台话剧的演出。
张玉昆1925年生于山东省郓城县,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1948年转入齐齐哈尔军政大学宣传队工作,1949年参加我国部译制片苏联电影《普通一》的配音工作,同年调到东影任译制片配音演员,从那时起,40多年先后为《列宁的故事》、《保卫察里津》、《百万英镑》、《夏伯阳》、《爱情的故事》、《秘的黄玫瑰》等400多部外国电影配音,同时还为多部集电视剧配音,参加了剧团、译制片多台话剧中演出。
孙敖 1932年生于北京,1951年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1953年,毕业,1955年调到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1956年任译制片配音演员,曾为《永恒的爱情》、《蝴蝶梦》、《两个人的车站》、《斯特凡大公》、《疯狂的贵族》、《警告》等40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其中《永恒的爱情》、《蝴蝶梦》、《两个人的车站》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还曾在《三进山城》、《吉鸿昌》等多部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87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首届学会奖,亦曾参加多台话剧的演出。
刘雪婷 195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8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碰海人》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后调任译制片分厂任配音演员、厂长,曾为《战地浪漫曲》、《弗兰西丝》等上百部译制片和《嗯》女女王马尔格等大量外国电视剧微信,1987年获中国电影学会首届学会奖。
李真 1935年生,北京人,1955年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百余部译制片配音,为《两个人的车站》女主角薇拉配音获1989年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奖,为《爱情与女王》女主角配音获届大众电影金鹰奖女配音演员提名,也称为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配音,任《卡卡》译制导演兼配音演员,还曾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金毅195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72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创业》、《沙漠里的春天》、《在被告后面》、《自豪吧,母亲》等多部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88年调译制片分厂做配音演员,曾为《卡卡》、《罗马假日》等百余部译制片中主要角色配音。
1987年为女主角卡卡配音获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首届学会奖。
1995年出任译制片分厂厂长,其间还为国内外电视剧配音,并在《咱爸咱妈》等多部电视连续剧演重要角色。
胡连华 195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1985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后兼任译制片导演,曾为《魔窟寻谍》、《罗马假日》、《月夜、》、《变相怪杰》、《蝙蝠侠与罗宾》等150余部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上述列举的前三部影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他本人获第三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奖,还在《白山黑水》、《跨国劫杀》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
吴静 黑龙江哈尔滨人,(1930~1996),1946年考入东北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军大文工团团员,1948年借调到东影参加译制片《普通一》配音工作,后调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参加过《丹孃》、《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多部制片配音工作。
白景晟,河北定兴县人,(1927~1991)。
1949年入华北大学三部艺术系,同年到东影工作,历任译制片配音演员译制导演、长影艺术处处长等职,曾为《列宁在十月》、《革摇篮维堡区》、《风从东方来》等十几部影片中列宁配音,担任《我的大学》等十几部译片的译制导演,还曾为《难忘的1919》、《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流浪者》等上百部译制片中的主要角色配音。
车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14~1995)1949年华北大学结业后,进入东影任配音演员,曾为长影译制的《攻克柏林》、《我的大学》、《我的童年》、《优秀员》等200余部外国影片中主要角色配音,还曾在《寂静的山林》 、《金玉姬》、《复試》等多部国产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亦曾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肖南 1930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县,1948年考入东影第四期训练班,毕业后一直从事译制片配音和导演工作,先后参加了《世纪之初》、《攻克柏林》、《斯维尔德洛夫》、《魔鬼集团》、《历史的教训》、《教育的诗篇》等200多部外国影片的配音工作,1977年后任译制片导演工作,先后译制导演了《妈妈的生日》、《罗马假日》、《两个人的车站》等20多部外国影片,其中《妈妈的生日》、《两个人的车站》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陈汝斌1932生于北京,1950年调入东影演员科任配音演员,40多年来曾为《复活》、《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蝴蝶梦》、《舞台生涯》、《秘的黄玫瑰》等近500部外国影片配音。
还曾在国产故事片《地下尖》、《临城下》、《寂静山林》、《黄英姑》等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
并担任译制片导演、演员剧团团长、译制片分厂厂长等职。
张桂兰 1934年生于辽宁省金县,1949年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1955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演员专修班学习,1963年调往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1973年调北影任导演,1982年调任中国儿影导演室副组长,四十余年来曾为200多部中外影视片配音,曾荣获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女配音演员奖,第七届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配音演员奖。
徐雁 1933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48年嫩江师范艺术班毕业后到东影工作,1949年去齐齐哈尔读书,1951年重返东影任配音演员,40多年来曾为《保尔.柯察金》、《上尉的女儿》、《被开垦的处女地》、《人证》等400余部译制片配音,并任《伞中情》、《幕府风云》等30多部译制片的译制导演。
还参加剧团、译制片多台话剧的演出。
白玫 生于1921年,北京人。
1938年进入电影界,1953年调入东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先后在《寂静的山林》、《马戏团的新节目》、《甲午风云》等多部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
从1954年起,曾为《没落之家》、《流浪者》、《蝴蝶梦》、《复活》、《卖花姑娘》、《忠诚》、《罗马11点钟》、《原形毕露》、《金姬和银姬的运》等300余部译制片配音,还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赵双城,1926年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48年入华北大学艺术系,1949年分配到东影专门从事译制片配音工作,几十年来,先后为《海军上将乌沙阔夫》、《攻克柏林》、《作曲家格林卡》等300多部译制片配音,还参加了《英雄儿女》、《人到中年》等故事片的拍摄。
李景超,生于1925年,北京人。
解放后在北京华北大学三部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
1953年任译制片导演,曾任《复活》、《静静的顿河》、《风筝》、《永恒的爱情》、《蝴蝶梦》等百余部译制片的配音导演,并为多部译制片配音,1964年任科教片导演,执导过十多部科教片,并多次获文化部奖。
彭勃 河北省武清县人,(1923~1995)。
1949年从北京华北大学三部结业分配到东影任配音演员,40余年来先后为《幸福的生活》、《海军上将乌沙闊夫》、《春寒》、《海底擒谍》、《可爱的小村庄》等400余部译制片配音,还曾为多部国产故事片配音,也曾在多台话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陈光廷,1932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1950年考入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先后为《列宁在十月》、《童年》、《地狱中足球赛》、《勇敢的米哈依》《春香传》、《姆母》、《女》等680余部影视片配音,并在《董存瑞》、《新局长到来之前》《第三个被谋杀者》等影中饰演角色,还参加了多台话剧的演出。
马玉玲,1930年生于北京,1952年由北京市中央卫生部防总文工团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30多年来曾为《保尔•柯察金》、《复活》、《一仆二主》、《百万英镑》、《蝴蝶梦》等20多个国家的300余部译制片配音。
郑万玉,生于1930年,山东省宁津人,1954年由大连工学院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青年一代》、《水陆两栖人》、《传奇英雄》、《多瑙河之波》、《柳生家族的阴谋》等500多部译制片和《女》等电视剧配音,还自编自导了广播剧《小刚和他的朋友》、《连心锁》等。
郑晓君,吉林省长春市人,(1921~1998),1952年入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先后为《不,我们要活下去》、《没落之家》、《天堂里的笑声》、《共产员》等几十部制片配音,并担任多部外国纪录片的解说,同时还在《金玉姬》、《寂静的饰山林》《马戏团的新节目》等国产影片中饰演角色'。
孙忠志 ,1928年生于山东省牟平县,1948年考入东影,第四期训练班,毕业后任配音演员,几十年来,曾先后为《我的童年》、《幸福的生活》、《山地大战》、《世外老人》、《马格丹娜的遭遇》等300多部译制片的女主角或重要角色配音,还为数十部国产影视片配音。
孙晓雯 生于1930年,辽宁省辽阳市人。
1946年于齐齐哈尔参加革, 1948年由东北文工团一团转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1953年转入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最高奖赏》、《在十月的日子里》、《乌里扬诺夫》、《姐妹》、《二十四只眼睛》、《天堂里的笑声》、《伟大的战士》等数十部译制片主角或重要角色配音,还曾在《卫国保家》、《白毛女》、《英雄儿女》等国产影片中饰演了角色。
在剧团多台话剧中参加演出。
李铧 1922年生,北京人,1949年加入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伊伦娜回家去》、《缩影》、《女人的一生》、《暗无天日》、《浪花之恋》、《战火中的妇女》、《三个忠实朋友》、《被开垦的处女地》、《列宁的故事》、《忠诚》等100多部译制片配音,还配唱过影片中的主题歌,其配音的《妈妈的生日》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还参加多台话剧的演出 郝光,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4年从部队调入长影译制片任演员,曾为《欧也妮•葛兰台》、《历史教训》、《九点整》、《渔人之家》等数十部译制片片配音,还参加了剧团、译制片厂多台话剧的演出。
1965年调厂资料室工作。
马静图 192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0年考入东影译制片任演员,30多年来先后为300多部译制片及国产影片配音,还曾在国产影片《马》中饰演主要角色,并在多部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高凤新 1938年生于哈尔滨市,1959年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五朵金花》、《金玉姬》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后调入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吉普在少年》、《梦幻世界》、《愤怒的人》等近600余部译制片配音。
其间还参加多台话剧的演出。
并曾在电视剧《告别少年》、《多情剑客》、《远东阴谋》、《飘雪》中扮演重要角色。
张慧君 生于1941年,吉林省吉林市人,1959年考入长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卖花姑娘》、《无形战线》、《金姬和银姬的运》、《海蒂》等影片及电视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豪门恩怨》等百余部外国影视片配音,也曾在剧团多台话剧演出中任主要角色,1979年调北京电影学院任教。
徐丹, 生于1939年,辽宁省沈阳市人,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后调任译制片任配音演员,近30年来,曾为《浪花之恋》、《你好,出租车》等上百部译制片配音,并任《复仇天使》、《爱的十字架是》、《险恶人生》等多部译制片的译制导演,其中《浪花之恋》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还曾参加《女》、《卞卡》等数十部中外电视剧的配音,参加剧团多台话剧演出。
刘柏弘, 1941年生于安徽省,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先后在《两家人》、《景颇姑娘》、《冬梅》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中担任主要演员,1964年调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金牌》、《四年三班的旗帜》、《浪花之恋》等多国外国影片配音,1987年调往浙江省电视艺术中心。
潘淑兰 1939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后任译制片配音演员,曾在《我们是一代人》、《金光大道》、《残雪》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63年后为《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运》、《阿西门的街》、《失踪的女人》等数百部外国影片配音,还曾参加了多台话剧演出。
赵文瑜 194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8年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英雄儿女》、《雁红岭下》、《血沃中华》等多部国产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后调译制片厂工作,曾为《战地浪漫曲》、《妈妈的生日》、《四年三班的旗帜》等多部译制片配音,1987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导演专修班,1989年回长影译制片分厂任演员兼导演。
还曾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吴永庆, 1940年生于山东昌邑县,1959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后从事译制片配音,四十年来曾为《两个人的车站》、《爱情的故事》、《未来水世界》、《变相怪杰》等数百部译制片配音,也曾为《卞卡》、《女》等数百集电视剧配音,还曾在《忘忧草》、《爱并不遥远》等故事片中饰演了角色,还参加了剧团多台话剧演出。
隋桂凤 ,1941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9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曾在《十级浪》、《特别快车》、《炉火正红》、《黄河少年》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87年调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爱的十字架》、《我嫁给了一个影子》、《落水姻缘》、《邻居托托罗》等百余部译制片配音。
陆建艺,生于1957年,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1985年由吉林市话剧团调入长影译制片分厂任配音演员,后兼任译制片导演,先后成为《魔窟寻谍》、《罗马假日》`《阴谋的代价》等上百部译制片配音,并为多部电视剧配音并饰演角色。
《魔窟寻谍》、《罗马假日》、《阴谋的代价》分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孙佳禾, 1962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82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鬼仙沟》、《蓝色的爱》、《密令截击》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87年调译制片分厂任配音演员,先后为《缉毒警官》、《体育》、《未来水世界》等数十部译制片配音及录音工作。
王瑞生于1960年,辽宁沈阳人,1982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蓝鲸紧急出动》等多部影片中担任角色,1992年调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w的悲剧》、《幕府风云》、《布雷斯塔警长》、《纽约之恋》等多部影片主角配音。
后又调回剧团工作。
并为国内外多部电视剧配音。
苑晓君,生于1929年,吉林省长春市,1948年参加革,1950年考入东影任译制片演员,曾为《拳头大王》、《罗马11点》、《侦察》、《我的童年》、《我的大学》、《金星英雄》、《静静的顿河》等400多部译制片配音,在《董存瑞》、《马兰花开》、《母女教师》等影片中饰演角色,还曾在多部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陆小雅 ,1941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少年时就在长影摄制的影片《刘胡兰》中扮演小刘胡兰,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在《养猪姑娘》、《我们是一代人》、《五朵金花》等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后调到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几十部译制片配音。
1977年调峨影厂任导演工作,曾执导了《法庭内外》、《红衣少女》等影片并获得”金鸡”、”百花”等奖项,还曾在长影演员剧团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从连文 生于1932年,辽宁省新民县人,1950年考入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曾为《流浪者》等多部译制片配音,195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进修班,1958年回长影先后担任译制片导演、科教片编导、故事片副导演等职,1974年调峨影工作,曾执导了《法庭内外》、《我在他们中间》、《小巷名流》等影片。
刘大航,生于1959年,辽宁省人,1982年由部队考入长影剧团任译制片配音演员,曾在《蝙蝠侠与罗宾》、《黑天使》、《疯狂的决斗》等百余部译制片'中任主角或重要角色,近年来担任译制片导演工作,曾任《两个幽灵》、1《爱随心愿》、《阴谋》、《阻击手》等影片的译制导演。
长影译制片的翻译与导演 崔隐, 生于1929年,山东挹县人,1951年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先后为《海鹰号遇难记》、《马克辛青年时代》、《难忘的1919年》等数十部外国影片配音,1953年任译制片导演,译制了《保尔.柯察金,》、《列宁的故事》等数十部外国影片,70年代相继执导了故事片《医扁鹊》等。
陈占河,1930年生于河北省天津市,1949年从华北大学毕业分配到东影译制片任演员,导演,60年代中期后改任科教片编导,80年代改任故事片导演,曾为多部译制片配音并任《伊伦娜.回家去》、《青年时代》、《欧也妮.葛兰台》、《被开垦的处女地》等数十部译制片的译制导演,任《稀土》、《宇宙来客》等多部科教片导演和《大小伙子》、《东方大魔王》故事片导演。
林白(1923~),河南郑州人,1938年参加革,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
1948年调东影,先后担任电影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译制片导演等职,导演的影片有60余部,其中,1979年导演的《舞台生涯》获文化部优秀译制影片奖。
1983年导演的《金牌》获文化部优秀译制影片奖,长影第六届小百花奖优秀译制片奖。
孟丽,生于196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2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风云初记》、《碰海人》、《城市假面舞会》等十几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后调入译制片任配音演员,为译制片《黑月亮》、《未来水世界》、《蝙蝠侠》等主要角色及多部电视剧配音。
王晓巍1966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77年由吉林艺术学院毕业分配到吉林省吉剧团任演员,1986年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桃李梅》、《佩剑将军》、《逃犯》、《自行车圆舞曲》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中饰演主角。
胡伯胤(1929~)辽宁沈阳人,1949年调东影译制片任翻译,在长影工作期间,共翻译了近90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影片,主要影片有:《忠诚的朋友》、《劳动与爱情》、《萨德库》、《十字军》、《台尔曼传》、《骄傲的公主》等 兰馥馨( 1918~1984),福建人,1949年参加工作,50年代调入长影译制片任翻译、导演。
曾先后为外国影片《百万英镑》、《罗马》、《罗马11点钟》、《上尉的女儿》、《春回大地》、《当机立断》、《雪地激战》、《影子》、《人间地狱》等作品做翻译、导演工作。
1983年调南京电影厂。
庄焰(1919~1993)1938年参加革,1949年任长影演员剧团演员。
1953年调长影译制片做导演。
1958年1979年任长影演员剧团演员、剧团副团长。
在其担任译制片导演期间,共导演了36部故事片,其主要代表作有:《动荡的青年时代》、《缩影》、《静静的顿河》、《人证》等。
吴代尧(1919~),青岛人,早年留学日本,1949年参加东影翻版组任配音演员,曾为《政府委员》等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1954年兼任翻译,曾翻译《24只眼睛》等故事片,1958年曾任剧务主任、制片主任。
1979年调译制片室任翻译兼配音演员,翻译了《妈妈的生日》(获1982年广电部优秀译制片奖)、《四年三班的旗帜》(获1985年文化部儿童片金牛奖)、《浪花之恋》(获1985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和长影小百花奖)等影片。
尹广文(1922~)1946年参加革。
1949年到东影公司任翻译,1950年调东影任译制片翻译,曾任电影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电影文学》副主编、译制片室副主任、综片室副主任等职。
40多年来,翻译了许多外国影片,主要有:《马克辛的青年时代》、《革摇篮维堡区》、《共产员》、《非常事件》、《战地浪漫曲》、《两个人的车站》、《流浪者》、《好帅克》等。
东影早期译制片人员在兴山影。
周恩来、邓颖超同志视察长影时与演员和创作干部影(1962.6.17) 1954年全体译制片的姐妹们 1965年全体译制片人员影 1989年12月长影译制片分厂与上译厂的人员在松花江畔回顾“新中国译制片40年”的辉煌历史(左起:刘雪婷、黄世光、曹蕾、童自荣、荣振东、刘广宁、孙敖、肖南) 由于时间、精力、个人水平及掌握资料的限制,有些译制片翻译、导演、配音演员未能纳入这个,在此表示歉意,今后修改中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