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堂

1年前 (2024-04-22)
大可堂临风 早就听说过大可堂,是上海企业家张寄明办的一个连环画收藏馆,也是一个老茶较全的普洱茶馆。
他将自己名字中的“奇”拆为“大可”,“大可堂”以示大有可为之意。
茶馆虽深藏在上海的里弄,却声名远扬。
去北京的老舍茶馆喝茶的大都是外国使节 达官贵人和旅游人士,而来大可堂喝茶的却是金融 文艺 宗教 企业等各界精英名人。
大可堂普洱会所,设在一座三层独栋花园大洋房内,这在上海滩是的。
这个法式老建筑是一个浙江富商1933年建造的,后来就给了一个国民的将军作为官邸。
解放初期成为上海京剧院的办公地点,80年代后又成了上海滑稽剧团的驻扎地,2006年上海滑稽剧团搬迁后,张寄明以每年400万元租下来。
该建筑布局精巧,装修古香古色,中西璧;院内一方石碑,刻着余秋雨的“大可堂茶园记”:避繁华于深巷,享幽静于当世。
聚贤群于雨夕,散胜会于霜晨。
不失为海上一蕴藉之去处也。
正是这一首茶园记,的诠释了大可堂的内在韵意。
来客名人墙。
某名人长得貌似大猩猩。
零点茶厅+展示厅。
散座厅很温馨。
这里的店员非常热情 谦恭和认真。
据说因为这里的店员茶艺水平高,很多茶馆来这里高薪“挖人”! 1999年余秋雨 马兰夫妇给张寄明送从淘来的老茶,既是对大可堂主的引导,又是成就大可堂主普洱梦的开始!在老茶收购过程中,张堂主捡过漏,也交过学费!大可堂里的老茶是全国最全的,也是货真的!福元昌、宋聘号、同兴早期圆茶等50款“号字级”普洱老茶,以及70余款从解放初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产的普洱茶,其中包括红印圆茶、蓝印铁饼等名款,一应俱全,简直就是一间普洱茶博物馆,大可堂将普洱茶文化推到了。
大可堂单店年营业额过亿,有最高十万元一壶的宋聘号老茶,消费150元。
高的我消费不起,低的也不想喝,就以参观为主,蹭了几杯茶喝。
大可堂自己出品的茶。
沿老式楼梯拾级而上。
雅致的厅灯。
墙上的茶标彰显文化。
大可堂三层楼内共17间包房,虽然呈法式、英式、美式、中式等不同风格,但其中16间的名称均以云南十六大茶山之名而定,读着就觉得茶香宜人。
煮茶时,选用日本的南部铁壶、千岛湖的水、德国的电磁炉、云南的普洱茶,大可堂从不排斥外来的东西,只要是适冲泡普洱茶的茶具都会选用,因为文化无国界! 包房内可以品茶,也可以读书发呆。
部分茶文书。
三楼露台正对一棵广玉兰树。
可观市景,可闻花香。
避繁华于深港,享幽静于当世。
集群贤于雨夕,散胜会于霜晨。
无所不可又事事可心,真可谓大可堂也!  拿出时间,邀上朋友来大可堂喝茶吧。
一盏青瓷杯、几缕清香茶,品着茶,让心灵渐归宁静。
纵有万千心事,不如吃茶去。
谢谢观赏!